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由于境遇不同、历史不同、发展的方向及步伐不同,产生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当代,受资本全球化的影响,东西方的文化交融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能否出现全球化、一体化,在怎样的程度、范围上出现,成为我们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文化边界是界定不同文化样态的重要标志,不同文化因观念、价值、制度等差别存在界限,文化边界的形成对文化安全具有防御力。在全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面对文化市场化、不同价值观互相博弈、网络文化万象丛生等现象,文化边界面临内外诸多挑战,呈现推移、模糊之势。为此,在当下文化边界守护中,必须处理好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处理好文化交流与边界守护的关系,处理好一元指导与多元交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哈密地处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自古多民族聚居和多宗教并存的历史,造就了哈密特色鲜明的多元文化交融发展。分析研究哈密的多元文化交融发展问题,对哈密和全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上存在发展,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里确实有适宜马克思主义生根发芽的土壤,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有许多共通的哲学性思维。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历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生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必然。而在当下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中华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思想土壤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必将为中国人民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5.
6.
刘学芝 《理论学刊》2012,(11):10-13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仅因其与中国的实际、时代相结合,还因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有机交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具有契合之处,也正因如此,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推动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7.
杨笑寒 《实践》2007,(4):46-46
在内蒙古广阔的地域,或城镇,或农区,尤其是中西部的蒙汉杂居区,流传着一种传统而又鲜活的民间艺术——“脑阁”。多少年来,这种象征着吉祥、喜庆、平安的艺术已成为这里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重要民间活动之一。每当春节或重大节庆之时,民间艺人们便装起“脑阁”,穿上戏服,走上大街小巷,舞出一段段动人的故事,舞出各民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首府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  相似文献   

8.
科技与人文交融的文化环境是科学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与人文的交融表现为:人文文化具有现代科技意识,而科技文化充满人文关怀。现代科技文化的时代特征是:以人为本的自由平等探索精神;理性实证与多元和谐统一的科学态度;满足人类长远发展的新科技价值观;沟通协作、宽容失败的科技人文环境。构建科技与人文交融的文化环境是科学发展的基础,文章从企业、科研、教育三个方面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伍方荣  匡勇进  谭受清  王伟 《世纪桥》2008,(3):149-149,151
西方现代文化崇尚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不断扩大人类生存空间,片面地扩展人的外在世界,提倡享受丰富的物质财富,而忽略人的内在世界的丰富性,让人感到精神世界的空虚、孤独和寂寞;以中国为代表的传统的东方文化,通过严格的制度来限制人的外在活动的空间,人们只能无限地扩展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企图在超越外在世界中获得精神的自由和幸福。因受到不同社会文化的影响,西方高尔夫文化注重人的进取、好强等外在人格的发展,而东方高尔夫文化则侧重于人的情感等内在人格的深化,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促进高尔夫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我们应致力于改造西方高尔夫文化,扩展东方高尔夫文化内涵,实现东西方高尔夫文化的交融,并充分发挥高尔夫文化的教育功能,塑造内外兼修,知、情、意、体、能五者统一的现代人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赵海丽 《理论学刊》2006,(10):103-105
《洛阳伽蓝记》保存了丰富而珍贵的南北朝文化交流史料,仅在饮食文化一点上就能折射出南北文化之不同。南朝可谓之为“鱼文化”,而北朝可谓之为“羊文化”,两种文化类型之间的差异既导致了冲突与较量,也走向了交融与合流。事实证明,某个文化系统异质文化的介入必将加速原文化的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罗晓霞 《世纪桥》2009,(15):127-127,135
相互借词是不同语言发展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和趋势。作为一种全球语言,英语以其开放性著称,其借词达50万个以上。英语不仅从欧洲语言中借用词汇,也向包括汉语在内的其他语言借用词汇。相互借词的表面是世界交流的增多,但相互借词的数量、种类则有着极其深厚的社会和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2.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它的建设与实施离不开相应的法治型的政治文化作支撑。在很大程度上说,从政治文化资源中汲取有效因素是提升法治建设实效的重要路径。对当代中国而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政治文化资源方面可能需要实现传统政治文化资源的现代转换、夯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核心支点地位、借鉴世界政治文明的优秀资源等,以达成法治中国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3.
毕节,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川、滇、黔三省交汇处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七星关,“一步跨三省”,贵州三大名关之一,是黔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是拥有优秀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世间万物都在变化,语言也在变化。变化中的语言才是生动的、鲜活的、时尚的、被广为接受的。本文简述中英语言交流中的相互交融的一些现象和趋势,以期人们对此予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以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好英语。  相似文献   

15.
如果用图形表示的话,贵州的多元文化应该是一个多维的网格空间。这个多维网不仅代表着文化本源的49个民族,而且还代表着每一个民族后面所可能拥有的更丰富的文化细分。"融而未合"的多元文化贵州处在川、滇、湘、桂之间,是西南民族流动的大走廊,也是古代南方的四大族系,即氐羌、苗瑶、百越、百濮四大族系的交汇地。之后,演变成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彝族、土家族、白族、瑶族等多个单  相似文献   

16.
色彩斑斓、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多元化的文化,中华文化是经过互相吸收、互通有无而巩固、发展、壮大的。从新石器时期起,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文化区、各族群文化之间传播、接触、交流与融合的互动便开始了。在这种民族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凝聚多元文化的核心——汉族及其文化。这种文化融人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精髓,形成一个多元一体的格局。汉文化的历史,某种程度上是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各种文明间的共处交流、兼容并蓄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思想,是衡量民族工作成效的标准之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第二代民族政策”作为解决我国未来民族问题政策的核心原则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8.
情与理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两个紧密相关的要素。构建情理交融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思想政治教育情理交融内蕴情感激发型、理性主导型、情理渗透型等模式,有着以情引理—以情辅理—以情通理以理育情—以理导情—以理制情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等表现形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情理交融的实现,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情理交融的渠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情理交融功能的互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情理交融的合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后来演变为以修炼内功为主,不尚竞技;古希腊体育文化的特点是追求外表健美,力争个人竞技取胜。2008北京奥运盛会使我们深感:在体育文化方面,应该发扬中华优良传统,采撷外国文化精华,既练内功,又长外能,既重养生,又善竞技,既要争取优异成绩,又要避免金牌第一,既要培养体育精英,更要重视群众体育,做到中外优势互补,东西方文化交融,共同为构建和谐世界并肩携手长期奋斗。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文化形态.[1]节日文化作为一种群众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维护社会稳定安宁、实现时代祥和进步的动力和载体.孔子曾说过:"察一地之风俗,知一国之兴衰."从和谐文化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节日文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