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南海西花厅,以前是周恩来工作的地方,现在邓颖超同志经常在这里接待客人。在这间朴质无华的房间里,引人注目地悬挂着一幅油画。画面上,绚丽多姿的梅花正烂漫开放。花径间,周总理和邓大姐漫步走来。周总理面容清癯消瘦,神情坚定沉毅,传神地表现了这位为祖国及人类美好未来鞠躬尽瘁的伟大政治家晚年的感人风貌。邓大姐伴随其左,脸上洋溢着乐观开朗的笑容,活现了她——恩来同志的亲密战友和终生伴侶,达观的性格以及美好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
周总理有这样一个习惯,同侄辈们合影,冲印出来,大多只给一张。周总理说:“给多了,你们就会拿去送人,就会无形中炫耀自己,只能给一张。”其实,总理的侄辈不一定会那么做,但总理的思虑又并非毫无道理。只要留心一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不难发现,有这么一些人专门干着借着一切机会来“炫耀”自己的勾当。  相似文献   

3.
值此周总理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回忆总理生前对我们全家的关怀,感激之情油然而起,是无法用言语充分表达的。往日情景,历历在目,特写此文,以表我们全家时总理的爱戴和敬仰。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2,(30)
1971年,周恩来总理视察北京市第三聋哑学校时,语重心长地说:“要让聋哑孩子学会一技之长。”该校师生不忘周总理嘱托,于1987年自筹资金创办了全国第一所残疾人职业高中,开设  相似文献   

5.
有件事,应该写一下。它发生在一九七二年的秋天。 当时,我在国务院七机部担任领导工作,分管军工科研生产。那时,我们的两枚运载火箭已经开始组装,并可望于九月底测试完毕。我们将这一进展情况写成报告呈报给了周恩来总理。 九月十日上午,北京城洒满了金色阳光。当时在国防科委任职的刘西尧同志召集我们开会。他兴奋地告诉我,周总理看了我们的报告特别高兴。因为科研  相似文献   

6.
访印观感     
我早就希望访问印度,因为她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民勤劳智慧的文明古国,又是我们的伟大邻邦。在历史上,中印两国密切交往,结下了深厚的传统友谊。五十年代,尼赫鲁总理由他的女儿英迪拉陪同访华,我有幸躬逢其盛。奉周总理之命,郭沫若副总理和我向他们介绍了新中国文教科学建设的情况。周恩来总理和尼赫鲁总理共同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两国关系达到了高潮。这五项原则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从六十年代初开始,中印两国关系不幸发生了曲折。可喜的是,近几年来中印两国关系和各方面的交往正在逐步恢复。今年一月,应印度社会科学理事会的邀请,以马洪为团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了印度。我作为代表团的顾问,终于实现了五十年来的夙愿。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周总理1976年1月8日与世长辞已经42年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民至今仍然非常敬仰和缅怀他。值此之际,我写本文寄托对周总理的无限思念之情。解密尘封多年的历史1976年1月15日晚8时15分,一架飞机从北京东郊的通县机场秘密起飞,在广袤浩瀚的夜空中将周恩来总理的骨灰,轻轻地撒在祖国的江河和土地,实现了周总理不保留骨灰的遗愿。执行这个秘密飞行任务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  相似文献   

8.
陈联 《瞭望》1987,(38)
《邓颖超影集》最近面世。这本影集,真实而生动地纪录了邓大姐为中华的振兴,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奋斗不懈的辉煌人生。也可以说,这是一部中国现代史的珍贵图片文献。 《邓颖超影集》选入的最早的照片是邓大姐1916至1919年间在天津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念书时和同学的合影。最近的则是她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后的照片。全书共513张照片,大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09,(12):21-21
从1968年8月上任,到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我一直担任周总理的秘书。周总理对身边秘书在学习与工作方面的严格要求和谆谆教诲,也是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总理自从搬进中南海的办公室以后,十多年间,不仅室内的一切陈设没有更新过,就是特备的一般群众给他打电话的号码也一直未变。后来有人考虑到外面打到总理办公室的电话太多,建议把电话号码改了,或者不把这个号码印在电话号码簿上,周总理听到后批评说:“这位同志真会想办法割断我和人民的联系。”在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作风建设的今天,重温这件历史掌故,对我们是很有启发教育意义的。从周总理不让改电话号码这件小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老一辈革命家的感人风范,也可以看到一位伟人所以能成为伟人的原因所在。电话号码一类问题,看起来是一种鸡毛小事,但小事不小。可以说,凡阻碍、影响到与人民群众联系的事,都是大事。马克思说过:“有才智的人总是被一条条无形的线和人民大众联系在一起的。”(《致迈耶尔》)  相似文献   

11.
郭红敏 《侨园》2011,(12):62-63
周恩溥是周恩来总理的亲弟弟,他去世时46岁,撇下了妻子王兰芳和唯一的血脉周荣庆.1957年,周恩来让从部队转业的周荣庆到基层锻炼.于是,王兰芳母子俩在河南省焦作市一直生活到病逝.如令,王兰芳的儿媳和孙儿仍生活在焦作.几十年来,在周总理夫妇的教诲和人格力量的影响下,她们没有以周总理亲属的身份自居,而是过精简朴低调的生活,传承和延续了伟人的家风.  相似文献   

12.
韩宗琦 《各界》2010,(10):15-17
我从1950年开始做周总理的口腔保健医生,当时年仅27岁。我有幸到总理身边工作,并不是因为我有多么高超的医术,而是因为我父辈和总理的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也是党的统战工作的杰出代表。在周总理伟大的革命一生中,他为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为了缅怀周总理在统战工作中的不朽功勋,我从众多被广为传颂的有关他老人家团结、关怀和保护党外朋友的事例中采撷一二,并草成本文作为凭吊,借以表达我对周恩来总理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一周恩来同志是党的统战政策的主要创立者和模范执行者。他善于团结一切爱国人士,对他们进行鼓励、支待,并给予亲切的关怀。  相似文献   

14.
1961年,周总理出访归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机场迎接他。第二天,周总理看到一张报纸上刊载他回京的消息上有“周恩来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时,不由得紧皱眉头。指着报纸对值班秘书说:“你打个电话,问一下这条新闻是谁写的,叫他马上到我这儿来一下。”那位记者很快赶到西花厅。周总理放下手中工作,又拿起那张报纸说:“我们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还‘神采奕奕’?”那位记者知道错了,只好向总理检讨。同时也汇报说,他当时写这则新闻时只考虑了国际方面的情况,没有考虑国内方面的因素,因此出了差错。周恩来略一…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十周年了.为了悼念周总理,现将我们几个同志一九七三年六月九日跟随总理参观时的谈话加以追述,这些指示尽管是处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讲的,但却为党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文化大革命”的年代,全国许多纪念地的展览馆都关闭了,仅有绍山、井冈山、延安等少数馆为国内外的广大观众开放.而且开放着的这些纪念馆也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和歪曲历史事实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周总理利用陪同外宾的机会陆续作了许多重要指示.而在此期间总理还把革命圣地延安的纪念馆作为重点,从一九七○年起曾为延安纪念馆的工作召开座谈会,指定邓颖超同志亲自抓;还委托中联部乔石等同志兼管延安纪念馆陈列内容审查工作.一九七三年六月九日又亲自来到延安,对新馆陈列展出作了极为重要的指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力平 《瞭望》1992,(30)
邓颖超同志去世,我和许多同志一样,心中充满哀伤和怀念。 邓颖超同志是革命的老前辈,是长辈,但是大家都习惯地称她为大姐。邓大姐这个称呼,即包含有十二分的敬意,又含有非常亲切之  相似文献   

17.
“我是晚辈,他是我最亲爱的伯父;我是老百姓,他是我最崇敬的人民好总理。”周秉德,1937年生人,是周总理二三弟周恩寿的长女,12岁随父母迁入北京,随后住进中南海西花厅,在周总理夫妇身边度过了自己的少年和青年岁月。  相似文献   

18.
周红 《民主》2010,(9):44-46
周恩来总理抗战时在重庆8年。每逢南开中学校庆,均以校友的身份到校祝贺,尊称他为老师:1957年周总理出访亚非11国归国途经重庆时,专程到南开中学看望他;在全国政协招待宴会上,席间周总理走到他面前向他举杯敬酒.  相似文献   

19.
我在总参谋部工作期间,亲身经历了周恩来总理为维护祖国尊严和安全所处理的许多重大事件。那时对我国采取敌视政策的美国当局,多次派出军舰、飞机侵犯我国领海、领空,我国政府每次对其入侵行动发出警告,都是在周总理主持下,有了确凿证据后才公布于世的。我每参加一次这方面的工作,都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实事求是精神的教育。比如,1963年周总理  相似文献   

20.
李琳 《侨园》2002,(1):36-37
提起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节目主持人吴小莉,大家并不陌生,但说起吴小莉大陆同父异母的哥哥及她至今仍健在的78岁的妈妈,却鲜为人知—— 1998年3月19日,在“两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朱镕基总理特意点名让吴小莉发问:“你们照顾一下凤凰卫视台的吴小莉小姐好不好,我非常喜欢她的广播。”朱镕基总理的点名,让吴小莉一夜间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人物。不久,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