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和平学创始人之一、挪威著名学者约翰·加尔通(Johan Galtung)提出的暴力三角学说,引起女性学研究界的关注。暴力三角学说和女性主义战争与和平观有相通之处,但其学说在引入社会性别分析时存在简单、片面等缺陷。实际上,结构暴力、直接暴力和文化暴力构成互相联系和互为因果的暴力体系,而社会性别与其息息相关。社会性别是结构暴力的重要变量,是直接暴力和文化暴力的重要内容。结构暴力中各种权力关系的二元对立划分是性别化的,导致强国对弱国、富人对穷人、男人对女人的控制;体现在直接暴力中,就是国家冲突、民族冲突、阶级冲突、家庭暴力、性暴力、强迫卖淫、拐卖妇女、性骚扰、阴蒂割除、荣誉杀人;体现在文化暴力中,就是各种二元对立的性别观念和性别制度对妇女的规制和损害。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身体—文化象征身份—民族国家"的框架下论述了微观权力机制下礼仪小姐的公共性别身份的建构。一方面,礼仪小姐在与民族国家的互动中实现了身体资本的理性运作,这体现在对身体的自我评估和对男性他者评定的认同上,但在公共父权制下,身体的主体性淹没在力图使之客体化的微观权力的技术策略中;另一方面,公共父权的凝视和民族国家的责任话语借助礼仪小姐的自我规训而建构起她们作为民族国家文化象征的性别身份。  相似文献   

3.
民族和性别平等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权利之一,关注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是实现民族和性别平等的基本要求。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叠加了民资妇女和贫困概念,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产生缘由减贫机制。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妇女多维度视角下的贫困,从国家和相关部门整体的扶贫规划和实践出发,评价了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贫困区域的扶贫政策,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对民族地区反贫困政策和措施中的贫困问题进行了评述和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妇女是中国妇女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重要的人力资源。本文聚焦少数民族妇女群体,从人力资本、劳动就业、迁移流动、婚育家庭以及性别观念与性别关系五个领域,回顾2012年以来国内少数民族妇女的研究状况。研究显示,尽管少数民族妇女对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半边天”的作用,但是在民族研究和性别社会学研究中仍处于边缘地位,在学术关注度、学术共同体建设、研究理论与方法、研究视角与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短板。未来应以新发展阶段为契机,通过学术研究助力改善少数民族妇女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福祉,进一步释放少数民族妇女的性别红利,全面增进少数民族性别平等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性别与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发现母亲>中的母教理论,指出,借助"民族国家"的男性表达实际是母教中妇女表达的缺失.今天的"母教理论"是对当今中国妇女运动的男权评价,也是对妇女角色冲突的男权解释,更是男性以民族的名义向妇女发出的呼吁.本文认为,母教的宗旨应是调动社会资源为妇女提供教育机会,发掘妇女的聪明才智,分享她们做母亲的经验,参与社会(社区)政策的制定.妇女是母教的主体,这一教育是她们经验和智慧的总结,是她们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6.
女村官是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她们是党的农村文化政策和民族文化政策的重要宣传者和实施者,是民族文化传播和民族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推动者,是乡风文明、和谐农村的示范者和引领者。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女村官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需要通过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机制,建设民族地区农村女性人才库,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分层次、多渠道培训女村官等多种途径,推动女村官在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视觉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成为极为重要的知识场域,它对世界观图像、物质与非物质意义及权力等作了阐释和调节。民族艺术在视觉文化语境中,是民族传统图像与现代性想象互动的视觉呈现。民族艺术的生产传播和展示,越来越脱离地域化和族群环境,且受到大众视觉接受和大众娱乐消费的深层次影响,其今天的生存发展形态与传统乡土民俗社会的生发产生了现代性冲突。民族艺术所建构的族群景观和图像于现实而言是一种视觉幻想,这无疑加重了族群成员思想情感、身份识别上的认同危机,因此,民族艺术的重构和发展将是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8.
白志红  柳青 《思想战线》2012,38(4):38-41
21世纪以来,边疆少数民族受新一轮国际政治、经济和气候变化的冲击甚大。面对国际动荡、冲突和不确定因素,正确认识和分析边疆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对于安定边疆和建构和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十分重要。多年的田野调查资料证明,大量具有神话性质的历史记忆、国家对边疆的治理和佤族抗英抗日经历,再现了阿佤山佤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发展过程,揭示了这两大不同层次的认同与民族历史记忆、资源和国家建构过程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建构和谐社会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略高度看待民族地区建构和谐社会青年民族统战工作的作用,分析民族地区青年统战对象的群体发展态势,并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拓宽眼界和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地区青年统战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认同的建构既需要认知民族的共同性,又需要认知民族之间的差异性,两者相互对应、彼此作用,共同构成了民族认同建构中极富悖论的二元对立认知模式。正确认知民族认同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建构民族认同的多元共存认知,则是走出民族认同二元对立认知困境的出路。民族认同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共存的认知演变,乃是建构各民族和谐共存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民族音乐学的缘起和方法论,以及在其构建过程中世界重要民族音乐学家的作为来看,少数民族音乐田野工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基质性和实践性。由于民族音乐学强调音乐的族群归属性和原生性,少数民族音乐的田野工作自然成为其生命之源和灵魂之本。在少数民族音乐田野工作中所存在的"局外人"与"局内人"认识论,使其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伦理道德问题,尤其是作为"局内人"的本土专家与资料提供者的参与度及其利益分享。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间的冲突和融合逐日增多,在多元民族文化并存的今天,冲突与融合兼而有之的民族文化研究不能仅限于单一视角。借用跨文化研究的视角,从多种文化交叉和对比的角度来阐释冲突与融合,强调民族文化之间的对等性和反应偏向性,有效防止了夸大民族文化冲突而忽视其融合的形而上学理解,对分析民族文化冲突与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族冲突是以民族认同为基础的群体对抗现象。在法律理论上,民族冲突的实质是民族认同与族内忠诚在挑战基于公民身份的国家认同。在法律权利上,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受制于公民权利的平等保障水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间的冲突反映了权利平等保障制度存在缺陷。在法律事实上,完善保障公民平等权利的法律机制,避免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冲突,协调公民权利之间的矛盾,在认同和谐的基础上强化国家认同,是现代民族冲突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民族问题主要就是民族关系问题,民族工作主要就是民族关系建构,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主导什么样的民族关系。民族关系并不孤立于其他社会关系而单独存在,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进一步深化对当前民族关系建构问题的认识至关重要。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民  相似文献   

15.
民族优惠政策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促进少数民族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族群认同是一个族群的精神内核,是形成和凝聚一个族群的本质因素。由于族群认同具有"社会建构性",所以必然会受到民族优惠政策的外在影响。结合族群认同的"社会建构性"来分析我国民族优惠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对我国的民族政策分阶段地加以认识,在新形势新问题的背景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性别研究领域,美国有色人种妇女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白人妇女空间的闯入者",而这一"闯入者"身份不仅体现在美国社会二元对立的男女空间建构中,同时也体现在有色人种妇女与白人妇女"女性空间"的对话里.在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女性咖啡馆"为代表的女性空间的建构和女性研究中白人妇女的主导地位,揭示了有色人种妇女在美国女性空间建构中的身份缺失.  相似文献   

17.
民族院校是培育少数民族精英人才的摇篮,也是国家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科学有序的调查了解,然后提出理性有效的对策,输入正确的民族观,建构良性的公民观,创新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朱祥海 《前沿》2011,(19):151-153
在全球化时代,西方自由主义观念获得了普适化扩展而成为支配性话语。不同国家都在主动或被动地变革着自身的文化传统观念和法律制度。对于非西方的民族国家,重要的是应立基于民族国家立场,来进行具体的制度建构并培育民族精神的理性发展。应当持有世界性眼光和民族性立场,而不是消解民族精神和对民族国家观念的简单拒斥。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社会冲突问题的长期考察,尝试性归纳出旅游社会冲突的特征、主体与类型,以期为有效调控旅游社会冲突、切实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中贵州少数民族妇女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指出了“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中贵州少数民族妇女问题研究的特点及其对今后少数民族妇女问题的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