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条约口岸知识分子"是指鸦片战争以后活动于各主要通商口岸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是晚清内忧外患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最先觉醒的一批中国文人。在西方思想和中国文化的激烈碰撞中,由于受到"夷夏之辨"等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他们既传播西方科学却又排斥西方思想,固守传统文化却又面临进退失据的文化困境。条约口岸知识分子中的代表人物在身份、信仰与文化等方面所面临的多重困境,揭示了近代中国曲折的历史进程在知识分子思想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共青团在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防止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青年渗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构筑青年的思想基础,反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消解策略;努力解决青年面临的现实问题,反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腐蚀策略;大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反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培植策略;为青年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反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攻心策略;加强共青团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免疫力;坚持用先进文化引领青年外围组织,延伸工作手臂,完善工作体系;重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在青年工作中的应用,形成网上与网下互动的青年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朱楠 《前沿》2012,(2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起来,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西方文化,西方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新兴观念等在国人的思想土壤中开始萌芽,于是许多人开始对西方的各种文化进行盲目崇拜.特别是思想还处于未成熟时期的青年人一直是西方文化重点渗透对象,面对这种情况,新时期的中国青年如何应对,能否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对社会主义道路能否顺利走向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姜丽 《前沿》2012,(17):26-28
文化自觉自信说到底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的关键,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影响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的因素主要有西方社会思潮和社会经济转型期对我国高校文化的冲击,教育产业化带来的挑战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立足本土文化,加强人文教育,树立文化安全意识,以及进行网络安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对策可以提升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众文化"中的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大众文化在我国成为大众主要的消费和娱乐方式、以及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等这些原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文化商品”转化具备了必要性。“民族心理”的客观存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文化商品”转化有了可能性。“文化商品”承载着意识形态的功能,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文化商品”的转化有非常现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按:新文化运动是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发端,形成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标志着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文化的深刻转变。然而,新文化运动因其特殊背景存在深刻悖论。近代民族危机使新文化运动具有强烈的文化工具主义特性,与救国图强相关联的"民主、科学"价值得到彰显,而更为重要的"自由、人权"等价值被忽略;民主在中国知识分子的主观诠释中具有乌托邦特征;新文化运动主流在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文化价值观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对中国青少年产生影响的,一是文化产业的渗透,二是利用网络文化上的垄断地位,三是在中国网罗大批青年人才,培植西方代言人。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西方国家不同,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存在文化认同上的缺失,这些内在因素决定了中国青少年会非常容易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
西方流行文化不仅只是普通的大众文化,也是西方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西方的意识形态。它对中国大学生有着惊人的吸引力,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具有多维的影响,其负面影响尤其值得警惕。相比传统意识形态形式,西方流行文化具有全新的意识形态传播生态,它对中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渗透隐蔽性、主动性更强,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因此,要批判看待西方流行文化,探索流行文化语境下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关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学界已经作了比较多的探讨.进一步研究发现,对象国青年始终是他们进行渗透的重点人群.本文拟从意识形态与青年的相契性以及西方国家对意识形态与青年关系的全面总结两个方面,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沈文慧 《求索》2011,(1):206-208
从"五四"到"延安",中国现代文学的农民表述经历了一个由抑到扬、由俯瞰到仰视、由悲悯到崇敬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既受制于表述者的话语立场、文化属性、时代语境甚至审美趣味等意识形态因素,更折射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思想文化思潮的重要动向——从对西方文化、知识分子精英文化的追慕到对本土文化、农民文化的回归与认同,而农民作为革命主体地位的确立则是导致中国现代文学农民表述美学转型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