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现有1.68亿老年人(60岁以上),占人口总数的12.5%。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养老,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沉重话题。养老。赡养老人之谓也。谁来赡养?如何赡养?当前养老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一个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需要我们弄明白。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政》2012,(10):52-52
随着农村老龄化趋势的增强和农村居家养老传统养老方式功能的逐渐弱化,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为赡养问题家庭矛盾纠纷时常出现,抛弃、嫌弃、孽待老人的现象频频发生。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广西浦北县民政局老龄办黄品宗认为,政府部门应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法律体系,各涉老部门及社会团体组织要高度重视,各尽其责,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3.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国正面临着新一轮"银发"浪潮,社会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越来越大。据重庆市老龄委资料显示,2009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人512.9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6.32%。老龄人口数据,比上年度增加21.27万人,增长4.3%。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年轻人在职场、生活中已压力重重,家里的父母逐年衰老,尤其是那些远在天南海北打拼、逐渐融入城市的孩子们,年迈的父母大都留守在农村,远隔千山万水,电话线的传音可以沟通亲情,却不能照顾老人们的饮食起居。伴随着中国社会几十年巨变,乡镇"八大员"、民办教师、非规范征地农转非人员如何实现"老有所养"?农村"空巢老人"急速增量如何解决保障?民间资金进入社会养老领域溃不成军缘由何在?……这些都是横在老人获得有效保障前的诸多问题。面对如此众多而具体的问题,如何实现养老"突围"?5月底,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养老服务工作调研,希冀助推国家新政迅速落实,也对全社会养老服务有所推动,真正让老人们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空巢老人"现象逐渐普遍,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文章在论述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农村地区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针对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发展现状以及不足,同时结合国外居家养老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马贵侠  陈群 《理论月刊》2014,(5):170-175
伴随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深入推进,社区特殊老人的养老服务成为凸显问题。调查发现社区特殊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突出表现在其经济保障、医疗服务、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针对社区特殊老人养老服务存在的瓶颈问题,应通过出台针对不同类别特殊老人差异化养老服务政策;逐步建立以政府主导,社区为依托,社工服务机构为服务整合主体,社区广泛参与的立体式特殊老人居家养老体系等措施,有效回应其养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6.
<正>济南市历下区甸柳街道在区民政局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养老外卖”模式,即重点聚焦70岁以上失能、部分失能、孤寡、独居老人等群体,将送餐送物、医疗康复等服务精准送至老年人家中,补齐养老服务短板。该模式以公益化为基础、市场化为补充、数字化为支撑、医养结合为特色,实现养老服务资源靶向输送,让养老服务变得更有温度、保障更有力度。  相似文献   

7.
刘开山  段东  刘成文  朱珠 《群众》2014,(1):37-38
目前,连云港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69.46万,占人口总数的13.8%,而养老设施不足,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6.63张,政府主办的福利中心等养老院更是一床难求。在社会渐入老龄化、银发浪潮汹涌的形势下,如何破解家庭养老困难多、公办养老院数量少难题?连云港新浦区新南街道创新思路,在玉龙社区规划建设“养老特色街”,逐渐走出一条民办社会化养老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的推进,养老机构床位数的增加十分迅速。但与此同时,床位利用率不高的议论时有所闻。那么,目前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情况究竟如何?是不是现有的养老机构已经供大于求?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路子还要不要继续走下去?带着上述问题,今年6-8月,笔者在青岛、大连、佛山、北京四地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调研,先后探访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养老机构52个,召开有71个养老机构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10个,并在青岛和大连向各种养老机构和散居家庭的老人发放两种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15份)…  相似文献   

9.
史雅民 《中国民政》2011,(11):34-35
长期以来,由于养老机构中的老人人身损害责任区分问题一直未在法理上予以理清,住养老人一旦发生人身损害,无论老人的人身损害是怎样形成的,常常会使养老机构处于被索赔和赔偿状态。其基本逻辑理由是:因为养老机构的住养老人是有偿养老,机构对老人的安全负有完全义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渐突出和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空巢老人所占比例正在不断增加。如何在社会转型时期探索适宜空巢老人的养老模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将社会工作融入空巢老人养老模式中,将会为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也将有助于提升养老服务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刘莹 《前沿》2014,(19):152-153
在老龄化和工业化的双重背景下,空巢家庭日益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空巢老人迫切需要来自全社会的关爱,他们养老问题也势必会受到社会的关注。为空巢老人建立一套合适的养老模式,既可以满足他们在家养老的愿望,又能使他们享受社会提供的多元养老服务。本文结合居家养老的特点、优势及有待完善的方面探索出一套符合空巢老人特点的居家养老模式,以期为解决当今社会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特点,城乡老人在养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全面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对中山市城乡老人的养老状况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针对城乡老人养老现状和城乡老龄事业发展的状况和特点,提出建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寿命越来越长。目前,我国人均寿命已达70.8岁。人到老年,生理机能将不可抗拒地逐渐衰退,各种老年性疾病也随之而来。可是,如今当许多老年人生活难以自理,需要他人帮助之时,他们能开开心心度晚年,不再生出"夕阳无恨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吗?谁为老人撑把伞家庭养老,一直是我国的传统,也是目前主要的养老形式。特别是生活照料方面,子女依然起着主导作用。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组曾对社区老人的生活现状、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战略。随着城镇化与老龄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老人空巢率不断升高。农村家庭结构不断变迁等原因将农村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者的精神养老问题置于突出位置,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迫在眉睫。文章在阐明精神养老内涵的基础上,分析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的调查数据,将影响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的因素分为3类19种,深刻总结不同因素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的影响。运用社会支持理论构建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支持体系,提出增加精神自养意识与能力、发挥家庭支持支柱性作用、完善社区支持依托作用和发挥政府"指挥棒"角色等建议,促进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发展。  相似文献   

15.
薛涛 《小康》2012,(9):68-69
正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未来十年中国老龄化已成定势。北京在2010年推出"9064"养老计划。即指90%的老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养老、6%的老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养老、4%的老人机构养老。  相似文献   

16.
题记:2000年,中国大陆60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0%。发展中的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城里人到农村敬老院来养老说明什么?张路老人73岁了。儿女们工作忙,家境还算宽裕,就把他送到北京郊区的一家县老年公寓养老。公寓收费不低。但老人得了一场病后半身不遂,公寓的服务就不能满足老人的要求了。经儿女多方面考察后,决定把他送到平谷县夏各庄镇敬老院养老。夏各庄镇敬老院是个农村敬老院。院长陈德发工作勤勉,治院有方,工作人员任劳任怨,使住院老人都感到很满意。时间长了,在当地便有了一点名气近年来,不断有来自北京城里、京郊顺义…  相似文献   

17.
张倩 《人民论坛》2020,(6):84-85
目前,我国已经迈入了老龄化社会,在老龄人口总量不断增多的同时,我国独居老人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独居老人养老难问题日益凸显。经济来源、健康状况、精神压力、生活自理等都是造成独居老人养老难问题的原因,要想消除独居老人的养老困境,必须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8.
上海有95万残疾人,随着老龄化问题加剧,残疾老人如何养老?正成为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忧心的问题。闸北区政协委员、民建区委委员王国辉近日调查了杨浦、黄浦、闸北三区残疾人养老的情况,发布的“关于加强残疾人养老相关体系建设”调研报告认为,上海亟需建立一套适合各类残疾人的养老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何处养老?     
要么排长队,要么住不起"我78了,今年还行,明年可不好说喽。"尽管还能做简单的家务,但聪聪爷爷已经未雨绸缪,开始考虑将来到哪儿养老。子女工作都忙,孙女面临中考,未来的日子他们一定是忙上加忙,"指望子女养老?不现实,他们有心无力。"老人家的未雨绸缪并非杞人忧天。当前421结构(4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力不从心,以往老人不愿进入养老机构的心态已经大为改观。今年春节假日期间,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老龄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空巢和高龄独居老人持续增多的新形势下,如何才能破解农村养老难题?河南省武陟县创建农村慈善幸福院的成功探索,为农村养老探出了一条新路.为了进一步了解委员提案落实成效和慈善幸福院的运行情况,日前,武陟县政协组织委员对这一农村养老新模式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