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林 《法制与社会》2013,(13):254-255
我国《刑诉法》中明确规定,被害人是指具备刑事诉讼能力的当事人,但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里,却极大限制了被害人的权利,这种限制导致被害人在进行刑事诉讼之时,常常处在弱势位置,并且它们也不能通过正常司法途径来表达其内心的诉求,进而出现部分被害人采取"缠诉"、"上访"等非正常方式来表达自身诉求,从而严重影响了社会正常的秩序。文中就我国被害人在权利保障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作了大致分析,并就此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意见,以期为我国立法机关修改或制定相关法律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保护人权是世界各国所注重的大问题,也是实现法治化、民主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保护被害人的权利是刑事诉讼中保障人权的重要方面,也是刑事诉讼机制科学、公正价值的体现.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并对被害人的法律地位进行合理评价,成为各国刑事诉讼法的普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一直是以被告人作为刑事诉讼的核心。与维护被告人的权利所作出的努力相比,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显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对没有过错相反还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一个社会实现法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被害人权利得到妥善的保障。本文就当今我国法律实践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部分问题展开讨论,从当今存在的被害人保护缺陷出发提出相应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4.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被害人是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是启动刑事诉讼的因素之一,应受到刑事诉讼的直接保护。在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下,虽然已经明确将被害人定位为当事人,并赋予其一系列诉讼权利,但其众多权利仍未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有必要进一步立法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祁麟 《法制与社会》2012,(33):239-241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长期以来出于一个被忽视的状况下,随着国际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日益受到了重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关系着起诉权的配置,诉讼构造的构建等诸多重要的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也从立法角度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以及保障了被害人的诸多权益,但从保护人权保护被害人利益的角度思考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仍有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6.
很久以来,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一直是以被告人作为刑事诉讼的核心,与维护被告人的权利所作出的努力相比,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显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对没有过错相反还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一个社会实现法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被害人权利得到妥善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规定得比较详细,而关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规定却少之又少。本文以刑事诉讼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为研究对象,指出了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现状,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如何完善被害人的诉讼权利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被害人是刑事诉讼中较为重要的诉讼参与人,为了充分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刑事诉讼法确定了被害人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并且赋予了被害人较大的诉讼权利。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或者具体操作上的一些原因,导致被害人的部分诉讼权利不能充分地行使,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全面有效的法律保护,应当引起立法机关及司法机关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有犯罪必有被害,有被害必有救济。"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与进步的标志,关注弱势群体意味着社会的文明与富庶,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价值冲突中终于获得了刑事被告人的权利斗争胜利时,绝对不应当忘记遭受犯罪行为切肤之痛的被害人的呻吟与呐喊,也没有任何借口对这种呼声置若罔闻。刑事审前程序属于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部分,此阶段的刑事被害人的地位和权利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审前程序中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在整个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罗斯尹 《法制与社会》2011,(27):253-254
根据我国Ⅸ刑诉法>的规定,被害人具有刑事诉讼当事人的身份,而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被害人权利却受到了很大限制,这些限制使被害人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诉求不能通过正常的司法途径表达,继而有相当一部分被害人采用"上访""缠诉"等非正常的途径表达自己的诉求,对于社会的正常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分析我国当...  相似文献   

11.
刘铁铭 《法制与社会》2010,(16):158-158
刑事诉讼工作中的监督权利主要是由检察机关行使的。监督权利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神圣使命,也是维护法律严肃性和保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目前司法界对于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工作中行使监督权的方式等有着不同的认识。而在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如何按照法律规定正确合理地定位检察机关的监督权利对于案件的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二战"以来,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在各国刑事诉讼中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在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已取得可喜的进展。但是,在刑事被害人诉讼代理人制度、意见陈述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刑事被害人的权利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正确认识这些不足,并且努力完善这些制度,从而实现刑事诉讼中多元利益平衡保护,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在强调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同时,也肯定和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由于受经济条件、司法水平、文化传统和法律意识的影响,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的人权保障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对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来,在"一府两院"的报告或文件中反复强调,"构建被害人救助制度,彰显司法人文关怀"。随着世界各国刑事诉讼民主化的发展,刑事诉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地位和权利保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刑事诉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论其地位还是在权利保障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于刑事诉讼的另一方,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却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英美法系国家流行一句话"你可以保证不成为被告人,但你不能保证不成为被害人",足见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可能关乎社会每一分子。因此,应当构建被害人救助制度。那么,怎样构建被害人救助制度,构建被害人救助制度对侦查工作有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罪犯与被害人的和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贯以来,我们都重视了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强调刑事诉讼是未成年人案件最后的付诸手段。即使启动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主流的思想也是认为应当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尽量不适用刑罚措施,让他们能够尽快地回归社会。笔者认为,这些思想具有正当性的基础。但是,未成年人犯罪并不仅仅是未成年人罪犯单方面的行为,而往往具有相对方,也就是被害人,或者是未成年人被害人,也可能是成年被害人。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对未成年人罪犯的保护,那么势必会冷落被害人。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在强调对未成年被告人保护的同时,同样也应当强调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鉴于此,应当确立未成年被告人与被害人的和解制度,以使得未成年被告人与被害人的权利同时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6.
张亮  赵智慧 《法制与经济》2008,(12):76-77,79
“有犯罪必有被害,有被害必有救济。”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与进步的标志,关注弱势群体意味着社会的文明与富庶,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价值冲突中终于获得了刑事被告人的权利斗争胜利时,绝对不应当忘记遭受犯罪行为切肤之痛的被害人的呻吟与呐喊,也没有任何借口对这种呼声置若罔闻。刑事审前程序属于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部分,此阶段的刑事被害人的地位和权利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审前程序中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在整个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刑事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作为权利受到侵害的一方,在我国的保护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应当从法律层面上确立刑事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认识到保护被害人权利的重要性,在宪法和法律中强调被害人的权利,让其享有上诉权等,并且在物质上要对被害人有所救助,这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保护人权是世界各国法律所注重的大问题,也是实现国家法治化、民主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刑事诉讼法是保证准确惩罚犯罪、保护人权的重要法律之一,通过规定诉讼原则、程序,特别是各种诉讼法律关系,实现保障人权的根本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国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加强了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把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从一般诉讼参与人上升为当事人,扩大了被害人的自诉权,确立了刑事代理制度等,从而建立了比较宽泛的被害人保障制度。但从现代刑事诉讼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看,我国刑事诉讼法和相关法律规定的刑事案件被害人保障制度存在结构性缺陷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证据是法院审判刑事诉讼案件时的重要依据,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是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犯罪嫌疑人权利的重要途径。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证据的调查和识别进行了若干规定,这些规定初步构成了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主体。本文通过对现有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研究,结合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与保护犯罪嫌疑人权利的关系,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对被害人问题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状况的好转,保障人权、司法公正等观念的发展壮大,对于被害人权利保障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但是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从侦查阶段到诉讼阶段再到最后的赔偿阶段都存在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不周问题。本文从我国刑事诉讼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理论基础,当前被害人利益保护所存在的三大问题以及笔者对于保障被害人权益的建议方面阐述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