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质、精神、政治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这在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三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何、究竟通过什么具体途径实现结合 ,却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这也是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新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又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和层面的改革与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只有"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一种新的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观的立足点.在生态文明的新时期,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的建构,标志着人类道德的进步和完善,是新时代人类处理环境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当前只有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文通 《理论视野》2009,(10):19-23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列宁的提法。但是,一方面,列宁所说的“三个组成部分”,和我国理论界所说的“三个组成部分”不一致;另一方面,列宁后来对马克思主义重新作了归结,放弃了“三个组成部分”的提法。更重要的是,“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之说,不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和本意。“三个来源”的提法不够确切,没有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理论之间的原则分歧和对立性质;“三个组成部分”的提法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找不到根据,和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不一致。“组成部分”之说凸显了学科色彩,割裂了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内在联系,贬低了马克思主义,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准确地和重点突出地概括出来。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应当回到恩格斯的“两个伟大发现”和“一个重要结论”上来。  相似文献   

5.
文明是和谐社会的文化核心与本质属性,文明的缺失与失衡必然造成社会的畸形与失调。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纠正文明结构失调现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要求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沈立人 《民主》2007,(5):7-8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其共同目标,可以认为是最终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两个率先”的重要标志。这个命题,覆盖面广,内含丰富,  相似文献   

7.
文明多样性与"和谐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开化的状态。文明的多样性体现了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社会进步的特点和方式,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正是基于对这一事实的认识和尊重,中央提出了“和谐世界”这一具有全球视野的新理念。文明多样性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石,“和谐世界”也是对多样性文明的内在诉求和应然结果,在本质上,二者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高放 《理论探讨》2012,(3):168-170
“始作俑者”是贬义词,不宜用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创始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内容创始人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提法创始人,这是两个概念,不宜混同.马克思主义理论首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但是马克思从未表示过他的理论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协同马克思创立马克恩主义理论的恩格斯,有过马克思主义含有三个组成部分的思想.列宁第一次明确亮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提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十几个组成部分,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说明和表述,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有待进一步深刻阐明.  相似文献   

9.
李新富  韦广雄 《学理论》2009,(14):35-37
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本身也就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必然是同步的,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以生态文明发展为前提。因此,和谐广西的建设需要在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在建设生态文明广西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0.
从独立学院特殊的办学模式出发,构建和谐校园应正确处理三个关系:即与政府的关系,形成学院和谐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合作双方的关系,形成和谐的投入环境;与董事会的关系,形成和谐的领导环境.  相似文献   

11.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既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们党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表现出高度的理论自觉,而且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树立了理论创新的典范。在新世纪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培育创新主体与营造创新环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正一、生态文明的提出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对工业文明进行了初步反思,各国政府开始把生态文明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施政内容。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莱斯·R·布朗出版了《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书,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1983年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作了理论表述,形成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纲领性文件。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题》,更是强调和深化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刘畅 《各界》2009,18(1)
构建和谐高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高校自身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大学校园里,互联网络已经日渐走进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信息化的环境下与构建和谐高校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循环经济思想、生态制度思想。生态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中吸收了大量观点,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15.
推进"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是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领导干部要走在推进"三个发展"的前列.这就要求:着眼于提高思想水平,进一步把握省情、深化认识,深刻领会"三个发展"的内涵和要求;着眼于服务发展大局,进一步履行职责、发挥优势.富有成效地推进"三个发展";着眼于发挥表率作用,进一步增强党性、改进作风,为"三个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16.
姬君彩 《学理论》2020,(11):19-21
系统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继传统文化和谐基因与其文化精髓,对当前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贾吉峰 《学理论》2010,(25):79-81
城市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这个城市的语言和谐。"和谐保定"需要文明的语言生活。在建设"和谐保定"的过程中,保定人努力营造着与城市物质文明建设相适应的语言环境,语言文明将带来城市的和谐。目前保定的语言文明建设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徐海峰 《理论视野》2009,(8):18-20,13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整体把握、全面推进,以防止各种片面性。在大众化实践中,要坚持中国化与大众化的统一、学术化与大众化的统一、民族化与世界化的统一,并在各种关系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李文平 《求知》2007,(2):29-29
天津市静海县中旺镇王官庄村位于静海县西南部,全村有人口1800人。多年来,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委班子全体成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面对村内千条万绪的工作,错综复杂的情况,认真贯彻党中央和中共天津市委以及县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相关指示精神,励精图治,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以党组织建设推动全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实现了本村两个文明齐头并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今全球生态治理仍处于"西强东弱"的话语体系格局之下,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自觉和政治追求。当前人类文明形态正处于变革之际,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是历史的必然,这是中国加强生态文明话语权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基于相关研究,必须旗帜鲜明地指出,生态文明是中国语境下产生的原创性词汇,生态文明命题源于社会主义中国;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是内在统一的,资本主义没有真正的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后发国家可以跨越工业文明的"卡夫丁峡谷",实现文明形态的跨越发展,直接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