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青 《瞭望》2001,(23)
每年的期中考试之后学校通常有一次学生家长会,而这一次北京某区的一所颇有名气的学校召开的是“部分学生家长会”,而这个“部分”的范围基本圈定在一些学习成绩差或者有这样那样毛病的“问题孩子”身上。有家长戏称这是一次“问题家长会”。学校希望通过开会促进家长对孩子学业的督促,而家长最迫切和班主任老师交流的也许却是孩子正在偷偷地给同学写情书怎么办。面对今天的孩子,老师和家长同样显出了焦虑,而孩子们却以自己的方式应对学业和他们面对的这样一种教学体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瞭望》1993,(35)
不是批评学校我儿子上学快两年了。其间,学校开了三次家长会。三次家长会都没有讲教育问题。第一次是希望家长多给学校办的印刷厂和修理厂联系“活”。第二次讲学校没钱买课桌,要请家长拿一部分钱。第三次家长会则是因为家长对交课桌费有意见,给大家再做做解释。校长诚恳地说:“我们知道这样做不好,但实  相似文献   

3.
容云  吴家琳  赵永亮 《学理论》2014,(2):62-64,84
开展"社区、学校、家庭"体育一体化的社区项目,是一项较好的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社区、学校、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对象是儿童少年,又包括社区居民,其实质是体育与健身文化,通过体育手段促进人的发展。通过开展体育教育活动形式,采用现场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模式,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学校、家庭"体育一体化模式对体育健康实施的促进作用,探索"社区、学校、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形成新型有效的互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职业学校要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对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家庭伦理空间是社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体廉洁品质的养成之所。传统意义上的家风家训对廉洁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正面的引领作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廉洁家风美德,建设新时代的家庭廉洁空间,有助于促进个体遵循廉洁伦理规范,促进家庭遵守廉洁标准从而勤俭节约、和睦融洽,促进社会依照廉洁伦理准则从而务实清廉、和谐稳定。应从加强学校廉洁教育、营造社会廉洁文化氛围、注重家庭自身廉洁家风建设三方面着手,构建起以廉洁伦理规范自觉抵制腐败行为的内在约束机制,形成以廉洁家风助推社会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关秀丽 《学理论》2009,(29):217-217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学校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完善中学生个性的主要促进因素。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各方面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张达  王涛  张亚玲  陶永辉 《学理论》2013,(20):56-57
家庭与学校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主要活动场所,肩负着其不同的教育使命。家校合作,它可以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教育氛围,凝结家校双方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在农村小学家校合作中应将家长视为教育强大资源,发挥其教育潜能,构建"学校教育引导为主,家庭联动参与学校教育"的家校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家庭德育作为对学校德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家长应该重视家庭德育,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注意言传身教,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道德教育,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11)
家庭、学校、单位是当代中国人社会生活的主要场域,家庭、学校、单位道德教育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途径。家庭、学校、单位道德教育存在一些偏差或割裂,家庭、学校、单位道德教育应当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段江洪  王春明 《学理论》2010,(17):239-240
当前大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对于维护高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和学校、社会的稳定,保护大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一位90后女大学生进行访谈、观察以及问卷调查,发现离异家庭的大学生存在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和爱、与他人交往能力差、自闭、情绪波动幅度大等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已经破裂,所以对于离异家庭的大学生来说学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今后学校教育中应做到以下几点:施予耐心,用心交流,及时给予肯定,多与家长沟通。  相似文献   

13.
陈静茹 《学理论》2012,(29):202-203
班主任作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直接代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争取家庭与社会的配合和支持,给予必要的协调和正确的导向。由于学校工作的复杂性,各个部门的工作都离不开班主任。教育、教学、总务、体育卫生、课外科技、文体活动以及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等等,都需要在班主任的支持协调下进行。可见班主任是使校内各种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的纽带。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教育者,班主任的人格、性格、道德、学问、言行等,对学生的个性社会定向、品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不仅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代表,更是学生可信赖的朋友。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5)
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一直备受关注。孩子从三岁起便开始接受学校不同程度的教育。然而,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养成教育对于孩子也尤为重要。家庭养成教育是家长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育,是家长在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教育,更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教育,因此家庭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在农村,因为其环境的复杂,农村家庭养成教育更是备受关注,笔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研。  相似文献   

15.
唐名淑 《学理论》2014,(26):276-278
家庭是每个个体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家庭中同样受到深刻影响,尤其是高学段小学生。为此提出教育建议如下:提高家庭成员对交往焦虑的重视程度,特别是父母关系与父亲的角色;建构学习型家庭,提高父母的文化素质,营造高质量的主观生活幸福感;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采用科学的教养方式;减少非核心家庭与隔代教养的发生率;注意社交焦虑中的城乡及偏见,教育要有侧重点;建立家庭、学校联动的教育机制;抓住人际交往训练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6.
庞祎晔 《学理论》2012,(28):249-251
当前,青少年特别是"90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校师范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也与其有着密切联系。从分析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状况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现状出发,分析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9)
家庭、学校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土壤和环境,为学生提供各具特色的教育,相互之间无可替代;同时家庭与学校之间又因为各自的角色、利益、目的的不同,导致双方不可能完全步调一致,甚至在一些突发事件中对立与冲突。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矛盾以相辅相成,和谐以共生共长,矛盾着的事物只有通过和谐才能存在和发展。因此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在处理家校关系时必须重视两者之间的矛盾部分,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合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动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本文采用分层线性模型分析了影响流动儿童学习成绩的家庭与学校因素。结果显示,家庭层面因素中,富裕的家庭环境和热切的教育期望能够有效地促进流动儿童学习成绩的向上提升。添加学校因素后,家庭经济资本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不再显著。这充分说明公立学校为流动儿童的学习成绩进步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支持,弥补了家庭背景的劣势。但教育期望依然显著,显示了父母教育期望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强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要求,"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36)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面对当前高职院校90后独生子女的主体,家庭教育缺失使得教育又面临了复杂的问题和任务。通过实际探讨教育缺失的原因,来共同帮助学校和家庭想出对策,以此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最终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