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海涛 《学理论》2012,(22):22-24
时代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基本前提.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时代需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解决“五大时代课题”中不断创新发展.在解决时代课题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体现出鲜明的特点: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走向理论创新,在重大历史转折后实现伟大飞跃,在顺应时势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董颋婷 《学理论》2013,(10):28-2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国的现代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的分析,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并构建一整套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长治久安、且具有自检与防御机制及其能力的开放性的社会、政治与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和实践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历史实践之中,移植和嫁接的不同样式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功与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机械地搬运到中国的物理位置意义上的移植,而是进行化学反应意义上的嫁接,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矢”射准中国具体实际之“的”。作为新时代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结出的党的理论创新标志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两个结合”形成的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程上实现新的飞跃。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必须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准确把握实践主题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应努力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历史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90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实践要求,以一系列新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范式的转变.深入探索和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逻辑,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亓利  沈航 《理论探讨》2024,(2):103-110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经验之一。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实质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1938年,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命题,并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又尝试在实践探索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既体现在提出这一理论命题,也体现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留下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必须把握“活的灵魂”,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必须坚持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程程 《瞭望》2021,(2):14-15
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实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宏观战略,科学把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微观机制,系统反思和解决理论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战略措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撑与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有利于我们更加科学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为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更加璀璨夺目的未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这些基本经验启示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准确把握我国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建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互动的有效机制,找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切入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路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着眼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机制是由理论前提、现实基础和实现主体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要素构成.其中,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中国国情条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主体.三者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的民族构成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对我国民族理论进行了四次重大创新和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并以之为标志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这些理论创新,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解决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民族问题,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保障,也为巩固和完善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梁树发 《理论视野》2009,(12):52-5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产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它们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在不断的理论提升中实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理论提升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发展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其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方式.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和前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深化对党执政规律认识的体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积极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是深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要求和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密不可分,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这艘航船就会失去引领其前进的方向;马克思主义不历经中国化,就将失去其内在的生机与活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终将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启示是极其深刻的,基本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实践创新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生长点,党的自身建设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秦正为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基本特征——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文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创新密切相关并以之为先导的。因此,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这一理论的基本特征,不仅有利于总结经验,而且有利于坚持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成功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苏俄形态"向"延安形态"的转向,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范式,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延安时期达到了成熟阶段。梳理和总结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宝贵经验,有利于指导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工作,在坚定理论自信中,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不是以往完成时,也不是现在完成时,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真理、发现真理和运用真理的实践活动,它是一个继往开来、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胜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脉搏,依据现实发展,更迫切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向前进。惟有如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的愿望才能尽早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其基本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30周年,全面总结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文献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湘潭大学和韶山管理局,联合在湖南省湘潭市召开了“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围绕毛泽东思想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影响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一、关于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1.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有学者指出,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吹响了反对教条主义的号角,成为…  相似文献   

20.
徐军  李文雷 《学理论》2022,(7):53-5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重要论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标志性、长远性、全局性的重要地位。因此,深入理解这一重要论述,需要进一步厘清与马克思主义的初心和使命、科学理论、社会主体和价值层次、世界历史视野以及实现共产主义等5个方面的重大关系,全面系统掌握其中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统一,对深化理论认识、强化行动自觉和推动实践发展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