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伊拉克问题与美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拉克战争是新世纪美国安全战略和中东政策调整的产物 ,这次调整既有九一一事件的冲击、新保守主义势力上升等现实因素 ,也有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变迁等历史动因。美国虽然在伊拉克顺利地实现了“政权更迭” ,但在伊拉克政治、安全、社会等方面的重建却面临严峻局势 ,这种局面又对美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以伊拉克问题为核心的美国外交政策辩论是今年大选的一个主要议题。伊拉克局势的发展和小布什政府的政策调整不仅对这次大选有直接影响 ,而且影响新一届政府在伊拉克乃至中东问题上的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2.
2004年,国际政治在经历了伊拉克战争引发的激烈动荡之后,总体形势趋于缓和。但是,大国的政策调整和相互竞争、地区“热点”局势的发展、恐怖主义等因素,仍不时激起地区乃至国际形势的紧张。国际政治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持续酝酿新的变局。一、美国继续消化伊拉克战争后果,进一步调整全球战略部署2004年,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依然是伊斯兰世界。布什政府在推进阿富汗重建的同时,继续致力于伊拉克的安全、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建。在安全上,美国一直面临萨达姆政权的支持者、扎卡维所代表的伊斯兰极端分子、萨德尔“迈赫迪军”所代表的反美激…  相似文献   

3.
尽管 192 8年《巴黎非战公约》已明确禁止各国将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但美国发动此次对伊战争 ,除了以“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庇护恐怖主义”等作为借口之外 ,似乎并不讳言其战争背后的战略目标 ,即改造伊拉克 ,“实现中东的民主与和平”①。在美英单边动武已是既成事实、且交战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 ,伊拉克重建问题现在成为新的焦点。摆在世人面前的无非是三个疑团 :伊拉克重建包括哪些内容 ?谁来主导伊拉克战后重建 ?美国能否通过重建实现其大战略目标 ?早在 2 0 0 2年夏季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就开始协调国务院、国防部等…  相似文献   

4.
脆弱的国家重建--对主权移交之际美国的伊拉克政策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3年5月到2004午6月,美国完成了伊拉克国家重建的开局工作.美国在伊拉克建立了一个新政权,其核心目标取得一定进展.但与此同时,安全、经济和民众支持度上的徘徊使伊拉克国家重建进程格外脆弱.美国在伊拉克国家重建工作呈现出3个特点,即:单边主义重建、战略决心与战术混乱之间存在落差、以黎巴嫩模式分配伊拉克权力,这些特点也分别给伊拉克国家重建带来困难.2004年6月30日后,美国将以进为退,逐步在伊拉克实现"可控制的退出"战略.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加剧了美国自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以来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重建美国力量和影响成为奥巴马政府的核心任务。为此,奥巴马政府提出经济“再平衡”和安全“再平衡”战略。在经济上,改变靠消费信贷和赤字财政刺激的发展模式,重新平衡储蓄、投资、借贷和出口的关系;在安全上,改变以反恐压倒一切而忽视其他重大挑战的做法,强调确保赢得反恐战争的同时,为未来更广泛的安全挑战做好准备。奥巴马政府经济和安全“再平衡”战略,构成了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基本框架,给美中关系带来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新政策”包括军事、政治和经济三方面的内容。军事上,美国将向伊拉克增派大约2万人的军队;政治上,布什政府将向伊政府施压,为其设立缓解教派冲突及稳定国家局势方面的“指标”;经济上,美国将投入大约10亿美元,加强伊拉克重建。“伊拉克新政策”的出台是美国国内民主和共和两党之间、美国和伊拉克政府之间观点博弈,伊拉克教派结构恶化以及伊朗核危机恶性发展的结果。美国“伊拉克新政策”的基本要旨在于控制伊拉克作为中东的战略轴心。  相似文献   

7.
韩志斌 《西亚非洲》2006,1(2):16-21
<致胜战略>报告由战略概览、战略细节和战略支柱组成.报告指出美国在伊拉克的战略进展,即美国在伊拉克的民主化政治重建进程有条不紊;伊军重建初具规模;伊拉克经济系统初步恢复.但不可否认,美国在伊拉克的战略有许多局限因素,即宗教文化体系迥异、集权专制的伊拉克政治传统;殖民主义历史阴霾导致伊拉克国家政治整合危机;美国战略目标与战略后果的差异,全球战略与局部战略的矛盾.美国以"致胜"所标识的伊拉克战略,胜利前景黯淡,将会处于遥遥无期的政治博弈之中.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引发当前阿富汗问题的最大因素,奥巴马阿巴新战略的推行和调整并未解决塔利班挑战、卡尔扎伊政权虚弱和铲除巴阿恐怖策源地等诸多问题。2010年,美国内围绕阿富汗问题的矛盾和辩论激烈,影响阿富汗问题前景的美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国内政治和地区国家这四大因素也都有所变化。未来几年,美国的阿富汗战略将加速向“脱困”和收拾烂摊子的方向转变,以腾出精力应对新兴大国的战略挑战,巩固和延续美国霸权,阿富汗问题有可能变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9.
美国"改造中东"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卢陵 《西亚非洲》2003,45(4):22-26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的中东战略正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适应全球反恐战略的需要 ,美国根据中东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推出了“改造中东”的战略构想 ,把促进中东民主化、推广美式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作为其中东政策的基本目标 ,力求实现反恐与谋霸双赢 ,建立美国统治下的稳定、民主和繁荣的中东。“改造中东”战略将对阿拉伯国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产生持久冲击 ,并对美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地区格局、大国在中东的利益分配带来深远影响。但伊拉克战后问题、伊斯兰主义因素、反恐等问题也会对美国的新战略提出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张弛 《东北亚论坛》2023,(3):52-64+127
冷战结束后,美日韩三边合作针对的主要对象一直是“朝核威胁”。然而,拜登入主白宫后,三边合作开始出现“牵制中国”的转向,即主要目标从应对“朝核威胁”向应对“中国挑战”发生转移:三国干预中国台湾和南海问题的态度逐渐公开化,组建针对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同盟的意愿日益提升,在“Quad+”框架下开展务实合作的态势增强,三国各自出台的“印太战略”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合流”。三边合作之所以会转向“牵制中国”,美国外交议程重设和战略手段调整固然是主要驱动力,但日韩国内政治变化也在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在拜登政府不断充实其“印太战略”的背景下,美日韩三方联合“牵制中国”的态势可能继续维持甚至有所强化,但鉴于韩国内部共识不足、日韩关系短板依旧、半岛局势恶化倒退和“印太经济框架”内容华而不实等因素的制约,三边合作要彻底向“牵制中国”方向调整不会成功。因此,中国应以沟通为核心要义,减少美国对华战略误判,凝聚和改善中日韩关系,走出一条与美日韩三边合作兼容的共存之道。  相似文献   

11.
On February 12, 2013, North Korea announced it had successfully conducted its third underground nuclear test. After such a dangerous move, the U.S. and South Korea tightened their bilateral security cooperation and beefed up defense measures. This caused tensions to escalate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the situation appeared to spin out of control. The crisis pushed China and the U.S. together to work on this issue.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ose deep-seated factors affecting bilateral cooperation and make an initial exploration of its prospects while providing an overview of their joint actions to solve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相似文献   

12.
13.
加拿大与美国的NM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 ,北美防空协定的职能逐渐由大气层内防御扩展到外层空间 ,导弹防御是重要内容。作为该协定缔约国 ,加拿大与美国有相同或相似的安全担忧和战略观点 ,因此 ,从国家利益出发 ,加拿大有可能放弃目前的等待与观望的政策 ,在适当的时候通过该协定加入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  相似文献   

14.
15.
美国对外政策与俄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特别是“9·11”以来,美国始终谋求巩固由它领导的单极秩序及其超级大国地位,导致许多国家对美作为“世界领袖”的民主性及其管理世界的方法产生了怀疑。目前,俄美之间对共同利益还缺乏一致性的评价,也没有准备好建立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国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与威胁,以及两国活动中的全球性因素有不同理解。美对外政策使国际关系进一步复杂化,美国应将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和确定它在其中的作用尽快提上议事日程。新的国际秩序应该是世界大国重奏“协奏曲”,并使之成为改变当代世界和在各个领域维系平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strategic games played out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to the U.S.' Asia-Pacific strategy.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hanges in Japan's domestic politics toda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1945-1951 reforms when Japan was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U.S.. The Diaoyu Islands disput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U.S.-Japan peace agreement in 1951 that excluded both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Taiwan. While current changes i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are also connected to some structural factors like changes in the balance of power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nd Japan's domestic politics edging to the right, another important external cause that should not be ignored is the U.S. effort to rebalance to the Asia-Pacific.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Sino-Japanese relations, we should not only try to find the causes and 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from both sides, but also we should properly understand those factors originating from the U.S., particularly the U.S.' Asia-Pacific strategy.  相似文献   

17.
美日“2 2会议”最终协议的达成将导致日美同盟体制发生根本变化。其直接结果是实现美日军事合作全球化,在中国周边形成以日美同盟为核心和支柱的“战略网”,对中国的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为日本谋求军事崛起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8.
J.K.罗琳     
她无疑真鼓励女人坚持自我杨功的最好教材.从一天不鸣,到身家数十亿.这成功来得如此惊骇,乃丑可队让人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19.
20.
A New View on Sino-U. S.Relations Sino-U. S. relations seem to have emerged into a more positive light in recent years.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sustained a strong relationship since 9/11, 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t present require mutual supp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