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候变化、生态环境问题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事关人类生存发展,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中国以最大的诚意和决心,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中国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已经扬帆起航,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内蒙古时曾指示:“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建设好,事关国家的生态安全。”为此,我们对内蒙政协董恒宇副主席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体系的逻辑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逻辑内涵是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重要论述,逻辑构境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逻辑本质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逻辑方法是“六个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3.
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 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强调,要为青年人创造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的环境,造就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思想家。 李铁映说,在20世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大社会制度都经历了重大改革,尽管性质不同,程度各异。在21世纪,人类所面对的最重大的问题仍然是两大制度问题:这两个制度的前途、命运如何?资本主义会如何变化?社会主义怎么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怎么发展?无论是研究资本主义,还是研究社会主义,最终总是要落脚到解决中国的现实与未来问题。 李铁映强调…  相似文献   

4.
李云 《群众》2007,(11):36-37
21世纪是生态世纪也是城市的世纪,一方面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另一方面地球上越来越多的人口将聚集在城市生活或工作。因此,许多城市把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这是明智之举,也是现实选择。但是,如何建设生态城市却是一个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一、问题的提出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和节约自然资源是各国、各地政府共同面对的课题。尤其是当下中国,正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等问题的严峻挑战。中国的经济社会已经初步实现了现代化,但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环境污染的不可逆性和生态修复所耗费的巨大成本,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后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在此形  相似文献   

6.
试论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环境治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于 2 0世纪 70年代西方绿色运动中的生态社会主义 ,反映了人类对生态危机及其引发的诸多新问题的思考和希望 ,提出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和借鉴的观点。本文在吸收和借鉴这些有益思想的基础上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进行了思考 ,从观念启示和政策选择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今天,一场旨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们纷纷举起价值理性的大旗,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深入反省技术革命的双重意义:一方面为改善和提高人的生存状态作出了贡献,同时又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革命的核心在于否定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树立一种崭新的生态意识,将以往只从人类的角度考虑与自然的关系,转变为从自然的角度综合地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个反省过程中,我们不妨将视野回望于中国古代圣哲.思索、总结、缕析一下他们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基本思想,对我们有着不可小视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燕 《前沿》2007,26(2):12-14
人类中心主义的讨论源于对20世纪以来生态失衡、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全球性问题反思的基础上。是否坚持人类中心主义已经成为生态哲学讨论的焦点之一。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入手进行逐层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既有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又有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主张。因此,以马克思是否是人类中心主义者来对其生态学思想进行分析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9.
人类进入21世纪,人口继续增长,资源日趋短缺,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破坏加重,传染疾病频繁发生等问题,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然而,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技革命,对未来人类技术创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解决粮食问题、保证食品安全、缓解能源危机、改善资源环境、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技术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竞争的重点,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本世纪最有潜力的新兴战略性主导产业。如何保障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公共政策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呼唤公共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0.
薛松宝 《前沿》2009,(4):93-96
文学的生态批评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着十分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老庄的散文,从生态关学准则、生态和谐思想以及生态循环意识等方面表达了对生态问题的深刻见解。这些朴素的、原生态的生态美学意识对于当今生态美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启营 《前沿》2008,(8):157-159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关系的思想,其核心在于人类应该如何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以传统文化为视角,正确理解与把握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生态文明的伟大目标,具有重要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孔孟之道与山东青年李勃诺贝尔奖金委员会1988年提出:人类21世纪的生存问题,要到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答案。理由是在人类与大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上,孔子的思想值得现代化社会借鉴。──题记21世纪对于中国是一个改革发展的年代,所有的沉渣陋习都应该被逐渐走向...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到来,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的重大的转折点。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贴近中国改革的国情现实,进一步把握世界历史进程,赢得发展的历史新机遇;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前提下继续保持执政党的性质、宗旨和作风,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因此,明确21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新向度,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如何应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王建武如何应用好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总结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在这方面的经验,我们认为,要应用好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必须做到:确立一个思想前提,掌握两个基本条件,防止三种错误倾向,注重四个基本环...  相似文献   

15.
环境危机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如何克服环境危机,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和共同难题。环境问题,说到底,是关于人如何看待人自身、自然的价值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思想丰富且深刻,关于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代谢的桥梁、环境问题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思想是其中的精髓。这些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国内外的环境危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正鹂 《前沿》2013,(9):40-41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这项实践活动就客观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为理论的成熟提供了条件。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成立。作为一门新型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历程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社会进入新的世纪 ,中国加入WTO之后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如何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刘新庚  肖继军 《求索》2013,(11):93-95
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思想进入一个发展的新时期,其价值观念由生态无偿转向生态有偿,其伦理基础由经济伦理转向生态伦理,其发展理念由传统转向可持续。经济作为一种与生态息息相关的人类活动,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经济思想则是对这一活动理论上的新探索与发展。因此,对于当代西方经济思想的生态价值考量有着特殊的实质与意义。其从根本上肯定了生态价值的存在,提倡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并探索了多元的经济发展模式。总的来说,当代西方经济思想在生态价值考量方面有了新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思想和辩证思维为基础,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生态哲学有机论、整体论的哲学世界观、自然观,并充分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和生态文明思想做了创造性的转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在“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四个原创性概念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创新主要体现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治理实践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矛盾论、整体论、系统论、协同论、两点论、重点论、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等,构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确立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基础和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20.
王平 《前沿》2013,(13):196-198
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学研究领域的扩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宗教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学者和宗教界人士的关注,如何从当前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出发,诠释、挖掘宗教文化的优秀文化遗产,重新发掘宗教文化的当代价值,宗教文化以自然为友,回归自然的思想,能为当前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启示、借鉴、思维方式和思想资源,提供正确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