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问题提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省委省政府在《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农业农村转型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更加牢固地树立"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力推进全省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跨越,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提供强大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选择,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文章认为,发展现代农业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也是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省委省政府在《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农业农村转型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更加牢固地树立"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力推进全省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跨越,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提供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4.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根据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要特别注意强化“五大支撑”,其中之一就是“大力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人力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5.
刘江毅 《党史文苑》2012,(24):74-75
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是夯实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是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促进中国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职业院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可以通过培养和输送农业人才,提高农民素质,可以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通过农业科技知识创新和科技攻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成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持。——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7.
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持。——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8.
梁敏 《奋斗》2006,(4):53-54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这是党在经济发展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又一项伟大历史任务。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建设、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改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省是农业大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事业、有力助推新农村建设,是农业保险部门必须深入研究和破解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07,(5)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2004年以来连续第4份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围绕着这一"首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具体部署。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现代农业的大力发展,必将为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强劲动力和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是发展经济,重点要培育新产业.围绕推动产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丰城市委、市政府扬优成势,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推进我市524.7平方公里富硒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切实把富硒农业开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点、农民增收的支撑点、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来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作,全力推进"一带一园一村"建设,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中国生态硒谷.……  相似文献   

11.
一周要闻     
《当代贵州》2015,(7):6
<正>一号文件促"三农"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1日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五个方面为指导"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政策、新观点、新举措。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宣传》2007,(2):23-32
近日,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强调了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系统阐述了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意见》集中体现了中央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意愿和心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策性和指导性。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加快我区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3.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速科技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历史任务。我省正在实施的星火富民工程就是通过推进新型农业和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和先进适用技术的转化、推广、应用,增强农村科技自主创新与服务能力的具体措施。作为基层科技部门,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星火富民工程,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大力提高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科技服务。全面推进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生活宽裕…  相似文献   

14.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余杭区农业生产的现状出发,提出要加快余杭区现代农业建设,必须以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引领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产出率;以产业化方式经营现代农业,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以发展园区经济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和二、三产业的融合;以农业组织化促进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完善市场服务体系拉动现代农业,有效实现产销对接。  相似文献   

15.
曹泽华 《求实》2007,(6):90-92
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对传统农业基础地位的创新。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业基本上完成了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的转轨,市场经济农业和现代农业的转型特征明显。中国农业已经显现出了高产、优质、高效、标准、生态和安全的多功能形态、高新技术形态和绿色生态的形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根本路径是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建立支撑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科技项目。  相似文献   

16.
中央在《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7.
<正>湖北省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新农村建设总揽"三农"工作,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4年来,省级财政共投入553亿多元,年增幅达23%,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建设。2009年全省粮食增产16.8亿斤,实现了连续6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00多元,增幅在8.6%以上。  相似文献   

18.
《学习月刊》2011,(20):134-135
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通过近些年的发展,符合农业科技发展规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科技创新国家基地、区域中心和试验站为主体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以弘扬农业文化作为发挥农业功能、拓展农业市场的先导,从文化层面提升对农业的认识,铸就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之魂应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理念。这对于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增强农产品和市场竞争力,对于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以1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强调,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结合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我省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本刊记者专访了我省著名农业问题专家孙立城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