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权分立理论是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法的精神之形,而由适应与抗争两种精神构成的才是法的精神之神。我国应坚持适应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克服权力分工的不合理性,强化人民代表机构的权力,尤其要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权力,以避免其地位的虚化。  相似文献   

2.
王韬 :随着去年《青年文学》、《作家》、《时代文学》等文学刊物的联合推出 ,“后先锋”这个概念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这可能是2 0世纪中国最后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文学定位概念了。您是在《青年文学》第三期上同时发表文章对“后先锋”写作进行理论定位的评论家 ,请问 ,“后先锋”这个概念从何而来 ?葛红兵 :那时候和朋友聊天 ,大家感到先锋写作衰微之后 ,文学似乎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一方面是各种各样的文学刊物的热炒 ,一篇又一篇作品的出世以及一套又一套文集、文丛的出版 ,另一方面是文学的先锋精神的萎缩 ,写作思想以及写作技术上的不思…  相似文献   

3.
《创业史》是柳青的代表作,也是"十七年"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在当代文学批评精神的流变过程中,对《创业史》的评价虽然几经起落,但不论是20世纪60年代的赞誉、肯定,还是"重写文学史"浪潮中的质疑、否定,或是21世纪以来的重评和辩护,都未能绕开和超越两种思维困境:一是将现实主义文学叙述和真实社会生活混淆不清,将文学等同于现实副本的倾向;二是文学和政治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因此,对《创业史》的重读必须要在超越这两种思维困境的前提下寻求具有确实意义的当下性。  相似文献   

4.
桌上摆着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本重要遗著。苏氏这本著作,在国际教育界颇有影响,在我国教育界也早就普遍受到关注。然而,此刻激起我思绪的却是它的书名和写作形式。首先,用“建议”的形式来进行政治课教学,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从而克服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障碍。因为“学生了解教育,懂得教育,一般说来,是有害而无益的。学生不必在每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是在教育他。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5.
小说《水》是丁玲以崭新的姿态,由自由的个性主义话语跨向革命话语宏大题材写作的艰难成长、嬗变。这一嬗变有着极为复杂的原因。丁玲小说《水》等文本心理驱力有着作家极为复杂的情感心理投射和主观意图的纠结。在历史情境中,冯雪峰《关于新的小说的诞生》对丁玲小说《水》的批评是其用笃信的革命话语对个性话语的规训与引导。其中,革命话语具有双刃作用:革命话语在引导"小资作家"坚定革命信念的方面,无疑有着强大的助推之功;但此一批评理路亦不乏偏颇之见,它排斥了个性话语的言说空间,忽视了作家极为丰富的写作情感内涵,对作家个人情感、心灵的深层开掘方面起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6.
盛小伟 《群众》2006,(7):54-55
法国近代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爱滥用权力,直到有限制的地方为止,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建立权力制约机制,铲除因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而导致腐败的土壤,这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首次以法规的  相似文献   

7.
既是政治家又是作家的斯威夫特写作生涯和作品的主要部分都是与政治紧密相连的。他更重要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格列佛游记》中"高跟党"与"低跟党"这一对文学形象,让英国社会接受了光荣革命后这样一个政治现实:英国的不同政党已无本质差别。这为各个政党在英国宪政体制下进行合法的政治斗争奠定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倘若绳之以传统文学精品的价值标准,网络文学十年流变涌现出的顶尖之作,仍难以企及精英文学那种崇高醇厚的艺术品格。网络文学一方面承载着大量"网络写手"与"网络游民"的文学之梦与成名想象,一方面又在全民写作的艺术光环下沦为这个时代文化衰败的样本。实际上,文学的媒介特性与媒介环境并不是影响文学品格的唯一条件,网络文学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更多地取决于网络文学主体,取决于写手的文学素养与创作态度,当下一些口碑较好的网络小说在题材、历史与道义等向度上的文学求索,依稀透露的就是网络文学良性发展的价值诉求与审美情怀。  相似文献   

9.
比照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纳琴特英译本,严复关于政体三分法的译述不一,但总括以"民主"与"君主"两类。对三种政体所表现的精神,严复则译述为"民主以德"、"君主以礼"以及"专制以刑",然而对"德"、"礼"与"刑"的理解又是多样的。这就表明严复的翻译并不拘泥于原文,而是渗透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基于此,他还认为孟德斯鸠的政体学说是纲领性的论点,是趋于理想范型的;必须放置在古今流变的历史背景下来审视孟德斯鸠的政体学说;孟德斯鸠的政体学说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民主不过是一理想政体。  相似文献   

10.
张晓红 《思想战线》2015,(2):149-153
在欧盟"大一统"现实的表象之下,存在着43个独立主权国家,蕴含了43种现实,而每一种现实都意味着无法用欧元掂量和评估的文学表达可能性。欧洲文坛新盟主、移民作家群、学院派、"60后"天才、女性书写这5个文学界面,构成"后时代"欧洲文学的动态景观,呈现了欧洲文学表达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萨拉玛戈的《耶稣之福音书》和维勒贝克的《基本粒子》两个文本链接,用"后视"和"前瞻"两种文学眼光审视欧洲当下现实,表达了作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理想。"后时代"欧洲作家们在寻求文学表达可能性的过程中,重构和解构历史,同时建构另一种"现实",一种独立于物理现实和物质现实的文学现实和精神现实。  相似文献   

11.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系统地阐述了其政治哲学思想即"理想国"的空想构建,而其中的"哲人治国"的思想是其"理想国"的核心内容.事实上,"理想国"的大部分具体制度都可以在斯巴达找到原型,惟有哲学家治国这一点是柏拉图独创的.而"共产"思想也是其中相当具有特色的内容之一,但这一思想作为柏拉图政治哲学思想中最有争议也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这一理论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但它认真讨论了私有制的负面作用,提出了一些较为进步的思想和有价值的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2.
张吕 《求索》2004,(11)
本文对 50年代写作的《军队的女儿》和 80年代完成的《桑那高地的太阳》进行了比较 ,以此追溯边疆文学对50 - 60年代青年支边那段历史 ,因作者所处时代、进入视角与个性不同而对同一段历史所做的不同书写 ,力求探讨文学与意识形态、文学与历史、个人与集体、宏大叙事与个性写作之间等复杂关系。尤其是挖掘边疆文学因独特的政治背景与地域特色所涵纳的人文精神与艺术追求。边疆文学以此在中国文学史上建构起自己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7,(18)
正两岸三地的文学写作盛名,几十年的教读经验,白先勇出手,自然让人期望甚高,不过,他的观点,并不合我意,恰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部《红楼梦》。每过一段时间,总有一个版本的评说红楼梦会引起热议,这一次是白先勇。白先勇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教了29年的《红楼梦》导读课;2014年,他又在台湾大学开了《红楼梦》精读课。他说",《红楼梦》是我的文学圣经,也是我的文化百科全书。"两岸三地的文学写作盛  相似文献   

14.
黄艳芳  ;欧华恩 《求索》2014,(9):130-133
在传统的父权制文学标准下,女性作家在进行文学活动时需要采取迂回曲折的“双生话语”写作策略.一方面顺从父权制文学标准,创作模仿男性文化的主宰故事,另一方面又在表面的主宰故事背后敷设另一条情节暗线来体现异于主宰社会的自己的声音.《蝴蝶梦》中丹弗斯这个形象,在作品中有着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这一形象的设置体现了作者的女性主义创作意图,更体现了达芙妮·杜穆里埃作为女性作家在父权制文学标准下的身份焦虑和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5.
方科平 《前沿》2008,(10):173-176
刘勰将文学活动提升为立言,视文学作品为不朽之物,此观念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表现甚繁。在“文之枢纽”主体部分即《原道》、《征圣》、《宗经》三篇文章中,对之作出了完整而系统的说明。从“立言不朽”高度来审视文学写作和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勰撰写《文心雕龙》,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光辉而不朽的榜样。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人教版《文化生活》对"文化"是这样定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时空上是层层拓展的。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对"文化"概念进行层层剥笋,并对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串联融合,从而实现对此概念的内部整合和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7.
全军政工会议《纪要》鲜明地提出,在政治工作中要贯彻唯物辩证法思想,坚持“两点论”,这既是对过去政治工作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今后把握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增强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强大思想武器。贯彻全军政工会《纪要》精神,我们必须注意运用这一重要思想指导和开展政治工作,才能使政治工作不断得到改进和加强。一、坚持“两点论”就要反对“一点论”,切实防止政治工作的片面性现象“两点论”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思想和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是矛盾分析方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19,(1)
是什么让不愿进行统治的哲人最终被迫回到了统治中去,是《理想国》的关键问题。主动论者认为,哲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统治的意愿。被动论者认为,驱使哲人回归统治的,是哲人要还对城邦欠下的债,哲人由城邦培养出来,本就对城邦有报恩的义务。很多学者认为,城邦的正义建立在对哲人行不义的基础上,逼迫哲人回归统治依照的是克法洛斯的正义定义。实际上,让哲人回归统治并没有违背哲学的"一人一事"的正义定义。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区分了自然生成的哲人和被制造的哲人,对于后者来说,强迫他进行统治是正义的,过沉思生活并不是这种哲人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正《没有语言的生活》《耳光响亮》《后悔录》《篡改的命》……自1985年正式开启写作生涯,广西作家东西活跃于当代文坛30余年,以充沛、稳健的姿态为读者贡献了一大批扎根现实、思想成熟、笔法老辣的文学作品。为对东西的创作进行细致的梳理和评价,今年6月18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学问》杂志、《作家》杂志、《南方文坛》杂志、《世界文学》杂志及广西民族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东西作品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前进》2015,(7)
<正>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得出结论:凡有权力者都易滥用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严惩滥用权力就是要遏制公共权力"癌变"和腐败形势蔓延。制度不能形同虚设,必须严惩滥用权力,但凡"权力出笼子,就让人进笼子",驱动公共权力回归制度和法制正轨,这也是维护法治权威性的兜底策略。从量变到质变规律看,以权力滥用是否违反法律为界限,一方面主要有为官不为、为政不廉及公权乱用等纪律、作风范畴的问题,如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