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甫作诗,喜用"湿"字。"湿"字先后在其五十多首诗歌中出现过,贯穿于他的各个创作时期。纵观这五十来首诗歌,可以看出杜甫诗歌中的"湿"字具有超常的语义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杜甫诗歌定下了一种忧郁、悲凉的感情基调,体现了杜甫的创作心态和创作手法。从本文关键词"湿"字的修辞义素分析入手,探讨"湿"字语义的隐喻功能和文化内蕴,进而归纳出"湿"字经常出现于杜甫诗歌中的原因以及"湿"字的表现功能。  相似文献   

2.
林平乔 《求索》2007,(5):171-173
朦胧诗人们对儒、道文化有一种自觉的孺慕。在精神血脉上他们既有对五四文学精神的承接,更有对延续不绝的儒家与道家文化的继承。道家文化追求自由、反叛理性权威的精神和清高淡远的生命情调,儒家文化“忧”与“刚”的思想内蕴构成了朦胧诗人文化根性的重要内容。由传统文化人格酿造的诗歌,其内在精神一定会和民族的文化精神同在。  相似文献   

3.
高国庆 《前沿》2012,(13):196-198
晚唐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呈现出奇情异彩的一个时期。历代学者在提到这个时代诗家时,关注的焦点大多是诸如李商隐、杜牧之类的杰出诗人,而对许浑却很少驻足、留意。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晚唐诗人许浑诗歌的思想内涵,经过分析之后,认为他的诗歌不仅内涵丰富,而且他的诗歌也是他心路历程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4.
在用汉语创作藏族诗歌时,由于语言的异质性,创作者往往会形成复杂的焦虑和矛盾意识,好像在民族文化和汉语文化之间徘徊游荡,如语言疏离和民族拥抱并存,即便是他者眼光审视也是表达对民族的挂怀,继承传统并进行新的文学意义创造等,各种思想意识共同建构成为藏族汉语诗歌的精神世界。从藏族汉语诗歌的语言文化徘徊到对民族文化及其他文化的释然和坦然以对,需要创作者坚定民族文化之根,重构民族文学意义,并通过文学探索实践来坚定文学信念。  相似文献   

5.
叶俊莉 《求索》2013,(9):156-158
来自四川凉山大山深入的罗庆春(彝名阿库乌雾)是少有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齐头并进且成果丰厚的当代少数民族诗人、学者。他借鉴了西方文化研究思潮的研究方法。以民族文化的研究视角,力图通过对当代少数民族诗歌的研究,审视诗人与民族文化的契合,探寻民族文化与现代科学精神的关联,探索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诗歌创作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民族文化研究视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罗庆春独特的民族文化研究视阈,作为他诗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开拓了少数民族汉语诗歌理论的研究视野.而且对少数民族汉语诗歌研究的纵深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曙光被视为个人化写作的典范。他的个人化写作分为三个阶段:从最初的对历史的个性化阐释,到其后的对诗歌写作与人生产生认同的发现,直到最终的对异域文化资源的引用。这三个阶段都分别体现出一定的个人色彩,而对异域文化资源的运用使他的诗作具备了启蒙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最深沉的自信,中华文化自信的内蕴深厚、底气十足,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对充实中华文化自信内蕴及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对其精神内核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实现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和法治建设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徽崇是马来西亚国家文化人物奖得主(2008年)。诗与音乐的结合,是马华文化相当突出的表演创作形式。把马华现代诗谱成曲来重新演绎的创作风潮,其关键人物是曾经留学台湾,学成返马的音乐教师陈徽崇。他引领的"大马现代诗曲"对马华文化的表演形式进行了新的创造,让马华现代诗获得了音乐的升华,丰富马华精致文化的内蕴,成了马华现代诗曲创作的第一批有心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游客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日益注重旅游系统工程中的文化内蕴,而民俗材料又成为这种文化内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本着正确开发旅游资源的宗旨,联系某些地方在运用民俗材料方面所出现的问题,从民俗材料的甄别、选择、布局,以及民俗背景情况的展示等方面,论述了旅游工程建设中运用民俗材料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纳西族人民,同我国各民族人民一样,从他的远古时代起,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斗争中,创造了光辉的文化,创作出无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流传广泛的文学作品。诗歌,在全部纳西族文学中,居于显著的地位。它是世世代代纳西族人民的主要精神食粮、工具和武器。纳西族的诗歌不仅数量多、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  相似文献   

11.
徐立钱 《求索》2010,(3):187-188,209
相对于艾略特和奥登等人对穆旦的影响而言,英国诗人、诗评家威廉.燕卜逊对于年轻诗人穆旦的诗学塑造更为直接而持久,尤其是他提出的一系列诗学观念有力地支持了穆旦诗歌文本的成长。本文将回顾威廉.燕卜逊在西南联大时期的诗学传播史,分析其诗歌主张即以含混为诗歌的特质尤其是写作"未解决的冲突"诗歌等,并阐明这些观念在穆旦诗歌文本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王雅平 《求索》2012,(12):143-145
30年代的现代诗派是一个传统习气浸染很深、古典诗词修养很深的群体,他们在借用西方现代派诗歌火种的同时,以更大的力量回身向后,在传统文化的河床上寻找民族的文化记忆。卞之琳是这个诗派的缩影,他的诗歌有着浓郁的古风,表现为传统文化意象的借用与构建,有序回环的运思方式,"零度写作"的含蓄及中国式的精致简约等等。这些,也是现代派诗人共同的审美向度和旨归。  相似文献   

13.
正人们通过海子接触到现代诗,也通过诗歌获得一种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其实海子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个象征。他在公众印象中并不是一种诗歌风格或潮流的代表,而就是诗本身的象征。3月26日是海子的忌日,他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三十年了。对于他的纪念这些年来一直都没有中断过。人们把许多意义和价值附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从1920年发表《西岸》开始到1931年发表《奇迹》为止.新诗创作历时11年多,留下两本诗集《红烛》和《死水》以及遗诗《真我集》,诗的数量并不为多,但诗的分量却很重。他对新诗的独特创造是中国新诗史上的一个“奇迹”。闻一多诗歌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诗歌的内质、诗歌的格局与诗歌的艺术品位上。一、体现在诗歌的内质上,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鲜明的民族文化品格和沉重的历史使命感相统一的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1.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作为诗人深层的精神意识,它一在贯穿于闻一多的整个诗歌创作中。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  相似文献   

15.
<正>《诗意的运河之都》是沙克诗歌的集结。以此命名诗集,体现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和自豪。诗人生长生活在运河之都,他的视野却是兼顾天下的,所以诗分五类:人文风光、家国记忆、田园情怀、城市影像、精神故土。从中可以看出沙克的笔触非常广泛,视野非常开阔。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沙克诗歌的内容正是如此。我觉得他不仅是用诗歌为河流立传,更是在用心为时代立传、为家国立传。我猜度,这是他的艺术初心,也是他的艺术野心,这一点从他的许多诗题中就可以看出。而翻阅这部诗集,我觉得他是实现了这一艺术野心的。  相似文献   

16.
何欣 《求索》2013,(2):154-156
暴力是美国文化中一个常见的现象,贯穿美国的历史,对国民的性格及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表现形式有战争、私刑、种族压迫、法律不公、生态破坏等。沃伦这位有厚重历史责任感与社会道德感的美国首位桂冠诗人在他的诗歌中对该现象进行了深刻反思与批判,并把它作为自己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7.
《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被誉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是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在民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被誉为千年绝唱。除此之外,这个故事具有深厚而丰硕的民族文化内蕴,传播独特的平等、自由、圆满的文化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位怪杰。他比起同时期的著名诗人来,流传下来的诗篇只寥寥十四首;而正是他,登上了当时诗歌的高峰。他写诗远不及写赋用尽心力,而正是诗歌,使他千古不朽。这位诗人,就是左思。 历史上,关于左思事迹的论述很少;解放后,也极少专文论述。所以,对于这位诗人,也缺乏深一层的理解。本文试图结合地下史料,对左思的身世进行新的探索,在作出合理推断的基础上,从而对左思诗作予以明确的解释;对其诗歌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也略陈陋见,以请教于同志。  相似文献   

19.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歌的天空中,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星座。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李白也是最伟大的几个诗人之一。他那豪放不羁的个性,排山倒海的气势,出神入化的想象,生动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一片雄奇瑰丽、五彩缤纷的诗境,使他成为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成为豪放派文学最优秀的代表。凡是有点中国文化基础的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独有的特质是其存在的真正价值,扎根于文化本位的民族认同在根本上蕴含着一个民族的尊严和独立。民族文学是民族文化的语符化,蕴含着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民族思想等民族意识形态。文化归属视角下,民族文学的传播必须保留审美在内的民族意识形态。民族诗歌英译过程中,由于语言差异、译者主体性、诗歌的文体特征等因素制约,诗歌的思想性、审美价值往往会受到影响,诗歌原作的民族审美意识不能得到全方位体现,偏离了民族诗歌文化传播的根本目的。在此分析了影响民族诗歌英译中审美意识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从诗歌所属民族的文化理解、意境构建、语言对应、诗歌的主题精神把握等方面来延伸和保留民族诗歌英译中的民族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