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评法批儒,研究法家教育思想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孔老二和他的徒子徒孙们,因为手中没有真理,只好惯用骗术,企图瞒天过海,掩人耳目。对于我国历史上一些有杰出贡献的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他们往往打不倒就拉,骂不倒就捧,抹杀不了就加以篡改,说成是他们的同伙同宗,明明荀况是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却被故意说成是儒家,甚至捧为“大儒”;明明很多法家既提出了进步的政治主张,也相应提出了进步的教育主张,却被一笔勾销,胡说是“法家无教育”。可见,  相似文献   

2.
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以后,法家代表人物就成为这个阶级的代言人。及至地主阶级逐步取得政治上的统治权以后,法家的法治理论也日益走向成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通过与文族保守派的论战,为法治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后来慎到与申不害又从“术”与“势”这两个侧面对法家学说予  相似文献   

3.
法术势     
“法、术、势”是我国战国末期韩非关于法治三者相结合的政治学说。 法治思想,是韩非政治思想的核心。他主张“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就是说,废止礼治,推行法治。韩非所说的“法”,是指反映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成文法令;“术”,是指封建国君根据法令控制、考察官吏的手段;“势”,是指权势、权力。他认为“法、术、势”三者相辅相成,“不可一无”。韩非总结和发展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和政治实践提出了以地主阶级专政代替奴隶主阶级专政的法治理论。  相似文献   

4.
前言先秦儒家的王霸思想始于孔子,中经孟子,到荀况则集大成,一共经过了三个发展时期。孔子是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是封建领主阶级的思想家,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孔、孟、荀的王霸观点,作为各自“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封建成文法典《法经》高战胜战国初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初步形成的历史时期,为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需要,当时最著名的法家人物李悝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法经》。《法经》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盗法》,是保护封建私有...  相似文献   

6.
细数先秦法家诸子,可以说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首先就是商鞅,尤其是他的法治思想,时代特色鲜明,直接体现社会重大变革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主张和利益要求,对中国封建社会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霸言》篇可能是完成于齐襄王时期,而不是“写于田齐强盛之时”;是具有儒家倾向的谋略学说,而不是“齐法家的政治、军事作品”。《五辅》篇可以从一般地定为“作于战国”,进一步确定为作于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283年之间;它不是“齐法家之作”,而是吸收了法家思想的儒家理论。《君臣上》篇不是“齐法家著作”,其主导思想是儒学。《形势解》篇并不是“无疑属于齐法家学派”,而是吸收了法家、道家思想的儒学作品。  相似文献   

8.
韩非(约公元前二八○——二三三)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也是先秦一位优秀的散文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法治学说,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法治思想体系,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韩非把文学看作现实斗争的工具,坚决反对虚言浮辞、华而不实的文风。他那笔锋犀利、富于文采、战斗性很强的论理散文,就是他宣传法家革新进步思想的锐利武器。因此,韩非无论在政治思想方面或文学方面都有着重大的贡献,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曾写过《读孔子界说》一文,认为孔子之学到战国发展成孟荀两大派,两派的区别在于,孟子是孔门的政事之科,他的学问在“经世”;荀子是孔门的文学之科,他的学问在“传经”。从现象上看,梁氏此论,不无道理,尤其是他看到了荀况对理论和文学的关注,实为卓识。但是,梁氏立论于完全脱离了阶级关系的孔孟荀学术渊源的表面现象之上,未能顾及作为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最大思想家的荀况,对孔门文学资料,其中尤其是对《诗经》的继承和传播,系从本阶级利益出发的一种批判继承,并非那种简单化了的学术师承关系所能完全囊括。  相似文献   

10.
秦王朝建立后到西汉中期,地主阶级正处在上升时期。儒法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法家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儒家代表了奴隶主复辟势力。这一时期儒法斗争的焦点:是坚持封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还是倒退回去搞奴隶制的分封制;是坚持统一,还是搞分裂,这是关系到国家制度和政权性质的根本问题,是一场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在这一斗争中,法家代表人物有秦始皇、李斯、汉高祖、吕后、贾谊、晁错、汉武帝、桑弘羊等,儒家小丑有:  相似文献   

11.
法家的重刑思想值得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家的重刑思想值得借鉴艾永明“重刑”思想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一思想多有批判和否定之词,认为这种主张在政治上是地主阶级残酷本性的体现,在理论上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譬如,法学教材编辑部组织编写的《中国法律思想史》和《中国...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期的判例法研究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法自诞生之日起,就比较重视成文立法的工作。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以成文法为武器(如郑国的子产铸刑鼎、邓析编竹刑,晋国赵鞅的铸刑鼎等),战胜奴隶主贵族阶级,上升为社会的统治阶级。统一了中国的秦国全面采用奉行成文法主义的法家理论(如《韩非子·心...  相似文献   

13.
韩非(公元前二八○——前二三三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是先秦的一位杰出法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是荀子的学生。他的名著有《五蠹》、《孤愤》、《显学》、《定法》等篇,他的法治思想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第六、考虑行为人对待罪行的态度考虑犯罪人对待其所犯罪行的态度,也是秦刑罚的适用原则之一。战国时著名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治思想家荀况曾经说过:“凡爵列、官职、赏庆、刑罚,皆报也,以类相从者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冯桂芬的代表作——《校邠庐抗议》中,论证他既继承了地主阶级革命派龚自珍、魏源的先进思想,又为后来的早期改良派思想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冯桂芬的政治思想,标志着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的顶点和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封建社会第二阶段的儒法斗争,从汉元帝开始,到唐朝为止,共一千一百多年。这一阶段地主阶级开始由一个进步的阶级逐渐转化成保守、反动的阶级。反映在政治思想领域内,封建统治阶级转向尊儒反法。儒法斗争由原来新兴地主阶级反对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变为地主阶级内部革新派和保守派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试论《管子》的法律思想郭世东《管子》是一部托名管仲的论文集,它汇集了战国、秦汉诸家包括法家、道家、儒家、兵家等各家的言论,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法律、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其中有关法家论述法律的篇章,主要出于战国中后期齐国法家之笔。齐法家继承管仲的...  相似文献   

18.
法的适用平等性形成的司法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中是一项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法的适用平等性,是否如法本身的规律性一样,也有它自身的规律可循呢?如果说没有,那就只能说是近代资产阶级先进学者倡导的,是1789年法国革命《人权宣言》首次确立的原则;或者说得远一点,是公元前五世纪希腊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著名演说中提出的;或者说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代表法家早就有的思想。如果说这些说法只是一种现象,未能触及问题的实质,那么它是如何发生发展的?这个问题尚有待于作出合乎实际的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19.
韩非(公元前二八○年——前二三三年),出身于韩国,是著名法家荀况的学生。他在批判反动孔学的斗争中,逐步完整了法家思想体系,成为战国末期法家的杰出代表。韩非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理论和行动,支持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业,不惜为之献出生命。今天,正确评价韩非在秦王朝建立和巩固过程中的历史作用,有助于我们全面研究法家思想,批判叛徒、卖国贼林彪尊孔反法的极右实质。  相似文献   

20.
<正> 《法经》是法典还是著作?张晋藩主编的《中国法制史》一书中说:“李悝总结了新兴地主阶级在各国的立法经验,编了一部《法经》。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法学教材编辑部编,群众出版社1982年版,第70页)《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中说:李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