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价值观,既表现为人们对客体进行价值评估的际准和评估的方式选择,又表现为人们价值追求上的取向.这种价值评估上的标准和方式、价值追求上的取向.使人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出利弊、善恶的评估.并决定价值上的认同或排斥.同时,一定的价值观又是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在人们的想象中,天堂存在于东方.中世纪的人们对此充满向往.调料从印度经过漫长的商路运到欧洲,由此产生的奇高的价格更使得人们为心中对东方的向往而添油加醋.对于中世纪的人们来说,那些调料无疑是来自于神秘世界,人们发挥着想象:胡椒和桂皮是埃及的渔夫用渔网从尼罗河的洪水里捞上来的,而尼罗河正是从天堂把这些东西捎来的.人们把调料的香味认做是从天堂飘向人间的芬芳气息.  相似文献   

3.
在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对舆论进行引导,可以使人稳定情绪,增强信心.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人们团结互助的意识,为人们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鼓舞人们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4.
所谓愿景(VISION),字义为愿望的景象,指目标的图景化.正如个人愿景是人们心中或脑海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共同愿景也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美好意象和景象.它将人们的目标归集起来形成共同的行为,将人们的信念汇聚起来产生共同的意志,将人们的价值观整合起来促成共同的追求,最终形成目标、信念、价值观统一体的组织理念,进而萌生团队核心意识和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5.
汪金友 《实践》2008,(5):55-56
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和精神支柱,也是激励人们发奋向上、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化和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社会中.社会、个体对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传播各类信息,充斥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人们获取所需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自由而多样.  相似文献   

7.
当官为什么?     
历史告诉人们,教员有两种:正面教员和反面教员.正面教员提供的是经验,是做人的道理,供人们学习、效法;反面教员提供的则是教训,是做人失败的经历,让人们借鉴、警惕.  相似文献   

8.
王健 《唯实》2004,(9):135-136
一、为什么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方针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要解决的是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各种思想都是特定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面对着某种客观存在,就必然会相应地产生思想反应.我们只能引导人们正确地反映社会现实,而无法强行堵塞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所谓思想导向,就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对人们进行思想的正确引导,来调节和保证其行为的正确性.所谓政策导向,就是通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协调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来引导和支配人们的行为.思想导向与政策导向的结合问题,是一个客观的现实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政策失当,就会引起人们的思想情绪,增大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同样,政策宣传教育薄弱,人们思想、心理准备不足,政策实施也会遇到阻力,甚至还会出现偏差.因此,思想导向与政策导向的结合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思想导向与政策导向具有不同特点思想导向与政策导向就其目的而言,都是要把个体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要求的正确轨道上来.但  相似文献   

10.
人本效用,就是事物满足人们根本需求的功能和效果,是人们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满足人本效用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通过建立人本效用函数模型,对人本效用的度量和评价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是人们对本民族文化表现出来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它是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深厚的文化涵养构成了文化自信的核心.分析当前人们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逐步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12.
在川西北高原的汶川县,人们往往把猕猴桃与三江乡联系起来.在三江乡,人们又把猕猴桃与姚若安联系起来,这是因为姚若安是猕猴桃的培育者和推广人.  相似文献   

13.
纵观科学技术和哲学史,我们看到,自然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总是制约着人们的世界观,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也影响着人们对人自身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在欧洲,从五世纪到十五世纪,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在教会势力统治下,神学垄断文化领域,支配社会思想,并在一切智力活动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由于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局限,人们对地球,对宇宙的认识,对人在大千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是模糊不清的,以为“地球即宇宙的中心”十六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对长期主宰人们的宗教世界观提出了挑战,在人们思想上引起了强烈震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人们认识到人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宇宙的一份子. 十八世纪下半叶、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曾极大地震动和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改变了人类对  相似文献   

14.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层次的提高,人们的嗜好也越来越多,或嗜吃喝,或嗜穿戴,或嗜字画、古玩,五花八门,无所不有.个人嗜好,人皆有之,良好的嗜好,既能愉悦人们的精神,又能营造多彩的生活,不失为一件乐事.  相似文献   

15.
所谓纪念品.从词义上讲.是指用于纪念一件有意义的事而让人们保存的某种物品.它的诞生,实质是人们寄托感情和流露真情的一种表现.可如今不少人都觉得,怎么纪念品看来看去没那人味了?面对神州大地上愈演愈烈、愈演愈怪异的纪念品风.人们不禁要问;纪念品.你到底在纪念什么?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3,(28):66-66
教育和技能是国家实现繁荣和人们拥有更幸福生活的关键.从根本上说,培养技能对个人具有内在价值,因为这满足了人们最重要的愿望之一:学习的基本需求.技能分有多种类型,所有技能都对健康幸福的生活至关重要.总的来说,理解和把握整个世界的能力为人们提供了重要机遇,也增强了其把握自身生活的能力.另外,教育使那些能给个体带来内在乐趣的活动成为可能,比如,读书、欣赏艺术展览等.  相似文献   

17.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还澄清了以往充斥人们头脑的各种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现,为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与此相联系,国内学术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本文试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现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和评述.  相似文献   

18.
劳动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是建立在劳动基础之上的.美的东西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们经由劳动、实践的漫长过程,为人们所了解和掌握.它们身上凝结了或概括地表现了人类的创造能力.生产活动不仅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手段和过程,而且还成为人们精神享受的对象--美的对象.按照不同劳动场面给人的不同感受,劳动美可以分为壮美、优美、恬美、悲美、综美等类型.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是一个公正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有助于协调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保持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增强人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化体认是指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社会时期,人们的文化体认是不完全相同的.物质技术的发展、社会交往的变迁、文化结构的裂变和聚合、文明的冲突和会通等,都影响着人们的文化体认.在动态环境中把握文化演绎的基本走向,从人类社会交往中发现文化形态的生灭和沉浮规律,从历史的视野和现实的视角认识文化发展的现状,是文化体认流变带给我们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