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民文化是社会监督优化的精神支撑,社会监督是公民文化发育的现实阶梯,二者是一个互动过程;培育公民文化和优化社会监督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公民教育和努力培育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公民社会的研究逐步繁荣起来。由于中国正处于政治转型和社会变迁的历史时期,公民社会理论正好迎合了当代中国的实际国情,为解决当前的各种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此国内学者纷纷用这一理论分析我国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且积极探寻公民社会的构建途径。本文主要将国内学者们关于中国公民社会的内涵、兴起、功能以及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等问题所作的研究进行简要述评以供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但是转型进程中,我们发现,政治国家的力量大大超越了公民社会的力量,公民社会一直被政治国家所湮没,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就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轴心,并将影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前景。本文基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现状提出:建构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由之路,而在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进程中,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基础,现代公司的塑造是核心,社会组织的发展是关键,宪政民主制度的确立是保障。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是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以及工作方法的冲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社会泄愤事件及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已成为一个愈来愈热的研究话题.从政治学尤其是政治参与的角度来审视社会泄愤事件,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公民无序政治参与的表现.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体制性迟钝"导致怨恨的累积,公民社会稚嫩致使公民对公权力监督的弱化,盲从心态诱发集体的无意识,政府信息传播不顺畅导致信息传播失衡.因此,应增强体制吸纳民意的能力,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防范和疏导民众的盲从心态,畅通信息传播渠道,从而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减少社会泄愤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徐静文 《学理论》2008,(18):33-34
本文通过对公民社会和公民道德概念的廓清来论证中国公民社会和公民道德的独特特点,并试图从中国公民社会和公民道德的具体情况出发来寻求解决中国公民道德建设中一些问题的方法以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秀云 《行政论坛》2012,19(4):7-10
公民社会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土壤和基础。随着中国公民社会的迅速崛起,公民社会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日益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成为推动政治民主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是一种相伴而生且相互依存的关系。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又影响着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社会在推动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在于:影响政府决策,促进政治参与,推动社会自治,监督政府权力,推进政治民主,推动政府改革和增进社会稳定等。  相似文献   

8.
魏灵芝 《学理论》2009,(30):118-119
本文从新闻学的角度阐释了公民社会和舆论监督的概念及关系,探讨了公民社会的成长对舆论监督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具体新闻实例展望了我国公民社会逐步影响、推动舆论监督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公民社会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并扮演重要角色。在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又经历了国家与社会同结构、国家与社会统一和国家与社会分离三个阶段。分析了这三个阶段的各自特点,又探讨了公民社会发展的现状与不足,最后探究出促进我国公民社会的成长,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依托,坚持制度创新,坚持公民社会组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最终通过公民社会与政府良性合作达到善治。  相似文献   

10.
公民社会的兴起已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关照这种社会背景下的中国社会、政治结构的变迁,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即社会化趋势、生活化趋势、实践化趋势、双主体性趋势和隐行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公民社会视野下的农村社区治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中枢 《理论视野》2010,(12):33-36
文章把农村社区治理作为新时期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建设工程,借鉴公民社会的理念和机制来审视城乡二元化和社会结构二元化问题,以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经验为基础,探讨以农村社区治理为重点的农村改革创新之路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服务型政府构建不是单纯的政府职能转变,而是事关整个社会运行体制及管理模式的转型。其进程和效果不仅取决于政府高层对于行政改革的决心和力度,还深深根植于必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条件。它涉及公共政策制定、执行等环节的公民参与以及对公共权力多层面的监督和问责。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社会化、公共财政运行民主化、公共服务职位开放化。  相似文献   

13.
转型中国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正在迅速成长和壮大,它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中国社会政治、法制、经济、文化和国际关系各个层面的发展,对促进整个中国社会系统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12,(8):8-9
日前,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发布2011年度公民社会十大事件——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问题研究评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Civil Society(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的研究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由于这一问题与中国当代社会政治的变迁密切相关,因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本文拟对当代中国的公民社会研究状况作一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生成机制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公民社会生成具备的条件,它包括国家、宗教、市场经济、组织独立的前提预设;另一部分是公民社会本身构成的要件,它包括公民、自由、组织、行动、公共领域、非营利性等要件构成。公民社会具有不同的逻辑起点,不同的价值理念,因而形成不同的公民社会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即自由主义类型的公民社会、社群主义的公民社会和第三条道路的公民社会。中国与西方公民社会生成的背景不同,构建的逻辑和价值不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理论形态和机制生成。中国公民社会既有公民社会的一般特征,也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中国公民社会应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为先导推进公民社会的建设;以对话与和解为原则实现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以宪法为底线构建公民社会;以网络为契机搭建公民社会的平台;以公民智慧为动力源丰富公民社会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向公民教育延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公民社会在我国逐渐兴起.但是,我国与全面成熟的公民社会还有相当距离,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任务还相当艰巨.在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备的公民教育体系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公民教育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向公民教育延伸,就成为一个极富理沦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公民就是培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责权主体.它代表了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身份,使每一个人做有尊严的公共生活主体.然而由于历史的惯性和现实的制约,培育现代公民进而构建公民社会尚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培育现代公民应该从树立公民意识、拓展公共传媒领域、培育企业公民和NGO发展及学校公民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王丽 《理论探讨》2012,(5):149-152
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体现了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关系。公民社会是公众参与性社会,是公权力有限的社会,是政府与公民合作治理的社会,是具有包容性的多元社会。公民社会视角下的乡村自治组织的建设发展,目的在于构建公众参与性的乡村社会,保障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培养农民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使农民真正成为村庄治理的主体,使村民自治在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试论转型时期中国公民社会形成的客观现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东河 《学理论》2009,(24):74-77,102
“公民社会”概念引起中国学术界的重视,缘于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进程,它使得在高度政治化的中国社会开始渐渐地生长出一个相对独立的非政治性的社会生活领域。本文从公民社会的内涵及其属性的理论分析入手,进而从实证意义上论证了公民社会的共通的本质性特征正生成于转型时期中的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