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书克 《政府法制》2012,(17):35-35
胡适一生中挨过的骂可谓多矣。他得到的骂名可真不少,两个字的有:“走狗”、“汉奸”、“反动”、“竖儒”;三个字的有:“反革命”、“叛国者”;四个字的有:“丧行文人”、“无耻文人”、“胡说博士”;最长的是:“作自渎行为的最下贱的中国人”。谩骂他的人也是彤形色色,各路豪杰都有:有民粹派也有爱国贼,有文化保守主义者也有狭隘民族主义者,有陈独秀的同党少年也有孙中山的武装同志。  相似文献   

2.
高鸿钧 《中国律师》2004,(10):79-79
在汉语表述中,“法”与“律”二字互为通用。这种用法虽然由来已久,但如果我们追溯历史就会发现,“法”字出现的时间要早些,因而许多与法律有关的事务多冠以“法”字,而很少冠以“律”字,如指称法律文本的有“法典”、“法令”;指称法律机构的有“法院”、“法庭”;指称司法人员的有“法官”、“法曹”;指称法律体制的有“法治”、“法统”;等等。然而,人们可能不无惊奇地发现,受当事人委托处理法律事务的专业人士却不被称作“法师”而被称作“律师”。有人可能以为,这种称谓是为了避免误解,因为“法师”是佛教的专用词语。但细查可知,“律…  相似文献   

3.
杨慧瑾 《政府法制》2008,(12):49-50
各地治理行人、机动车“闯红灯”行为,可谓花招迭出,有罚款、有“树靶子”、有公开曝光等等,不胜枚举。安徽省芜湖市启动“红绿灯、文明行”劝导活动,祭出“闯红灯要抄告单位”这一狠招,顿时引来众多争议。“抄告制”的可行性有多大?交警是否有权“抄告单位”?“抄告”是否涉嫌侵犯公民隐私权?一时间,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4.
“书场”为书法表演场所的简称,顾名思义,“官场”也就是官员表演的场所的简称。现在“书场”有句话,叫“流行书风”.也称“时风”。笔者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书场”与“官场”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书风”也就类同了“官风”。  相似文献   

5.
“傍大款”是近几年来风摩一时的一个现象,有为官者“傍大款”,也有小姐“傍大款”,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益驱动。有“傍款”者,亦有“傍官”者,那无非是权之所在,利亦随之,“傍官”者有“款”,有“姐”.也有官。官之所以“傍官”,目的就是为保官或是做更大的官。  相似文献   

6.
每年“两会”雷打不动的六大报告中,最有看点、最有争议、最有悬念的就是“两高”的工作报告.2015年“两会”,“两高”工作报告曾收获2000年以来最佳“战绩”.今年的“两会”,首席大法官和首席大检察官刚刚作完工作报告,各方面对“两高”的关注就已开始急遽升温.“两高”报告为什么如此受关注?笔者从十年的旁观经验,初步分析有以下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提出的“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及“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两句话,让平氏百姓颇感温暖。这些年来,经济持续地高速增长使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快速变大,而“蛋糕”的分割却总有失“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旧上海有爿颇有声望的钟表店,名叫“亨得利”。大凡人名、店名,都有特定的含义,汉字有一万多个,这家钟表店为何偏用这三个字来命名?老板心里有数,群众也能深知其“妙”:“亨”是“凶残”、“霸行”之意,“亨者”即“大亨”、“亨头”;“亨得利”则隐喻“亨者得利”也!  相似文献   

9.
法治漫谈     
“法治”(Ruleof Law)是什么?古今中外,概莫一是。中文“法治”一词最早见于先秦诸子文献。《管子·明法》中有:“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商君书·任法》中有:“任法而治国”。在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有过“儒”“法”两家关于“人治”与“法治”之外辩。梁启超在1922年出版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分别用“人治主义”和“法治主义”来概括儒、法两家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藏“私房钱”一说。时至今日,集体、单位也纷纷藏起“私房钱”来,君不见,大量的国家资金、集体收入通过各种隐形渠道悄悄地敛聚进了一座座“小金库”内。据某市审计机关最新的一份材料透露,不仅厂矿企业有,行政机关也有,有财政收入的单位有,无财政收入的单位同样有。某县14户国营企业竟无一不有“小金库”。人们不禁要问,那些“小金库”财源来自何处?又是怎样去支配这些“私房钱”的呢?笔者从大量查获的“小金库”资料中发现了他们的一些共同点。  收入来源──“假”、“截”、“瞒”、“钻”  翻开一摞摞…  相似文献   

11.
中闰人“出去”,总要“回来”的。虽然古诗中有豪壮之言,日“何必马革裹尸还”,然而“叶落归根”,却也堪称人之常情。有成就的人“回来”,叫做“衣锦还乡”,芸芸众生们,则称为“常回家看看”。难怪这首歌可以风靡南北。  相似文献   

12.
引言 “尊尊之中,寓贵贵之义”。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也曾用“差序格局”几个字来形容中国古代社会。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严格的等级社会,君臣、父子、夫妇、男女、上下、贵贱之间,莫不有严格的分际和分野。“贱”在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中有两重含义,一是“贵贱”之“贱”。四民当中,贵者为士,农工商则是相对的“贱业”;二是“良贱”之“贱”,四民为良,四民以下为“贱民”。中国很早时候就有“士农工商”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普通人是没有身份和地位的,身份证只是对有身份者有地位者而言,所以普通老百姓是不会拥有身份证的。古代身份证上信息比较简单,如在唐代,一般就是“姓名”、“官职”两项,再细一点,将“单位”加上,不会有“出生时问”、“性别”、“身高”这些必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知行合一是个哲学的命题。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后来的儒者又有了“知在行先”,“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行合一”的论述。“知”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之“知”,是对前人认识到的已知世界知识的继承,二是认识之“知”,是对未知世界知识的新发现。“行”就是在“知”指导下的活动,“行”不能违背“知”。“知”“行”的关系有两种:一是“知易行难”二是“知难行易”,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知行合一”。我们执法者在执法规则面前,面临的就是如何处理“知”与“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广东韶关市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叶树养,被媒体称之为是“最有理想的贪官”。为何称其“最有理想”?就在于他有一个“高远的志向”,“立志”“为官一世”要敛聚6000万元钱财:“留下2000万给儿子、2000万给女儿女婿、2000万给自己己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6.
贿赂行为自古就有,历来不断。 晚清的贿赂名堂很多。而且还都有个很好听的名字。例如。过年送钱叫“年敬”,过节送钱叫“节敬”,夏天送钱叫“冰敬”,冬天送钱叫“炭敬”,喜庆事送钱叫“喜敬”,送给女人的叫“妆敬”,送给读书青年的叫“文仪”,送给门房叫“门敬”。送给仆人的叫“跟敬”。另外,尚有“陪敬”、“菲敬”、“别敬”等。至于专门为买官、免罪等而进行的私下交易,有什么名堂就不得而知了。  相似文献   

17.
“有为才有位,有位须有为”,领导干部都是事业发展过程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所谓“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时代变化的涛涛洪流中,领导者如果不能顺应时势、与时俱进、推动发展,同一岗位上过去的“引领者”就可能成为将来的“落伍者”,这一岗位的“佼佼者”也可能成为另一岗位的“淘汰者”。  相似文献   

18.
自党中央部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陕西省咸阳市旬邑法院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加强涉黑涉恶案件审判力量,坚决落实“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斗争要求。同时,以开展“一十百千万”“六个紧盯”“六清”“无黑无恶无乱”等工作为载体,按照依法严惩、标本兼治总要求,不断推动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9.
吴占英 《政法论丛》2014,(4):121-128
修正后的刑法第65条“但书”规定中“过失犯罪”的表述之后是否存在“的”字,并不会导致“犯罪”与“犯罪分子”的区别;刑法第65条的“但书”对“前罪”和“后罪”均起限制作用,而不是“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的表述对“前罪”和“后罪”均有限制作用,但“过失犯罪除外”的表述仅对“后罪”有限制作用.另外,要正确把握“累犯的本质”和“累犯从重处罚的依据”这两个概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中国有句话叫做“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有条”则“不紊”;有轨才会减少越轨,大家都按规矩办事,社会就会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