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47年3月,国民党23万大军大举进攻延安。面对来势凶猛、疯狂的敌人,中共中央沉着应对,主动撤离。随后,历经艰辛,转战陕北,靠著名的三大战役,奠定了取得全国胜利的基础。对此,毛泽东曾感慨地说,我们是在两个土窑洞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而周恩来则有一句名言:"毛主席是在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战争。"蒋介石受挫后调兵重点攻延安1947年3月,蒋介石把对中共各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收缩为集中  相似文献   

2.
西柏坡,地处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滹沱河北岸一个仅有七八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它西靠太行山脉,东与华北平原相衔接,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全国解放前夜,党中央、毛泽东选址于此,将其作为指挥人民解放战争的“大本营”,在这里组织指挥了包括三大战役在内的24场战役,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一1947年3月,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面对10倍于己的强大敌人,党中央、毛泽东于3月底做出决定:主动撤离延安。同时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中央前敌委员会,率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留在陕北,主持中央和军委日常工作,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由刘少…  相似文献   

3.
正1947年3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34个旅25万人马,从南、西、北三个方向大举进攻陕北解放区,企图一举攻占延安,摧毁中共中央。当时,共产党在陕北的正规军加地方部队只有4万余人,众寡悬殊。在此情况下,毛泽东从整个中国革命的大局出发,不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撤离延安,率领中央机关部分人员开始了艰苦转战。从1947年3月18日离开延安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毛泽东转战陕北历时1年零5天,行程1000多公里,途经12个县(延安、延川、清涧、子长、绥德、子洲、靖边、安  相似文献   

4.
1947年初蒋介石派胡宗南率数十万大军进功延安,党中央审时度势,决定暂时撤离。对于放弃这块阵地,很多指战员总是舍不得。毛泽东十分理解大家的心情,耐心细致地做解释工作。 3月12日,国民党军队的飞机不时在延安上空盘旋轰炸。毛泽东仍然和往常一样,照常坐在窑洞里批阅文件。警卫班的战士从外面拣了一块炸弹皮送给毛泽东看,劝他到防空洞去。毛泽东接过弹皮,在手上掂了掂,笑嘻嘻地说:“嗬,是块好钢呵,可以打两个菜刀使用!”  相似文献   

5.
1939年3月18日,毛泽东在刚刚成立的中央社会部讲话指出:“我们要消灭敌人,就要有两种战争:一种是公开的战争,一种是隐蔽的战争。隐蔽的战争,有战略的进攻,打入敌人的内心;也有战略的防御,保卫自己。要打败敌人,须内外夹攻,所以两者都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延安时期成立的中央社会部是党的情报保卫工作机关。  相似文献   

6.
革命就是为的老百姓1947年,胡宗南率国民党军大举进攻陕北解放区。毛泽东和党中央撤离延安后暂时驻扎在安塞县的王家湾。不久,胡宗南又亲自带了四个半旅追了过来。情况紧迫,党中央决定撤离王家湾,向西北转移。行前,毛泽东特别关照群运组:王家湾的群众和中央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是我们党、军队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他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以大量的精力注重军事,研究战争,创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他亲自指挥人民解放军和全国人民一起,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解放战争开始不久,蒋介石派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从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等同志率领中央直属机关撤离延安,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我随毛主席转战陕北。1993年,我在《汪东兴日记》一书中将我在这一年紧张的战斗和生活中的工作日记发表过,但内容很简单。现在我把其中的两次战斗经过进行了改写和补充,并以此文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  相似文献   

8.
任弼时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全党享有崇高的声誉。从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他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栉风沐雨,转战于陕北的山山水水,“在世界上最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周恩来语)。毛泽东在回忆一生中他最辉煌最得意的解放战争时也曾说:“胡宗南进攻延安以后,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两个窑洞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发现刘胡兰是个好典型1947年3月11日上午,在美军观察组和外国记者刚刚撤离不久,国民党空军就对延安狂轰滥炸。13日,胡宗南以15个旅的兵力,分两路向延安进攻。人民解放军在历时7天的保卫战给敌人大量杀…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天性自信乐观、风趣幽默,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都喜欢和人们谈笑,就在那无拘无束的谈笑间,融洽了和战士、工作人员的关系,使大家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干劲倍增地做好本职工作。毛泽东在危急时刻,常常有幽默之举。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时,几十架飞机轮番轰炸,王家坪毛泽东门前硝烟弥漫,弹片飞了一地。卫士们冲进毛泽东居住的窑洞,毛泽东依然在聚精会神地查看地图。"客人走了吗?"毛泽东看着地图问。"谁,谁来了?"卫士们怔愣住。"飞机呀,"毛泽东手中的笔朝天一指,"喧宾夺主,讨人嫌"。于是,卫士们都笑了,紧张情绪全部消失。作战间隙毛泽东仍不忘和战士们逗乐子。转战陕北时,由于敌人又  相似文献   

10.
正1948年5月,毛泽东住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突然遭遇了一次敌机轰炸。当时,他正迷迷糊糊睡着觉,随即被人强行架出房间,由此逃过一劫——炸弹在离他们不远处爆炸,否则中国的历史可能会因此改写。那么,到底是谁救了毛泽东……炸弹爆炸在毛泽东的屋前自从1935年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就成了"红色首都"。解放战争期间,为了快速击垮解放军,蒋介石自然把矛头指向了延安,他命令嫡系胡宗南部队  相似文献   

11.
李世明 《奋斗》2013,(11):56-57
延安时期,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尽一切可能广泛接触农民群众,并且和农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38年11月20日,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轰炸延安城,党中央机关连夜由城内凤凰山麓搬到了城北五华里处的杨家岭。毛泽东住在村里一位大娘临时空出的一孔窑洞里,保卫部门要这户农民迁走,被毛泽东阻止了。毛泽东与大娘朝夕相处,像是一家人。大娘做了什么好吃的东西总要给毛泽东端一碗去,毛泽东有了什么稀罕品,如外地同志送给他的饼干、糖果等,也要给大娘送一些。  相似文献   

12.
1939年9月下旬,斯诺再次采访毛泽东和红色边区政府。相对于斯诺对陕北第一次采访的轰动,这一次的造访少见提及。斯诺是1939年9月23日到达延安开始采访的,他离开延安的时间,应不超过9月30日。通过斯诺的这次造访,我们可以知道毛泽东在延安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抗战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判断,发现全民抗战元素给延安带来的新气象和新变化,了解在严峻艰苦的环境中顽强不屈反击敌人的中共武装力量的情况,以及抗战中的延安其他珍贵的生活细节。  相似文献   

13.
正毛泽东率领红军结束长征之后在延安进行整风运动时,身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他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在文化的军队中,最重要的是报纸和电台。毛泽东将拿枪的军队称为"枪杆子",将从事  相似文献   

14.
孙中华 《湘潮》2012,(3):7-9
1941年10月3日,毛泽东电告刘少奇,中央决定他返回延安,准备参加七大。1942年2月,经过5个月紧张工作,对巩固和发展华中根据地进行了精心构思和全面部署后,刘少奇决定启程返回延安。12月30日,他平安抵达延安。在苏北到延安,千里迢迢,中间很多地方是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占领区,仅敌人设置的封锁线就有103道。  相似文献   

15.
王治国 《学习导报》2011,(14):38-39
1947年3月,国民党调集优势兵力向我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企图一举消灭我军主力,夺取延安。为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制定了英明的战略决策,于3月19日主动撤离延安。战争的气氛笼罩着整个陕北高原。  相似文献   

16.
晓何 《世纪风采》2006,(12):4-9
1942年3月,刘少奇离开华中抗日根据地,返回延安,行程长达近9个月,被人称为一次“小长征”。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延安之行。行前,毛泽东数次电召他回延安,党内不少高级干部认为,“刘少奇同志将来的地位要提高”。返回延安途中,毛泽东十多次询问其行踪,为其安全担忧。这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极为罕见。回到延安后不久的1943年3月,刘少奇成为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后的三位中央书记处书记之一(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首次进入党中央核心领导层,并奠定了他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成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网上不时流传的所谓"抗战期间日机从未轰炸过延安,日军也未进攻过延安"的谣言,与当年国民党的造谣诬蔑如出一辙。事实上,抗战期间,延安曾经遭到日机的多次轰炸,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陕甘宁边区的积极应对下,延安军民不仅减少了损失,还把日军炸弹的碎片和未爆炸的炮弹加以利用,变废为宝。抗战期间,日军曾企图攻占延安并多次进犯,但均未得逞。铁的事实证明,所谓日军从未轰炸和进攻过延安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8.
卢毅 《党的文献》2020,(3):114-117
网上不时流传的所谓"抗战期间日机从未轰炸过延安,日军也未进攻过延安"的谣言,与当年国民党的造谣诬蔑如出一辙。事实上,抗战期间,延安曾经遭到日机的多次轰炸,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陕甘宁边区的积极应对下,延安军民不仅减少了损失,还把日军炸弹的碎片和未爆炸的炮弹加以利用,变废为宝。抗战期间,日军曾企图攻占延安并多次进犯,但均未得逞。铁的事实证明,所谓日军从未轰炸和进攻过延安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9.
正1947年,面对蒋介石向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形势好转后,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一行东渡黄河,翻越长城,于1948年4月12日抵达河北省阜平县西下关,4月13日来到在阜平县城南20公里的城南庄。1948年5月18日,毛泽东在城南庄的住处突遭敌机轰炸。当晚,毛泽东转移到离城南庄10多公里的花山村。在城南庄谁救了毛泽东,说法不一。有的说是聂荣臻,有的说是  相似文献   

20.
陈辉 《党史博览》2024,(1):66-71
<正>用轻武器进行射击的步兵高手,达到百步穿杨的,被称为“神枪手”。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到延安开会,向毛泽东谈起一名叫魏来国的排长。他在一次战斗中以135发子弹击毙110个敌人。毛泽东赞扬说:“一个人就消灭了敌人一个连,了不起,了不起啊。全军官兵都像魏来国这样,解放战争的时间将大大地缩短。”可见神枪手在战争中的作用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