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屿 《工会博览》2009,(6):148-148
长期以来,中国家庭普遍者断艮重视幼儿的教育问题。但是,有不少家长不知道什么时期是孩子开始教育的“黄金时期”,也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最为合适。这一系列的问题往往让许许多多的家长很茫然。  相似文献   

2.
夫妻俩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你可知道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重庆市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成立20周年之际,昨日,研究会发布了“教育子女的十大愚蠢行为排行榜”,其中,“当着孩子面吵架”名列排行榜之首。  相似文献   

3.
人到中年烦恼多,最头疼的莫过于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才好。中年家长的孩子已经到了最容易叛逆的阶段,做父母的一不小心就会“得罪”孩子,在与孩子的交流上很容易发生障碍。万一孩子对父母产生了偏见,又得不到及时纠正,两代人之间的矛盾隔阂就会越来越深。这时候,最需要一个“和事佬”。那么谁能充当这个“和事佬”,化解笼罩在家庭上空的紧张气氛呢?  相似文献   

4.
李承志  小南 《法制博览》2008,(24):37-37
我常为碰到的“能怎的”的提问而困惑。提出“能怎的”的大约有两种,一武一文。所谓武问。大抵是一些身大力不亏的,或者是“盲”(法盲、德盲)气十足的年轻人所提。比如,他骑车撞了你,你找他论理,他反倒问你:“撞你了,能怎的?”这属于蛮不讲理类。所谓文问,情况较为复杂。试举几问:你工作认真,有人问你那么认真能怎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孩子需要尊重和理解 ●西方家长: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选择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权利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工读校外教育代管生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读学校的招生实践中,这种情况并非罕见:普通中学老师动员够入学条件的学生去工读学校就读,得到的回答是:“我不去工读!”理由是面子上不好看;找家长谈话,家长也忧虑重重,既怕孩子到工读没学好反而更坏,又担心孩子将来受社会歧视.遇到这种情况,普通中学是进退两难,不送工读,无异于眼看着学生失控地滑向违法犯罪,于心不忍;送工读,学生和家长有心理阻力而有关法规尚无强制够入学条件学生入工读的明文规定和实施细则,心有余而力不足.难道上述情况是一道无解的“方程”吗?北京某工读学校校外教育处教师在区教育局、公安局及各中学领导的热心支持与帮助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这一小部分处于失控状态下的未入校的工读生采用“代管生”的方式,易校控制,实施矫治,转化,经过几年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成  相似文献   

7.
东子 《工会博览》2013,(33):38-39
现今,在许多家长看来,“学习”就是早早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了小学读中学,渎完中学读大学;“学习”就是坐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放学回家认真完成作业,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但以我多年对儿童教育心理的理解,“学习”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快乐地学。所谓“玩中学”不是一边玩一边学,而是在玩的时候不要想学习的事情,要玩得尽兴。  相似文献   

8.
简讯     
《工会博览》2013,(20):31-31
▲近日,“相约2013牵手未来”青年联谊会在燕山怡园举办。本次活动是由房山区总工会、房山区妇联、房山团区委、房山区双拥办、燕山妇联、燕山团工委等多部门联合举办的,共有262名青年报名参加。联谊会现场,有四对青年朋友牵手成功。▲近日,房山区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为女职工举办了“青少年期的心理特点及家长的角色转变”知识讲座。特邀吉林大学哲学硕士、三级心理咨询师曲丽,为大家讲授关于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特征。曲老师从理论上阐述了青少年期错误的做法及后果、家长的角色转变。教育大家如何保持平和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惊闻孩子遭“绑架”,家长急汇八千元 5月6日中午,广西柳州市民胡某家中的电话突然响起.胡某听一男子在电话中说。“你儿子欠我们钱,现在被我的手下关起来了.赶快汇8000元到李辉辉的银行帐户里.不然第二天你就会收到你儿子的手指头……”并威胁说不许向警方报案。  相似文献   

10.
孩子们暑期除“家、培训班、夏令营”外似乎再无家长可为其选择的去处.如何让孩子能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有益的暑假生活,是众多家长所关心的问题.这三张照片所反映的内容和形式给我们以启示.孩子的假期就应该这样度过:去图书馆读书、到科技馆体验科技魅力,来增长知识和放飞梦想;去参加公益活动、参观革命遗迹,加强品德修养、接受红色教育. 近些年来,暑假期间,不少家长把孩子送进了社会举办的夏令营、培训班,有家长曾说这是“花钱买放心”的“无奈之举”.无奈之举折射出当前社会孩子暑期选择的匮乏.然而,一些夏令营让家长难以放心.组织比较混乱,有的出发点就是为赚钱,说是“游学”实际却“游而不学”.据12315申诉举报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每年暑期都会有不少与学生夏令营有关的投诉.  相似文献   

11.
贾容韬 《工会博览》2013,(30):38-39
我们正处于一个网络时代,为防止网络的负面影响而让孩子和网络隔绝是不现实的。但是,身为家长的我们有责任让孩子理性地接触和运用网络。贾容韬老师曾帮助500余名“网瘾少年”走出虚拟世界。在他看来,拯救一个沉迷网络的孩子,父母是在和虚拟世界进行一场拔河赛,只要坚持,就能把孩子赢回来。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贾容韬老师是如何帮助他的孩子戒除网瘾的。  相似文献   

12.
2006年8月6日上午,在邯郸市鸡泽县双塔镇的一村民家里,一名中年妇女以惊愕的眼神看着一年轻男子,颤巍巍地问:“你叫啥?”男子操浓重的四川口音哽咽着答:“陈海。”妇女的眼角顿时流淌出眼泪:“你父亲叫啥?”青年吐出三个字:“陈惊涛。”妇女畦的一声哭出来:“孩子,妈妈对不住你!”青年也嚎啕大哭:“妈妈,我不怪你,都找你20年了,我太想您了!”两人跪地抱头痛哭……在场的民警和群众也都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相似文献   

13.
陶然 《工会博览》2006,(19):32-32
近日,宣武区妇联召开了“单亲母亲温馨俱乐部”活动总结会。会上总结了活动中的成果:一是依托“亲子沟通夏令营”活动,提高了单亲母亲和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开拓自身能力、满足成长的需要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二是通过“快乐成长活动站”,为180多名7至16岁的孩子及家长提供了快乐英语教学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4.
感悟细节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教育,不能忽视细节。教师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需要用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去关注孩子。关注他们生活的一点一滴,关注他们心灵的每一声呢喃细语,关注他们每一个细小的需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谈教育时曾说:“具体具体再具体,细节细节再细节。”关注细节,研究细节,善待细节,我们才能将教育做到极至。  相似文献   

15.
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个学生要自杀,你可能会吃惊;假如再告诉你,学生还要杀老师,你可能会大吃一惊!而若这个学生是刚刚在幼儿园上大班的5岁孩子,你又会有何感想? 这并非“假如”,而是《金陵晚报》(2001.11.19)头版头条的一则消息。消息称,南京一位吕先生的儿子在幼儿园每天被规定必须睡午觉,而孩子并没有午睡的习惯,老师便强令孩子在床上把眼闭上,且不许动,可孩子怎么也无法忍受两个小时不动,他因此而时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受到的批评多了,孩子竟有了自杀甚至弄死老师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在铺天盖地的留学广告的宣传下。在与其他家长的攀比之下.有多少父母倾其所有地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国去,以为“等孩子回来就会找到好工作挣到大钱”。事实上有多少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一个人出国留学呢?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国外究竞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17.
李盛  李睦 《工会博览》2013,(30):28-29
“劳心又劳力”,很多有过带孩子出游经历的家长对此颇有感触。可不带孩子出去,心里又惦记着。下面就让有经验的妈妈告诉您如何搞定孩子,全家轻松出游。  相似文献   

18.
暑假将至。面对形形色色的补课广告,到底给孩子补什么,是文化课,还是音乐、美术、体育、电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各有选择。有的父母不受“广告”左右,别出心裁地决定送孩子去农村亲戚朋友家,补“劳动课”。此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渴望关怀     
门诊早已结束,一位略显上了些年纪的妇女领着二名15岁左右的孩子急匆匆赶到这家设有青少年心理门诊部的医院,孩子们的肩上还背着书包.这位妇女敲了敲紧闭的门诊室,见没有反应,便一路打听着摸到了院长室.“医生,我想找心理门诊部的大夫,可是门诊部已经关门.请问,能帮帮心找一下有关大夫吗?”院长室,一位老人礼节性地在椅子上欠欠身,“你是这两个孩子的……?”“我是他们所在学校的校长,因为学生下午有课,路又远,所以来迟了一步.”“喔,是这样!”老院长略打量了一下两个孩子,爽快地道:“请随我来吧.”说罢,他在前面引路,那位校长领着孩子尾随着,跨进了心理门诊室.  相似文献   

20.
漫谈年俗     
【腊月童谣】 “腊月童谣”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过年谣”。在旧时,一进入腊月,已到了年末,预示着新年已经不远了。而到了腊八节,就闻到年味了。所以这首歌谣的开首是以“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为起兴开头的。接着就是“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