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趋势迫使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由家庭养老逐渐向社会养老转变,供给格局由分散化、封闭性向互动合作转变.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分析框架,应对社会养老服务委托代理关系面临的困境,可从厘清主体间责任关系、健全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嵌入信任关系、多方增权与协同治理等方面优化社会养老服务供给关系.  相似文献   

2.
陈爱玲 《理论导刊》2004,(10):28-30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阶段深化企业改革的核心。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强化公司治理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委托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共同基础。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要实现公司目标,应从公司治理结构入手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3.
委托代理理论下高管薪酬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典的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为了良好地控制代理人的行为,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应该将代理人的收入与其产出联系起来,并且当外界环境风险增大时,应该减小激励强度并采用相对绩效评估.这些结论被认为是现代股份制公司中高管人员薪酬设计的核心思想,然而大量实证研究并没有发现这些关系的存在.许多西方学者围绕这一悖论进行了探索,深刻剖析了股东和公司高管人员之间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揭示出凝聚在高管薪酬上的众多矛盾.  相似文献   

4.
督查机制的激活已成为近年来国家治理实践的显著性特征,其启动频率、组织规格及运作范围均超越以往。督查何以发生?何以在特定治理场域发生?何以在特定时段发生?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组织学视角,构建一个分析框架,尝试从功能、场域及时间三维度考察督查机制的发生逻辑。在复杂的治理情境下,制度环境、控制成本与治理变迁共同构成了督查的重要解释因素。最后对督查机制的功能、局限性及政策意蕴做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陈潭 《理论探讨》2007,(5):143-148
公共政策变迁是人类社会基本的正式制度变迁模式,是围绕集体行动而开展的自发的或通过人为安排的秩序演进过程.公共政策创新是公共政策变迁的必然阶段,是人类走向政治文明、社会和谐的有效制度安排.作为一项政策工具,人事档案制度一直以来强化着中国的身份管理和单位管理,对于中国的人事管理和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人事档案制度突出的应该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功能,而不是身份限制和单位控制的功能.因此,人事档案制度的变革不可避免.在可预见的诱致性政策创新当中,交易费用理论、公共服务理论、普遍信任理论、公民社会理论将为制度变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制度经济学提出的企业契约理论,为我们认识和研究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企业契约到底是什么,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同时该理论的局限性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周其仁提出了企业契约的观点。根据企业契约的内容,可将其分为企业治理契约与管理契约。基于企业契约理论及建立在其上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局限性,公司治理不仅要解决"代理问题",更要解决"企业家问题",进而改进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7.
治理理论的兴起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事件。根据政府与各种组织和个人合作的层次及范围,可以将当前流行的治理理论划分为全球治理理论、国家治理理论和地方治理理论。对治理理论进行层次分析,有利于更为深刻地理解治理理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公司治理日益得到重视,进行公司治理规制创新、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是学术界与实务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文章以合同理论为基础,结合合同理论中重要分析工具与理论模型——“GHM模型”研究的新成果,提出了进行公司治理规制创新的新思路.公司治理实质上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达成的不完全合同,是解决各方利益冲突的参照点.公司治理规制创新需要刚性合同与弹性合同相结合,其核心是利益相关主体的非正式协议与再谈判机制,关键则在于建立新型的市场竞争与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9.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本文简称"高管")是指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高管的特殊地位决定其离职问题的特殊性。所有权和控制权两权分离①是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石,依据公司治理理论中被广泛接受的"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②,  相似文献   

10.
埃丽诺·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产生于深刻的理论分析与丰富的实证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影响个人策略选择的四个内部变量,自主治理的具体原则,自主组织的制度设计.自主治理理论的理论价值在于其发展了走出集体行动困境的理论架构,实现了人性利己与利他的结合,拓展了传统制度理论的制度视野.实践价值是有利于解决公共资源治理的困境,有利于提供公共物品的供给,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此外,自主治理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其适用对象的有限性、适用政治体制的有限性和适用自治组织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2)
作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在1988年出版了《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理论、方法及教学应用》。作者以功能概念为基础,提出了一个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该模式要求译者透彻地分析和准确地理解源语文本及其功能与翻译目的,从而帮助译者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考量,我国学术界深入展开了对政府信任问题的理论研究;在政府信任的概念诠释、理论模型以及应用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就;不仅成功开辟了政府信任问题的历史发生学视野、结构化视野和学科化视野,而且有效地促进了政府信任研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塑服务型政府以及推进政治现代化等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深刻转变,以治理理论推动社会治道变革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但治理理论并非万能,作为一种后现代指向且尚在发展中的理论,它无法与当前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完全契合。相对现实社会而言,虚拟社会治理更是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在当代中国语境下对治理理论的适用性给予特定观照。治理理论中国化在虚拟社会中的涵养与实践,应通过治理理念重塑,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参与秩序,积极实施从电子政务向数字化治理转变的治理方式创新,以合作与信任为前提重构多元主体关系,在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并举的同时明确权责边界。如此,才能真正使其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在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启示和推动下,各国政府在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政策评估作为各国政府制定和修正国内外事务治理方针政策的技术工具,在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进展方面,都有了很大突破.政策评估理论日渐丰富,研究的交叉性和综合性逐渐显现.政策评估机构的专业化不断提升,官方机构和民间机构互相促进.政策评估领域不断拓展,经济、外交、环保、人口等领域成为当今政策评估的主要领域.政策评估标准与价值导向不断更新,在提高政策评估科学性的同时,更加关注民主和公平,强调技术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一百多年来,证券投资基金不断得到发展,基金形式也从早期单一的封闭式基金演变成为开放式基金占主导.本文试从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契约理论来对这种演变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6.
政治信任是政治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伴随政治信任的研究深入,它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知识领域。政治信任的基本分析框架包括政治信任施信方、被施信方、大众媒介和外部环境这四个相互链接的有机整体。政治信任研究是不同学科的理论不断交融的结果,包括理性选择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与政治沟通理论。不仅如此,政治信任对现实政治有着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增强政治合法性、促进政治稳定,增强公共政策效率、提升政治绩效,形塑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7.
治理理论是当前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之一,它强调打破政府对公共事务的传统一元管理模式,倡导市场非政府组织、公民群体等新兴力量参与公共事务治理,以有效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梳理治理理论的兴起、内涵和发展,结合国内外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应用实践,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委托—代理理论是近年来由契约经济学发展起来的分支理论,该理论对契约中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博弈关系做出了更为精深细致的解读。鉴于代议制民主的特点,委托—代理理论亦可移用于地方公共事务治理领域内地方社会与地方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中,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责任的生成与其部分缺损问题的探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是以精准扶贫为切入,破局现行的村两委班子乡村治理格局,高效结合国家治理与基层治理,助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乡村落地实施的重要举措。基于角色理论对驻村第一书记在扶贫工作中的国家治理代理人、乡村基层治理执行人和理性行为人的多重角色进行分析,发现驻村第一书记在扶贫实践中因多重角色冲突面临着现实困境,主要包括作为国家治理代理人却难以取信于村民、与村干部权力博弈引发基层治理难题、有限代理权力与无限职责间的冲突等问题。从多重刚性任务的角色目标定位、双重治理角色期望间的矛盾、项目定向任务的急迫性等方面,分析角色冲突背后隐含的原因,可通过多维提升驻村第一书记角色认同,提升基层治理自主性、避免角色冲突,完善权力清单下的角色管理等措施来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20.
苏耀华 《学理论》2011,(28):74-75
恶性增资主要发生在公司资本投资领域,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目前,在我国企业的资本投资总额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背景下,研究恶性增资形成的机理是预防、控制的前提。主要比较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解释恶性增资现象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