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就农民集体之间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行政确权中关于各类证据如何才能得到正确的采集及运用问题分别进行了初步详细的阐述,强调正确采用证据的前提是必须要尊重历史和现实,尤其是要重视证人证言这类证据,避免以刻板的证据认定原则来处理土地权属争议这类特殊的案件,以利于人民生活和社会的安定局面。  相似文献   

2.
审理以贷还贷借款保证合同纠纷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各级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中,借款保证合同纠纷占了很大的比例。这类案件争议标的大,涉及面广,若能正确稳妥地处理则对当前金融秩序的好转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大部分借款案件事实比较清楚,证据也充分,审理起来比较方便,但有些案件特别是以贷还贷借款保证合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围绕土地权属问题产生的纠纷也日渐增多。1990年10月至今,仅南宁市郊区法院受理的土地确权案件(指单位之间争议土地集体所有权案件,下同)就达27件。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这类案件还会增加。为使今后这类案件的审理有所借鉴,笔者不揣浅陋,对审理土地确权案件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求教于大  相似文献   

4.
谈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周顺昌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涉及多方面的政策、法律关系,处置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对当事人诉权的保护和对这类案件正确及时的审理,有必要加强探讨。劳动争议案件受理的特点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与一般民事案件的不同点:一是争议发生后,可由用人单位...  相似文献   

5.
土地行政争议案件历来是行政复议案件的“重头戏”。据平顶山市政府法制办一年来受理的案件情况统计,涉及土地行政争议案件的有27起,涉及到土地权属纠纷、收取土地收益金、非法占地、非法转让、土地侵权、注销宅基地使用证等6种类型。土地争议案件的特点是涉及标的较大、涉及农村中集体与集体土地争议多,涉及第三人的案  相似文献   

6.
目前,司法机关在处理强奸案件中,有不少是“一事两人”,各执一词,即所谓口供和陈述“1:1”的强奸案。由于这类案件的特殊性,客观上带来了搜集证据的有限性和认定证据的困难性。因此,审查定案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失误,出现冤枉好人,放纵坏人,造成冤假错案,所以,正确认定这类强奸案,是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7.
贪污犯罪一直是社会最关注的腐败现象,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机构改革,使得贪污犯罪有了更复杂的变化,犯罪手段具有高智能性和高隐蔽性的特点,而且此类案件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较强,这就给这类案件的证据收集带来更多的困难。本文笔者试从贪污犯罪证据证明力的判断角度寻求对该类案件的证据认定,从而实现对贪污犯罪的有效正确打击。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诉讼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一个刑事案件从立案、侦查,起诉到审判要搞得正确,首先要查清案件事实,这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而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则是证据.证据在确定被告人有罪、无罪、罪重、罪轻方面起决定的作用."铁案必须有铁证,无铁证绝无铁案".可见,刑事诉讼的证据是保证正确处理案件基础的基础.有人曾把案件真实看作是刑事诉讼的生命,而把证据视为诉讼的灵魂,这种评价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国证据制度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确定的,强调处理案件要事实求是,以事实为根据,重证据,不轻信口供.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必须弄清证据性质(或称属  相似文献   

9.
职务犯罪案件是指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主要包括贪污贿赂案件、渎职侵权案件等。如何提高这类案件的公诉质量一直是各级检察机关努力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除增强办案人员抗干扰能力,提高侦查水平外,公诉部门要认真审查案件,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定性关,认真审查、判断证据,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要善于从质证角度阅卷发现证据瑕疵。即公诉部门办案人要站在庭审质证的角度审查证据材料,以便发现有缺陷的证据,及时向侦查机关提出补充侦查建议或者自行补充侦查予以弥补。所谓有缺陷的证据,是…  相似文献   

10.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收集、保存证据的能力明显不足,企业侵犯劳动者权益案件时有发生。本文结合劳动纠纷的具体案例,分析了劳动争议案件证据的特殊性,认为劳动者应增强证据意识,基层人民法院应当能动地审查与判断证据。  相似文献   

11.
左卫民 《法学研究》2023,(3):188-204
实证研究发现,“不证”或者“少证”似乎是中国刑事法官认定事实的主流态势,特别是在无证据争议的案件;只有在极少数存在证据争议的案件中,法官才会进行“细证”。总体上看,中国刑事法官运用证据认定事实的模式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多种模式并存。具体而言,在没有证据争议的案件中,普遍采用的是“拼图模式”;在有证据争议的案件中,一部分采用“拼图模式”对在案事实进行论证,而另一部分采用“印证+拼图”的综合性证据使用模式,即通过印证来解决争议证据信息指向的一致性问题,通过“拼图模式”来确保在案证据能够涵盖案件的全部要件事实。从长远看,需要持续打造更具中国特色的科学化刑事案件事实认定(证明)模式,并进行相关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1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依法处理土地权属争议,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处理土地权属争议,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土地权属争议,是指因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归属问题而发生的争议。 第三条 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应当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以法律、法规和土地管理规章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刑事诉讼中的瑕疵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中瑕疵证据能够有效证明案件事实但却具有轻微不合法性,各种主体在运用时往往陷入两难境地。本文对刑事瑕疵证据进行界定,将其与相关概念进行比较研究,对瑕疵证据的转化进行制度设计,以期这类证据在实践中得到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4.
刑事科学技术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机关办理案件中形成鉴定结论等法定证据的重要手段,它对查明事实真相、侦查破案、执法办案和案件诉讼发挥着支撑作用。案件事实只能依靠证据来推断,但证据有真有假,所以, 正确认定证据,是正确判明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的基础。有学者甚至建议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准则改为“以证据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从查明事实的办案观转向证明事实的办案观,其实质就是要遵循现代司法活动中“以证据为本”的原则,即司法证明必须以证据为本源和基石,司法活动必须以证据为中心。正因如此,刑事技术鉴定的证据效应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5.
司法机关为了正确的处理刑事案件,离不开证据。只有证据确凿,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和判决。作为证据,当然是收集得越充分越好,但是,是不是一定要所有有关的证据都统统收集到,在有的案件中,某些证  相似文献   

16.
贿赂犯罪是一类涉及范围广泛而又极其诡秘复杂的职务犯罪,渗透到公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案件的证据特点是单独作案较多,作案时很少留下明显痕迹。由于这类案件的证据单一,链锁性不强,如果不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就很难获得扎实可靠的有力证据去证实犯罪,在实践中还常常因为翻供、串供或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而使得很多案件难以走出检察机关。所以,在侦破这类案件时,若能适当地依法获取一些必要的再生证据,对于固定证据,强化证据的证明力,提高案件质量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劳动争议案件中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案件是人民法院受理的新类型案件。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贯彻实施,这类案件的数量将会大幅度增长。劳动争议案件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诉讼。诉讼主体是特定的...  相似文献   

18.
证据是案件的基石,是客观事实的再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收集、审查、认定和使用证据的过程。只有证据确凿充分,才能正确、及时地裁决案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抓好四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9.
小丫 《法治研究》2006,(2):48-49
交通肇事案件在刑事案件中是很常见的类型,几乎每个刑事辩护律师一年之中都要办理几起。由于交通肇事案件量刑幅度大都是三年以下,最高也不过是三年到七年的刑期,因此很多律师对这类案件缺乏兴趣,对有关证据的研究不够深入。同时,因为这类案件基本都是以交警的事故责任认定书为依据,尽管法院有权重新认定事故责任,但在实践中法院重新认定事故责任的并不多见,办理这类案件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能性也不大,律师在办理这类案件的时候存在一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怆。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你院“关于诉前责令停止侵权案件如何编制案号和收取受理费的请示”(沪高法〔2 0 0 3〕2 93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等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诉前责令停止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行为的案件是一类独立的新类型案件。为了便于司法统计,并正确表明这类案件的性质,应当将这类案件统一编号为“禁”字号。关于诉前责令停止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行为案件的受理费问题,由于这类案件没有争议金额,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