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意杀人罪实证研究——以493例故意杀人罪案例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故意杀人罪是最为严重的暴力犯罪,也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罪、多发罪.本文故意杀人罪总样本数为493,犯罪人493人,平均每案例造成1.1人死亡,平均宣告刑量为23.75年.在493例样本中,有120例样本属于"基本故意杀人罪",平均刑量为27.08年.在总样本中,杀死人偿命者仅占49%;杀死两人或以上的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率则高达85.2%.累犯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率高达81.6%;犯罪后自首的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率仅为22.6%;被害人有重大过错的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率仅为10%.  相似文献   

2.
深入考察指导性案例适用方面的规律性特征,可以发现“检索难、识别难、参照难”问题限制了指导性案例弥补法律漏洞、统一法律适用等功能作用的发挥.裁判思维的差异、适用技术的缺乏等是案例适用难的主要原因.在厘清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以两种区分技术为参考,我们可以尝试案例适用技术的本土化解决方案,将其细化为“要件五步法”,包括基准案例的检索、区分技术的运用、综合情势的权衡、排除规则的检验、适用结论的导入,以推动指导性案例适用的精细化、规范化、便捷化.  相似文献   

3.
酌定量刑因素在死刑立即执行改判为死缓或无期徒刑案件的量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酌定量刑因素主要包括:案件起因、犯罪动机、犯罪对象、犯罪手段、犯罪时间、地点、犯罪前的一贯表现、犯罪后的态度和表现、被害方谅解.法院应该在罪刑相适应与刑罚个别化相结合原则指导下,正确运用酌定量刑因素,以达到限制死刑适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能否适用死刑和解制度尚有争议,笔者赞同在一定范围内的死刑案件可以适用刑事和解。确定这一范围的标准:一是感情条件,主要看加害人是否真心悔过,主观恶性大小以及社会危险性大小,考察和解的感情基础是否成立;二是客体条件,侵犯个人法益的案件原则上可以和解,但也有例外。按照两个标准,可以确定案件范围。对死刑和解的适用条件,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考察,设置了六个条件。  相似文献   

5.
刑事和解适用问题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的“合法性”、适用的程序以及刑事和解与“花钱买刑”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困扰刑事和解司法实践的主要问题.对广东省三类地区在刑事和解范围、条件、主持者、参与者、承担责任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实证调研后发现,刑事和解在刑事诉讼法中的立法设计宜粗不宜细;和解的主持者可采取公安司法机关为主,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辅的模式;和解范围应在侦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死刑的减少与废除,根本是立法问题。但在我国刑法暂时没有大幅度修改的情况下,通过司法途径来控制死刑的适用,无疑起到异曲同工的作用。在死刑适用上,命案显然是适用死刑率最高的,也最具有典型意义。以某市中级法院近3年被改判的11件死刑命案为研究对象,从实证的角度就死刑命案被改判的原因、死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死刑标准的具体把握,并寻求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的理论为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适用限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在经济学看来,承认当事人的选法效力能够培育出法律选择权利市场的"市场机制"。然而,外部性、"垄断"、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都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在个人选择"失灵"时,由法院确定争议解决的准据法可以说是国家对选择失灵的一种规制。正是这些个人选择"失灵"、国家进行规制的场合确定了对当事人意思自治进行限制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著作权的刑法保护经过了从无到有的不断完善过程,但也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本文通过对33份裁判书的实证分析,发现侵犯著作权罪案件具有以下特点:入罪数量较少;发案地区相对较为集中;司法保护采取"运动式"时松时紧的工作方式;全部都是自然人犯罪且共同犯罪居多;侵权作品中传统作品类型为主,但新型作品不断涌现;缓刑的适用缺乏明确标准;罚金刑适用偏执且随意。基于此,提出应提高刑罚的威慑作用、重视罚金刑和资格刑的适用、加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发挥著作权管理组织的功能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食品药品执法行刑联动机制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刑事司法部门协调联动打击犯罪的工作机制。本文通过构建食品药品执法行刑联动能力的SEM结构方程模型,以上海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运用Lisrel软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获得最关键影响因素。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提升食品药品执法行刑联动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S省D县为样本的研究发现,律师辩护对案件的实体处理具有一定影响力,尤其鲜明体现在量刑辩护方面。进一步考察辩护效果的形成机制则发现,律师通过多种方式促生辩护效果,但不同方式的效果差异明显。律师会见、举证、质证等辩护方式的形式化与有限性,致使这些活动难以成为辩护作用的主要发挥方式。相反,为人们所忽视的研究、撰写、提出、表达律师辩护意见则为重要的实质性方式。这形成一种表面上的悖论:这种相对有限但却有效的辩护效果,并非以学理上、法理上所主张的应当中心化的辩护方式实现。实证研究揭示了悖论所掩盖的实质:中国式的辩护效果是以中国式的方式达至的。中国刑事辩护的程序性活动方式和实体性结果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特征,中国刑事辩护未来的改革走向可能在于强化律师发表辩护意见的方式,而不能简单沿着对抗化的思路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行政管理》2002-2011年的文献为例,绘制了服务型政府十年研究成果图,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服务型政府的研究方式,分析了其研究脉络,回顾了过去的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探索研究趋势,力图推动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