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李家祥 《理论导刊》2012,(5):106-109
印度作为一个与中国一样正在崛起的新兴发展中大国,又是与中国为邻的南亚强国,在其大国外交及周边外交中,经常体现出对中国因素的潜心关注和巧妙运用。本文着重从地缘政治、历史、现实、中巴友好以及印度国内因素等方面,探析印度对外关系中中国因素存在的原因,并据以提出了减少印度对外关系中中国因素消极影响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美国总统克林顿3月10日至 25日访问了南亚三国。他是 孟加拉国1971年独立以来、印度1978年以来、巴基斯坦1970年以来接待的第一位美国总统。 克林顿此行是美国在调整南亚政策的进程中采取的重大步骤,表明南亚已成为美国的外交重点之一,在美、印、巴关系中,美国已改变冷战期间助巴反印的立场,转而采取了平衡的方针。舆论认为,克林顿此行是对印度日益增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承认,也显示了印度潜在的巨大市场对美国工商界不可抵御的诱惑力。 去年发生的克什米尔冲突为美实施南亚政策战略调整提供了契机 冷战结束之后,…  相似文献   

3.
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没有想到,发生在地球另一端的恐怖事件会改变南亚的政治格局,导致美巴关系迅速升温,而以美国“天然盟友”自居的印度却受到冷落。巴基斯坦更没有想到,21世纪的第一场战争会在其邻国阿富汗打响。印度也没有想到,美国竟然把它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置于反恐门外,而选择的盟友又是它多年来所宣传的“繁衍恐怖分子的基地和大本营”。  相似文献   

4.
1999年以来,一年一度召开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成为苏东剧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共产党在对外工作中渐进地发展与"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的关系,历经冷静观察、有限参与和有限融入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关系的演进是苏东剧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变化、"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自身变革转型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格局构建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入里、由浅及深的自然历史过程,其未来发展主要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原则和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6)
奥巴马政府在执政之初,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为有效打击塔利班组织,维护地区安全形势,制定了"阿富巴战略"。基于该战略,美国对巴基斯坦予以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援助,加强与巴基斯坦各方面的联系。这一外交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巴基斯坦反恐能力,也促进了美巴之间的协调。但两国间基于对外战略、文化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具有根深蒂固的矛盾,这为两国反恐合作的发展蒙上了阴影。有鉴于此,美国应制定更加完善的外交战略方针,考虑巴基斯坦的利益诉求,进而使两国的反恐合作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瞭望》1984,(14)
国内及对外关系19日:△李先念主席结束对土耳其的访问后抵达加德满都,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二十日,李先念同比兰德拉国王举行会谈时,重申中国支持尼泊尔和平区、印度洋和平区和南亚区域合作。二十一日,李先念会见了昌德首相。同日,田纪云副总理和尼泊尔外交大臣就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进行了会谈。双方同意,中国政府将承担尼泊尔博克拉—巴格隆公路段的建设,并于二十三日,就此发表新闻公报。二十三日,李先念主席离加德满都回国。  相似文献   

7.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流强国是印度国家战略长期追求的总目标。目前印度的国家安全战略是:稳定周边,威慑巴基斯坦,遏制中国,拦阻区外大国,控制印度洋,确保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是经济安全、核安全和海上安全。9.11后,面临全球反恐的新形势,印度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时面临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在美 国访问期间,白宫宣布, 美国将大幅增加对巴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国际舆论认为,这是自“9·11”事件以来美国改善美印关系,使美印、美巴关系处于平衡状态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美国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玩”平衡,自有其战略考虑。  相似文献   

9.
七月十日至十一日,南亚七国的外交部长在马尔代夫首都马累附近的旅游胜地——维林吉利岛就区域合作问题举行了第二次会议。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外长在会上重申,南亚各国决心在所有领域中紧密合作。他们建议于一九八五年第四季度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举行南亚国家首脑会议,并决定于一九八五年五月在不丹首都廷布举行第三次外长会议。  相似文献   

10.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国家经济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说,就是世界各国之间以经济技术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间的商品货币关系。它主要包括:贸易往来、科学技术交流和合作、国际信贷和投资、劳务和服务,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等国际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国际间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云南是中国大陆与东南亚和南亚次大路之间最近的结合地.为西南对外交通的门户,是走向东南亚进入印度洋的前沿和通道.云南的对外交通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中国对外交通史上有重要地位.昆曼高速公路的建设,是把云南建成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一步,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从5月14日印控克什米 尔一辆公共汽车和一座军 营遭到恐怖袭击以来,印巴关系再度紧张。双方剑拔弩张,南亚上空战云密布。印度总理5月22日在印控克什米尔前线视察时宣称,印度对巴基斯坦发动的“圣战”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现在已到了对“越界  相似文献   

13.
在僵持了两年时间后,南亚两大夙敌印度和巴基斯坦近来相继做出和解的姿态,印度总理瓦杰帕伊甚至出人意料地把巴基斯坦称为兄弟。在双边“同意考虑”缓和双边关系的措施中,包括恢复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民航运输和体育比赛。印巴两国间的对话和解骤然热络,引起了两国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4.
5月下旬,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进入雨季,酷热难挨的南亚大地终于有了一丝凉意,剑拔驽张的印巴紧张关系也随着雨季的来临而出现令人欣慰的缓和迹象。虽然两国领导人在公开场合仍然不时地相互攻击,但火药味已远没有一个月前那么浓烈,而且双方还来取了一些缓和紧张关系的措施并在考虑通过对话和谈判来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15.
新德里专电 巴基斯坦6月15日就印度军队在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停火线开枪打死一名巴基斯坦军官向联合国提抗议。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争端和小冲突时起时伏,不绝如缕。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邻国,又都是南亚合作联盟成员,然而,由于长期受克什米尔这个幽灵的困扰,两国一直不和。分治47年以来两国曾因克什米尔争端先后三次大动干戈,使两国在心理上、生命和财产方面等均遭受巨大压力和损失。  相似文献   

16.
应谦 《瞭望》1986,(27)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七月二日起对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希腊、西班牙、土耳其和突尼斯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继今年三月李先念主席出访南亚和非洲五国、六月胡耀邦总书记出访西欧四国以后,中国为发展同罗马尼亚等六国的友谊和合作而开展的又一重大外交活动。中国领导人的频频出访,充分显示了中国外交的活跃和对外关系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余万里 《民主》2005,(1):10-12
2004年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在整体上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世界经济延续了上一年转暖的趋势,各国各地区都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增长,当然这其中也历经了油价波动和美元走软的考验。在国际政治方面,伊拉克战争后的大国关系有所微调,但基本格局没有变化。国际恐怖主义行为出现了向全球扩散的态势,反恐继续成为主要大国对外战略的核心,而经历了大选之后的美国外交走向将成为世人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除了要在政治上摆平各方力量之外,吉拉尼领导的联合政府还将面临经济和反恐等多重压力由巴基斯坦第一大政党人民党推举的总理候选人优索福·拉扎·吉拉尼3月24日顺利当选新总理,并于第二天在总统穆沙拉夫的主持下宣誓就职。一年多以前还在坐牢的吉拉尼,如今成为这个南亚国家的政治明星。党内推选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9.
把中国争取南亚周边稳定和促进中印关系发展仅仅落实在中国也要公开支持印度‘入常’一点,是缺乏战略见地的。众所周知,中印关系是中国对外政策中比较微妙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我党所坚持的一系列理论观点中 ,对外开放理论是一个重大理论。这一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对外经济关系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论述 ,发展了列宁关于对外经济关系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观点 ,创造性地提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宽领域对外开放的观点。对外开放不仅适用于经济建设 ,而且适用于精神文明建设 ;与此同时 ,也要注意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