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长征》1994,(1)
第六讲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问题。十多年来,我国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塑造了一大批经营主体,农村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2.
看了有关"第一支书"制度的报道,感触较多。笔者是研究农村工作的,深知农村的艰苦和贫困落后,农村太需要为农民办实事、带领农民致富的支书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 第一,农村村级领导班子非常薄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从集体耕作转向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出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薄弱状况,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不准增加农民负担,部分村级经济很难维持正常干部的工资补贴。加上农村一家一户分散作业,工作难做,一些村干部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不愿当村  相似文献   

3.
农村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但还远未实现市场经济。障碍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农村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攻破的主要堡垒是土地制度。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完善土地市场的内在调节机制,推进土地相对集中和规模经营,即从家庭承包的土地制度转化为规模经营的土地制度。 一、现行的土地制度──家庭联产承包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从农业合作化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的这一整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中心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实现了中国农业的第一次飞跃,其理论贡献与现实意义无疑是巨大的。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弊端和局限性也逐步暴露出来。如土地分割细碎,农户经营规模狭小和分散,束缚了农业的分工协作,加剧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有些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因农民种田  相似文献   

5.
农业部部长刘江最近再次重申,国家将继续在农村推行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并坚持30年不变。刘江指出.我国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农民人均年收入逐年增加和乡镇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等好形势的取得,都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政策。实践已经证明.这一政策既符合农民利益.也符合国家利益,不仅不能改变,而且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坚持并加以完善。他强调,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引导农民发展适当的规模经营;要善于引导农民将手中的资金投向再生产,按照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创办高水平、1二档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  相似文献   

6.
李多全 《奋斗》2002,(10):24-24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其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了农村制度改革,也使我们意识到制度创新才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保障农民的主要制度有家庭联产承包制、户籍制度等,但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又存在局限性,因此要解决农民问题就要完善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制度、征地制度,以及各种配套制度,并在制度上协调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中,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当前党在农村实行的政策与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有所不同,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不少议论,一些人对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产生了怀疑,认为农村推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是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否定。笔者不敢苟同这种看法。我认为家庭联产承包制不是对农业合作化的否定,而是农业合作化的完善和发展。 一、从总体上来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合作化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这是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一大改革,当今对农村进行费税改革,实行税费制度,切实减轻农负担,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分析宁夏农村收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及提出费税改革的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领导全国农民创造了联产承包制。以家庭承包制为主的联产承包制,和党的其它农村政策一起,促进了我国农业的空前高涨。家庭承包制是不是会长期存在、发展?它能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产力?它能不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经营形式?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本文对此试作探讨,向大家请教,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1.
一、实行政社分设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体制的又一重大改革 以统分结合,联产计酬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推动着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促进了我国农业内部的分业分工,带来了商品经济与生产力的大发展。然而,这种新的变化,迫切要求农村政权形式、经济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制,从根本上革除了吃“大锅饭”的弊端,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实现了举世瞩目的高速增长。但是,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同产业之间出现了明显的经济收益上的差距,农民很自然地要重新选择自己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20个年头,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其运行轨迹进行科学的概括,揭示其所固有的规律性,以及所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进一步把改革引向深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家庭联产承包制所引起的深刻变革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重新构造农村微观经济基础。这就必然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其生产经营形式从以往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转变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其次表现在,其所有制结构由以往单一集体所有制形式,变成为集体所有制与个人所有制相结合的混合所有制,形成积累私有财产的新功能。诚然,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是始于经营方式的改革,即从传统的"两权合一"改革成为"两权分离"。而一旦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作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的承包户,为了在经济运行中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小农经济、条块分割为特点的传统生产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弊端。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实现农村用地制度的创新和调整,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家庭承包制就成为紧迫的需要。 农业企业化是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农业企业化作为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它是一个不断传播、扩散、发展的长期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村社会组织既是政府和农民共同为乡村振兴而奋斗的重要调节器,又是农民之间共同为乡村振兴而奋斗的重要力量,还是我国农民群体能够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由于我国农村此前更加专注经济建设、农民传统思想观念对建立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不高和农村行政职能过度扩张而导致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空间受限等原因,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缓慢。因此支持和鼓励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民参与社会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为其提供发展空间是目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家庭联产承包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专业户重点户,是当前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的先行者。他们的生产活动,代表了广大农户生产活动的发展趋势。因而,要探索高提全体农民家庭经营水平的途径,首先要探索和研究“两户”是如何提高家庭经营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从宜丰县家庭经营得比较好的专业户重点户的实践和经验来看,提高家庭经营水平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7.
范希春 《湘潮》2021,(2):4-8
(续上期)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中央始终十分重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从1978年到1984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已有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得以初步改善,农村减贫效应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18.
吴镕 《世纪风采》2006,(3):33-33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江苏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广大农民从切身体会中。总结出了三句话: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相似文献   

19.
正1917年,宋平出生在山东莒县农村。1934年,他曾在北平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前身)学习过,曾笃志学农兴农。宋平的血管里奔腾着农民的血液,他曾矢志在贫困地区推行联产承包制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农民的儿女,骨子里要为农民致富做点实事。  相似文献   

20.
推动乡村共同体的复兴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农村电子商务在促进乡村经济振兴的同时客观上为乡村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起到了形塑与重构乡村共同体的作用。在农村电商的发展过程中,乡村精英构建的农村电子商务组织成为连接乡村与城市的重要载体;村庄内多元主体的参与重构了乡村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激发了村民的共同经济利益意识;村民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从不同层面强化了乡村的社会关联。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村电商助推乡村共同体的形塑与重构作用,需要帮助农民进一步提升其参与农村电商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商的服务质量,以有效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