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在为繁荣市场、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新的问题,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更成为治安难点之一。我们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抓住症结,有效地遏制其犯罪。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原有的城乡格局被打破,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加快,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大量人口进入城市,这些城市流动人口创造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引发的刑事案件与治安案件频发,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分析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建立依法管理城市流动人口的有效机制,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为人民生活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尹俊芳 《求实》2013,(3):58-62
文化冲突是建设和谐文化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冲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冲突、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四个方面。文化冲突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挑战大于机遇。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阶段是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理想走向务实的转型关键期。在这一阶段,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诱导,当内心的冲突矛盾无法得到正常处理时,内心的冲突就会转化为日常的行为。这些行为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往往会导致违法犯罪。本文从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以及特点入手,分析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并提出有益对策。  相似文献   

5.
早在1988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等时机成熟了再开发西部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一发展战略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1999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大战略决策。至此,包括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西部大开发拉开了序幕。祖国人民、特别是西部人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然而,“西部大开发”必将带来人口的大流动,而流动人口的犯罪问题又会影响社会稳定,阻碍西部地区的开发进程,因此,预防流动人口犯罪就成了“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吴秋余 《发展论坛》2003,(12):83-84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现上升趋势,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保护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特点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主要表现出“五化”的特点。一是犯罪手段暴力化。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在急剧增长的同时,“犯罪质量”也迅速升级,暴力程度不断加剧,重大犯罪比例逐年增高。令人尤为震惊的是,杀人、抢劫、强奸等暴力性犯罪明显增多,因盗窃、抢劫、强奸等犯罪而杀人…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犯罪经济学在新古典范式下研究犯罪行为,其过度“去社会化”的人格假设与犯罪问题的社会化特征间存在着一种冲突.社会互动理论在犯罪研究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范式缺陷.它将个体嵌入到社会网络中,关注社会互动对个体犯罪行为的影响.这种转变对于犯罪经济学的理论发展以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法律制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数字     
《党课》2007,(8):122-122
17倍 最高人民检察院把贪污贿赂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所造成的损失做了一个比较,统计数据显示,贪污犯罪的平均个案损失是15万元,渎职侵权犯罪的平均个案损失是258万元,接近贪污犯罪的17倍。  相似文献   

9.
孙建昌 《理论学刊》2007,(8):102-104
全球化的进程存在着多重文化的冲突与整合。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发展的使命,就是要通过文化主体的选择实现由文化冲突向文化整合的当代转换。当下,这种选择即表现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对文化多样的宽容。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08,(12)
亚文化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青年亚文化代表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的利益,它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方法的传播起着渲染、扩展与教化作用,使犯罪手法得以四处蔓延,很多犯罪与社会越轨行为都是在犯罪亚文化推动下滋生和蔓延的,是犯罪亚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严重问题。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有4亿多,占全国人口的1/3,他们被称为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代表着祖国的未来。然而,越来越严重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却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蒙上了阴影。本文试就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特征作一分析并寻求其预防对策。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特征:目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要表现在犯罪主体、犯罪形态、犯罪类型等方面出现了新的情况和特征。(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体的变化特征。主要是:1.初犯年龄降低。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未成年人发育成熟比50年代提…  相似文献   

12.
亚文化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青年亚文化代表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的利益,它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方法的传播起着渲染、扩展与教化作用,使犯罪手法得以四处蔓延,很多犯罪与社会越轨行为都是在犯罪亚文化推动下滋生和蔓延的,是犯罪亚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喻义东 《实事求是》2007,196(3):65-66
恐怖主义犯罪的“恐怖工具性”是指恐怖主义犯罪把制造社会恐怖作为实现其最终目标的手段。恐怖主义犯罪的恐怖工具性首先表现在其恐怖性上,恐怖主义犯罪的恐怖工具性同时还体现在恐怖的工具性上,也就是说恐怖分子总是把恐怖袭击作为实现其最终目标的手段。把握恐怖主义犯罪的这一特点有利于在司法实践中把握恐怖主义犯罪,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犯罪、保护人权。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有组织犯罪与网络犯罪不断融合,有组织犯罪的网络“分割化”趋势凸显。在该趋势影响下,网络有组织犯罪出现了嬗变,表现为组织特征的部分消解和行为特征的网络分解,给司法实践中网络有组织犯罪的治理带来挑战。有必要完善对有组织犯罪的评价模式,秉持网络“分割化”趋势下有组织犯罪是传统有组织犯罪的嬗变发展的立场,推动“打早打小”刑事政策更好适用于网络“分割化”趋势下的有组织犯罪治理,修正有组织犯罪组织认定标准,由此来构建精准高效的网络有组织犯罪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孙晶 《世纪桥》2011,(5):149-151
本文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入手,分析文明冲突的本质。以一个崭新的视角看待文化冲突,倡导通过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打造全新的文化交流方式,努力减弱我国与其他民族之间文化冲突,建立"和而不同"的世界文化格局,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世界文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犯罪的暴力色彩较为浓厚,犯罪的低龄化与团伙化、智能化,侵财犯罪相对突出,与“黄”、“赌”、“毒”有关的犯罪难以禁绝,计算机犯罪“方兴未艾”等等,从而暴露出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理应引起我们的正视和思考,引发全社会足够的关注。本文拟从近年来即1990年代至今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与趋势、原因入手,探讨我国在相关立法与司法等方面的经验与不足,并由此提出自己的浅见,希冀我国的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李庆锋 《学习论坛》2004,20(4):46-48
当前的职务犯罪现状不容乐观 ,表现为案件数量不断增加 ;犯罪程度加剧 ;犯罪领域不断拓宽 ;群体、高官犯罪现象增加等。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有历史的、现实的、主观的等方面。预防职务犯罪应当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 ,坚持内部预防、专门预防、社会预防相结合和教育、管理、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新世纪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且青少年犯罪年龄更趋于低龄化,犯罪性质更趋于恶劣,犯罪情节也更趋于严重。如何有效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犯罪社会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从青少年犯罪的新的特点和趋势,即新的动向变迁谈起,以便探寻到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进行治理的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谢清波 《唯实》2012,(8):130-133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罪刑规范的实质是法益保护规范。刑法分则罪刑规范的罪状构造模式实际上是“犯罪成立模式”,是刑法对某种特定行为构成犯罪的“最低要求”。犯罪成立与犯罪既遂、未遂实际上是不同层次的两个方面的问题。犯罪成立与否讨论的是罪与非罪、是否发动刑罚的问题;而犯罪既遂与未遂是在确定已经成立犯罪的前提下,如何适用刑罚的问题。对于刑的规范而言,立法事实上确立了以既遂为标本的模式。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行为犯存在既遂与未遂的不同形态,而结果犯只存在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结果不发生就不成立犯罪。因此,在具体适用刑法的过程中,就需要运用法益保护的原理,仔细辨别哪些犯罪是行为犯,哪些犯罪是结果犯。  相似文献   

20.
征文启事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有学者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