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解构主义又名分解主义或消解哲学。自六十年代以来,解构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日益渗透到各个文化领域,已经成为继结构主义、闸释学之后,占据欧美思想界主导地位的一股哲学、文艺理论思潮。相对于组织松散的结构主义活动来说,解构主义具有一定程度的组织性。因为,围绕解构主义的核心思想,在欧美形成了一些学术团体,其中最著名的是“太凯尔”团体和耶鲁批评派。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交流和语言互惠的角度看,解构主义论者强调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主张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原文之异,这是正确的。但是,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者所谓原作者死了、文本不定论等观点则存在逻辑上的错误。因此,国内研究者在借鉴的过程中应该持辩证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是二战后出现的新思潮,也是当今理论界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本文介绍了德里达解构的含义、实质以及解构策略,并对其解构理论作出了粗浅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傣族叙事长诗中的奇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是人类最早的抽象概念之一。《荀子·富国》说:“万物同字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对数的反映有其特别之处,对数的选择也有其偏好,即奇数多于偶数。从形式上看,一切自然数都可以用奇数和偶数来概括。偶数是对称的,它给人一种平衡协调的美感;奇数则有不协调、不对称之嫌,它好象缺了点什么,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云南是诗歌的海洋,那么作为云南傣族的叙事长诗,就应该是一条浩浩的大江。在傣族人民中,有各种各样的诗歌在流传。有传统的民歌,各种调子、山歌、情歌、儿歌等等。但是最突出的还是他们的叙事长诗。这些长诗不仅反映了傣族人民的历史,抒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数量之多,也是令人惊叹的。就我们所知,篇幅不等的叙事长诗,不下三、四百部。短的数百行,长的达数万行。这些艺术珍品,远没有充分发掘出来,更谈不上系  相似文献   

6.
著名诗人、作家马安信和四川省水利电力厅秘书朱光荣合著的一部弘扬时代主旋律,反映水利战线优秀共产党员、中组部授予“百名好公仆”之一的徐启斌同志的优秀事迹的长诗《公仆》,目前已出版发行。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徐启斌作为“活着的焦裕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5,(4)
《何典》是清末张南庄所著的一部滑稽讽刺小说。全书用吴方言写成,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化特色。通篇叙述的都是鬼故事,通过鬼世界发生的故事来讽刺人间现实。作品中叙述的各种鬼故事及鬼形象都颠覆了传统,但是他在毁灭传统的同时又进行了重建,用独特的方式展现自己对当时社会的认知和感受。  相似文献   

8.
李春华 《求索》2007,(8):143-145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和“文字学”理论,是20世纪后期整个西方后结构主义思潮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书写论为核心的解构主义语言观摧毁了形而上学赖以存在的基础,通过解构言语与文字的关系,它颠覆了以“逻格斯中心主义”、“语音中心主义”为别名的西方理性主义,为我们解构了亘古如斯的西方传统哲学,即“在场的形而上学”。解构主义语言哲学引发了一场认识论的革命,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德里达依靠“差异”和“延迟”以及“不确定性”这三个概念来对西方哲学展开认识论批判,它改变了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出它的境况所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它的生产关系制约的。”生活在云南境内的傣族,有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养育和塑造了这个民族。傣族同其它民族一样要经历生老病死,但在其生老病死的过程中所展示出的对生活的领悟与生命的流程取向较之其它民族却大异其趣。这是民族心理的  相似文献   

10.
叙事诗,是相对抒情诗而言。与抒情诗相比,其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即使带有抒情的色彩,也要借写人叙事来抒发感情,而不像抒情诗那样偏重于主观感情的抒发。  相似文献   

11.
(一) 傣族是诗的民族,有独特而深厚的诗歌传统,尤其是叙事长诗的创作,更有着惊人的成就。在纷繁绚丽的傣族叙事长诗中,描绘了许许多多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各有个性,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在这幅人物形象的长卷画幅上,傣族的妇女形象不仅占据着重要的画面,而且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成熟的艺术技巧呈现出熠耀的光彩。在早期一些反映“盘巴”时代即原始社会生活的长诗里,是极少描写到妇女形象的。那些反映傣族先民如何开天劈地的创业史诗里,男性的英雄形象如沙罗、帕雅桑木底、叭拉吾等等,几乎占领了一切与大自然斗争的伟大场面。妇女偶尔出现也只作为极平凡的陪衬,或是非常单薄的形象。然而,一当进入阶级社会,叙事长诗也开始反映着人类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12.
赖守忠 《前沿》2012,(20):138-139
霍桑的小说《红字》是一部经典心理剖析的小说.作品以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新英格兰为背景,反映当时清教徒们复杂的情感及心理活动,具有神秘色彩.本文将通过对小说《红字》的解构主义分析,来了解小说里所影射的颠覆性意义和影响,进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价值,更深入地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3.
王敬民 《求索》2007,(8):191-193
解构主义在传入美国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异,集中体现为一种文本的阅读和阐释理论。以耶鲁学派为代表的美国学者在解构式文学批评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各自的理论建树,使解构主义文论表现出鲜明的美国特色,与欧陆的解构主义有着明显的差异。实际上,解构主义的美国化离不开新批评奠定的基础,更与美国经验主义、实用主义等哲学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正是美国的社会文化语境让解构主义在美国的“理论旅行”中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4.
现在,文艺界就当前爱情题材的文艺作品存在哪些问题、文艺作品应如何正确描写爱情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是很必要的。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关键是作家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同时,如果作家注意向优秀的民间文学学习和借鉴,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傣族民间叙事长诗的爱情描写,就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能在如何正确描写爱情这个问题上给我们一些启示。傣族民间叙事长诗都普遍写到了爱情,而且写得相当出色。它既给人一定的思想教育,又给人新颖的美感享受。《召树屯》中所描写的召树屯与喃婼娜的爱情,是那么生动感人,却又有深刻的蕴意。《线秀》的主题就是歌颂爱情和友谊,却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关系。《松帕敏与嘎西娜》表达了历史上傣族人民对贤明君王的追求,却把松帕敏与嘎西娜忠贞的爱情融入其间。《娥并与桑洛》写的是爱情悲剧,却意在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  相似文献   

15.
弗莱与解构主义一样对文本的固定意义产生了怀疑,主张从多重角度、多个层面对文本的意义进行阐速;解构主义对文本的阐释走向了玄而又玄的虚无主义,与之相比,弗莱通过语境论来阐释文学文本的一系列意义,强调这一系列意义最终会指向普遍意义;解构主义文本观对读者权力意志的强化,与之相比,弗莱强调文本与作者、读者之间存在的张力关系,因此不可能过分地夸大读者在文本阐释中的作用,并始终关注人的存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富林 《求索》2013,(10):149-151
诗学观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相当复杂的命题,历代文学家及诗论家对其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章学诚是清乾嘉时期著名的文史大家,他有自己明确的诗学观:托比兴,寄寓意;轻工艺,重诗义;主性情,倡清真。章学诚的诗学观袭古创新。见解辩证而深刻,对今人治诗亦有许多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以来,如何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理论界大课题。三中全会关于激发社会活力的要求,事实上是对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积极回应。然而,如何激发社会活力,学者多从经济思考,政治层面却存在人为窠臼阻碍。尤为突出的是,一谈社会权力,就必对应政府与社会的冲突,似乎只有从抗争中才能有社会权力存在的土壤。这显然源于对社会权力的误解。本文采用解构主义将一个整体概念拆分为若干个要素进行分析然后整合的方法,力图更细致地深入地探讨社会权力概念,以正谬误,以期未来。  相似文献   

18.
江瀚 《长江论坛》2010,(2):80-85
孟子所处的战国时期,卿大夫们赋诗言志的风气已经消歇,更加注重对《诗经》意义的探讨。孟子为了宣扬他心目中的王道和儒家思想,不仅强调《诗经》的历史价值和政治作用,并且提出了“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诗学理论,对后人理解文学作品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在游说诸侯的过程中,孟子以《诗》证史,为自己的仁政学说提供让人信服的依据,《诗经》在孟子的手中成为了证成己说的权威文献根据。  相似文献   

19.
彝文文献长诗积淀了丰厚的彝族历史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也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载了彝族人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事迹,反映了历代彝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体现了彝族人的民族精神。所以,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各种思想激荡、强势文化冲击弱势文化语境里,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在这方面,《阿诗玛》是成功的典型。  相似文献   

20.
作一次文学旅行,也许是冒险,但我想一定很有趣。特别是沿着我国傣族文学之流节节上溯,会发现许多令人惊叹不已的瑰丽风光。众所周知,我国的傣族文学与东南亚文学、印度文学有十分明显的姻缘关系,但她们是不是就同一祖先?一个民族会不会只有外来文化,而没有自己的文化?各个民族的文化是不是他们民族的历史和坏境的产物?探讨这些问题是很有意义的。本文选择《召树屯》作为追溯对象,是因为她不仅在我国的傣族地区,也在东南亚各国、日本、朝鲜、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广为流传,很具有代表性。从基地出发既然要探索,当然先要把《召树屯》这部作品的面目弄清楚。《召树屯》的主题是什么呢? 无疑是歌颂召树屯和喃婼娜的纯真而又高尚的爱情。从勐板加的王子召树屯在金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