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台声》2016,(8)
正随着"5·20"的日渐临近,特赦陈水扁的话题再度被搬上台面,先是高雄市议会的民进党团提案建请马英九特赦陈水扁,后又有柯文哲表达相同意见,看起来大家不光迫切地希望陈水扁被特赦,更重要的是,希望这件事由马英九来完成。  相似文献   

2.
宝岛民生     
《台声》2006,(10):6-7
马英九倡导协商拼经济 亲民党称愿积极配合;台湾旺旺大幅削减岛内投资;台湾舆论谴责陈水扁恐吓司法、耍赖皮;岛内数十万民众高喊“阿扁下台”;马英九登广告支持倒扁 强调国民党不夺权;台湾民众抱怨大学乱收费;  相似文献   

3.
冷波 《两岸关系》2006,(10):12-14
4月7日,陈水扁的亲信陈哲男因政治献金弊案被收押。4月8日,国民党民意代表李全教召开记者会,指控陈水扁妻子吴淑珍收受太平洋SOGO礼券,并消费数十万元。5月25日,陈水扁女婿赵建铭困涉嫌“台开内线交易”等案,被台有关部门收押禁见。蓝营出现“倒阁”、罢免声浪,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表示,若案情升高至陈水扁本人,不排除推动“罢免案”。5月26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表示,陈水扁的执政权力来自于全民的交托,绝不容民进党私相授受;陈水扁当局已经无能,台湾不能空转,当前唯一自救的办法就是罢免陈水扁。5月29日,国民党民意代表发起“全民联署:阿扁下…  相似文献   

4.
7月1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结果揭晓。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台北市市长马英九以375056票、71.51%的得票率,当选国民党新一任党主席。这一结果为国民党改革、发展带来新契机,预示着“马英九时代”即将来临。连战确定的大陆政策仍将继续得到贯彻,国民党仍将是岛内遏制“台独”、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马英九当选是以其形象与实力、国民党基层党员强烈要求夺回执政权心态的必然结果。首先,坚强实力,清新形象和改革魄力是马英九胜选的根本因素。马英九连任二届台北市长,是国民党内唯一一位击败陈水扁的“英雄人物”,被泛蓝军称为“人气王…  相似文献   

5.
富权 《台声》2005,(11):48-49
陈水扁为了摆脱因高捷弊案等贪赎事件给他带来的政治危机,左冲右突搞了不少小动作,转守为攻,连消带打,冀望在能使自己“突围”的同时,也能顺带挑拨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与前主席连战,与其竞选主席失败的“立法院长”王金平以及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关系。其中的一招,就是假借炮打连战的“副总统”卸任礼遇,来开脱自己所身陷的几宗弊案,进而迫令马英九表态,企图从中挑拨连战与马英九的关系。这一招确实是既狠又损,将马英九逼到了墙角:倘若予以反击,必会被扣上“反改革”的政治大帽子,并极有可能将会被陈水扁以此“卷标”来固定他的“烂国民党主…  相似文献   

6.
不变与不辩     
《台声》2015,(4)
<正>最近岛内有两件政治大事和马英九密切相关,他都表现异常平静,又异常执着。一是陈水扁"保外就医",二是王金平党籍案上诉。这两件事,如今他都成为败方。陈水扁贪腐案,马英九本有权"特赦",但他坚不采用;王金平党籍案,党内撤告之声排山倒海,他仍坚持走完"司法程序"。结果是陈水扁的贪腐案"保外就医"了,王金平的党籍案也在新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的化解之下有了解套之方。他的对手都胜利了。这期间,马英九遭受党内外冷嘲热讽,媒体批判者多,申援者少,电视名嘴、网络乡民,把他骂得犹  相似文献   

7.
6月10日,台北上万名民众走上“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参加名为“全民上街,阿扁下台”的集会。这是继6月3日“全民呛扁,阿扁下台”集会后,第二次要求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下台的群众活动。几天之后,6月13日,要求罢免陈水扁案在台湾“立法院”正式启动程序。两个月来,陈水扁从亲信、女婿到夫人,都被揭发涉嫌一系列弊案,前两人更被警方收押。受其影响,陈水扁声誉大跌,民进党的支持率也大幅下滑,在一片“罢免”、“倒阁”声中,陈水扁与民进党都陷入了执政以来的最大危机。后院起火亲信女婿东窗事发多次涉案,又多次过关,被称为台湾政坛“不倒…  相似文献   

8.
本刊评论员 《台声》2006,(11):10-10
11月3日,陈瑞仁提出侦结报告,起诉吴淑珍等数人。检察官认定陈水扁、吴淑珍夫妇共犯贪污罪,4年间假借“公务费”核销机会,诈财1480万元(新台币,下同)。吴淑珍以伪造文书和贪渎罪被起诉。同时被起诉的还有包括马永成在内的几名“扁府内臣”。陈水扁因为有“刑事豁免权”,暂时免予起诉,待其任期届满再行追诉。这份报告令台湾各政界人士、评论家等都跌碎眼镜,完全出人意料,是陈水扁预期中最坏的结果。“一石激起千重浪”,高雄、台北万人大游行要扁下台;“红衫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街头静坐;“在野党”要求陈水扁在48小时内下台,否则将发动第三…  相似文献   

9.
李立 《台声》2006,(12):26-28
陈水扁弊案连连,每过一关,阿扁总是露出得意的笑容,似乎老子天下第一,谁也耐何不了。真是不知死活,岂不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们不禁要问,陈水扁究竟还能笑多久?陈水扁的妻子吴淑珍遭起诉的“超级震撼弹”炸响之后,陈水扁一如前几次遇到“麻烦”时一样,用上电视“向人民说明”的方式,为自己和家人身涉弊案找出一大堆“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的“理由”,为自己划定的红线由原来“家人涉案就下台”、“直接拿钱就下台”,退到“一审有罪就下台”。其最终落脚点是“绝不主动下台”。绿营人士普遍认为,陈水扁不会主动辞职。因为一旦他下台,就…  相似文献   

10.
亲民党发动的“全民呛扁”活动,扁当局、民进党,甚至于媒体各界都认为他们的气势不足,到时候最多有2000多人聚集就不错了。没料到现场出现上万情绪激昂的反扁群众,高分贝要求阿扁下台。马英九在最后一刻现身,严厉批判阿扁,小马哥在演讲时表示,国民党“立法院”党团将和亲民党、新党、无党籍联盟合作,就罢免问题做出最有效最可行的决定,台下群众鼓掌叫好。在此之前,有人士批评马主席不够明快,在倒扁运动中未能发挥领导作用,只要求扁要“知所进退”,而且公开认为罢免陈水扁的时机尚未成熟,因为目前据民调数字,赞成罢免的有三成多,要求阿扁下台…  相似文献   

11.
张逊 《黄埔》2006,(3):12-15
6月10日,台北上万名民众走上“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参加名为“全民上街,阿扁下台”的集会。这是继6月3日“全民呛扁,阿扁下台”集会后,第二次要求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下台的群众活动。几天之后,6月13日,要求罢免陈水扁案在台湾“立法院”正式启动程序。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6,(12):24-24
用“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容现在的台湾政局.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蓝绿两大阵营的领军人物都面临政治生涯的严峻考验。11月9日.台湾地区前“中研院长”李远哲以公开信的方式.呼吁陈水扁“下台”。11月13日,民进党两名重量级“立委”辞职.引起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台湾“总统”大选中,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胜出。号称拥有250万党员的国民党震愕了。忠实于国民党的党员喊出了“李登辉下台”和要求国民党改造的口号。包括新任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内的许多人士在许多场合将败选后的这次改造与1950—1952年的国民党改造相提并论。然而两次改造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魏秀堂 《台声》2008,(4):45-45
3月22日,台湾大选有了结果:国民党推出的候选人马英九和萧万长以领先对手220多万张或17%的选票当选。同时,陈水扁当局鼓动的“入联公投”,也以失败而告终。国民党推出的“返联公投”同样未获通过。  相似文献   

15.
牛可  刘宏 《统一论坛》2008,(3):49-51
在海峡两岸及全球华人的高度关注下,马英九上台执政了。与陈水扁相比,马英九的政治性格更具备“政治家”的特色。无论是选举期间,还是当选以来,他的诸多言行都在努力把自己和老一代国民党政冶人物区别开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把自己和整个国民党区别开来,以凸显自己的政治特性。任命“台联党”的赖幸媛任“陆委会主委”一事就是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16.
马淑静 《台声》2006,(5):35-35
陈水扁在“扁马会”上,有关经济方面的议题一律回避,只字不肯着墨。马英九主动提出应如何改善民生问题,阿扁只说了一句话:“要靠大家。”然后就起立送客了。宣传已久的“第二次经济发展会议”,雷声很大,雨落不下来,看来也是说说而已。第二次金融改革是陈水扁经济政策的重头戏。就在去年年底,“三合一”选举之前,阿扁还一再宣称要坚持进行“二次金改”,称这绝不是随便说说,谁抗拒谁就下台!当时的“行政院长”谢长廷十分紧张,诚惶诚恐地宣示他推动“二次金改”的决心,结果还是免不了下台的命运。“二次金改”的四大目标是陈水扁在2004年10月21…  相似文献   

17.
王鸿志 《两岸关系》2009,(11):11-12
10月17日,国民党召开第十八次“全代会”,马英九回任国民党主席,希望通过推动党务改革,提升执政绩效,为争取连任创造条件,但马英九未来也将因“党政大权一肩挑”的执政模式而面临更多考验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08,(2):19-19
台湾“立委”选举被认为是3月22日“大选”的前哨战。结果是国民党大胜,民进党大崩败。有国民党人认为,这是台湾民众对陈水扁投下不信任票。这个结果,对两个多月后的“大选”,虽然有一定指标作用,给国民党打强心针,但是选“总统”和选“立委”有很大不同,两党胜负的悬殊比例,未必会在“大选”中重现,因此现在就说马英九可以当选,言之尚早。  相似文献   

19.
张逊 《黄埔》2006,(6):4-10
10月10日,台湾“双十节”。在重重军警戒护下,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在“双十”庆典上慷慨陈词;同一天下午,“反贪腐倒扁总部”发动的“天下围攻”也在台北登场,红衫军从四面八方涌来,高呼“阿扁下台”。夏去秋来,陈水扁所面临的困境仍未好转,一波又一波的揭弊矛头直指他的家人……弊案,层出不穷“阿卿嫂风波”:小节不检陈水扁找发票冲账“机要费”的困扰尚未摆脱,8月初,他的个人操守又受到质疑。一个被唤作“阿卿嫂”的女佣几天之间成了台湾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阿卿嫂受雇于陈水扁女儿陈幸妤,却作为“总统府”的公务员,由政府支薪。这件事…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2月9日,被视为“2008年大选前哨战”的台北、高雄市长选举揭晓,国民党以较大优势胜选台北市长,民进党险夺高雄市长,而且台北市长候选人的得票率大幅上升。此次选举是在民进党陷入弊案泥潭、陈水扁执政基础重挫的情况下进行的,“国民党小输、民进党小赢”的结果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都将产生一定影响。陈水扁暂时自贪腐危机中脱困,民进党遏止住“三合一”败选以来的颓势。泛蓝发展势头受阻,马英九2008之路充满险阻。“北蓝南绿”格局未能突破,“蓝涨绿消”态势发生微妙变化北、高市长选举虽是一次地方选举,并不直接涉及“中央政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