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增强忧患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忧患意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重大决策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和依据.要针对新的实际,突出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思维,讲究科学的思想方法,增强忧患意识;永远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是一位有“终身之忧”的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以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他的忧患意识主题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换。转换后,他的忧患意识主要表现为:忧国家的经济贫穷、科教落后和国防建设薄弱的忧国意识;忧人民的生活改善缓慢和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的忧民意识;忧执政党的建设本领不过硬、思想僵化和人才匮乏的忧党意识。其鲜明的特征就是:忧患与图强的统一;忧患与改革的统一;忧中国与忧天下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对中国传统忧患意识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和矛盾,分别提出了各自所忧之患和解决忧患的措施和方法,这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的政治忧患意识葛洪泽居安思危,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句古训,而政治忧患意识则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特色。几千年来,我们民族无论处于发展的顺境还是处在生存的逆境中,无数哲人贤士莫不具有深刻的政治忧患意识.从前人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今人的"中华民...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历史性课题 ,着眼于“党靠什么渡过现实的难关、迎接未来的挑战” ,“党靠什么赢得人民的支持、接受人民的选择” ,“党靠什么完成振兴民族的使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等问题的反复思考和科学回答 ,既蕴涵了党对自身兴衰存亡、民族前途命运、民众福祉的深刻忧患 ,并使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又为党破解忧患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并必将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该有点忧患意识。我们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初,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大概也在于要人民居安思危,培养起一种忧患意识。翻开中华历史,大凡国家强盛之时,  相似文献   

7.
“忧患意识”谈林景华江泽民同志最近多次谈话中都提到要有“忧患意识”,这是我们党第三代领导人高瞻远瞩、远见卓识的生动表现,它对于我们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值得我们很好领会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有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8.
论建国初期毛泽东的执政忧患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初期,毛泽东忧执政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忧执政群体的素质,忧执政环境,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并作了相关论述。在当前形势,认真研究这些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胡总书记提出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为争取与维护新中国的国家利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如何处理国家利益与各层次利益的关系问题上,他总是把国家的安全利益和政治利益放在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之上.何以如此,笔者认为,这是毛泽东国家利益观中始终存在着的忧患意识使然.  相似文献   

10.
外忧内惠,激发了江泽民对党强烈的忧患意识。他密切关注党的建设,深刻剖析党内问题。通过理论与实际结合,探求了解决忧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途径。忧党亦是忧民,体现出江泽民对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的理性自觉和对我们国家及民族的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1.
忧患意识是一种基于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警示意识和自我审视意识.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的要求,需要从更深层次上认识党的执政忧患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逻辑,探讨中国共产党执政忧患意识的历史渊源、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真正把忧党之心化为兴党之责和建党之举,增强执政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1988年春节前夕,《世界经济导报》推出一篇岁末记者述评——《中华民族最紧要的还是“球籍”问题》。文中宣告:“从整体经济实力特别是人均指标比较,可以说,中华民族又一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个危险,并不亚于《义勇军进行曲》诞生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有着深切的忧患意识。在忧国方面 ,是忧生产力不够发达、祖国尚未完全统一、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国防建设簿弱 ;在忧民方面 ,是忧贫和愚 ;在忧党方面 ,是忧脱离群众、治党不严、创新不足和领导人才素质不高。其鲜明特征是忧患与图强、忧患与创新以及忧中国与忧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成克杰、胡长清之流的高官,因腐败而轰然落马被绳之以法,处以极刑,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日前,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些反面典型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廉洁从政的警示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8,(4):15-16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精神状态,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愤图强、锐意进取的不竭动力,其存在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三年多来,本届中央领导集体正是以深重的忧患意识推进从严治党,逐渐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治党方略"。这个"治党方略",首先是以对执政地位与执政根基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深入回答"为何治党"这一重大理论课题和时代问题。核心是加强党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始终贯穿着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海外的媒体对此也给予了特别关注,并有评论说:本届的党代会报告,谈成绩的少,谈问题的多,关注民生的多。  相似文献   

18.
“忧”训镜鉴 随着历史的演进,许多政治家和有识之士,都十分注重树立和增强忧患意识,以此来砥砺自己,弘扬政声,警示后人。孟子唱出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警世名言;贾谊心系天下安危,秉笔直书《过秦论》;魏征倾心国民,常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声,等等。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3,(3):32-33
忧患意识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因此在千百年生存发展进程中,它始终强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它认识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强调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它倡导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任劳任怨;它将忧患与勤俭、勤政相联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宝贵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执政理念在整个执政理论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五十多年的时间里,随着党的忧患意识的变化,党的执政理念也随之升华,即从执政强国理念、兴国富民理念到以人为本理念。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的强化、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