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1986年开始,先后对全省9个地市、20个市县的60多个鸡场和1436个专业户进行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流行病学调查。疫区点存栏数789936只,发病599675只,发病率75%;死亡251998只,死亡率40%。由于近年来普遍应用疫苗和卵黄抗体防治,效果显著。1994年对17个鸡场抽查结果,平均发病率控制在7%以下,减少发病68%;死亡率降至3%,减少死亡39%。  相似文献   

2.
小鹅瘟是近几年国内外才被发现的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新的家禽急性传染病。对苗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死亡率很高。今年在我县第一次流行。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紧急防治措施,制止了其流行,使今年33000余只小鹅得到了血清保护,2523只种鹅得到了免疫,苗鹅的成活率由3%上升到92%。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确证了华池“类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pneu-monia)所致的基础上,又以地方分离株试制浓缩灭活苗3批。通过豚鼠、家兔和山羊、绵羊检验均安全,并免疫山羊12只,攻毒结果,免疫组11/12保护(保护率为91.7%)对照组9/9发病;又以8911批苗免疫绵羊4只,攻毒结果,免疫组4/4保护(保护率为100%),对照组3/3发病。田间小区免疫试验;共免疫绵羊、山羊3672只,另设对照羊1451只,经半年免疫试验观察和抽样攻毒效检,免疫羊保护率为93.9%,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对照群分别降低74.9%和72.6%,以上结果证明了试制三批苗对山羊和绵羊均具有良好的免疫效力。免疫持续期试验,以8810批苗在现地免疫羊865只,对照羊651只,经6、12及18个月的攻毒试验,结果免疫群的保护率分别为96.5%,97.5%,92.8%,免疫群比对照群发病率/死亡率分别降低78.3%/83.0%,86.7%/89.0%,7.06/72.2%,结果证明疫苗的有效免疫持续期为18个月以上。同时以本苗与“古典山传苗”作了6、12个月对比免疫试验,结果“古典山传苗”免疫群比8810批苗免疫群的发病率/死亡率分别高83.4%/93.4%和90.0%/91.1%。并证实两种疫苗间缺乏交叉免疫力。将3批苗保存在4~6℃条件下12个月,在室温(25±5℃)中6个月,其免疫效力不减低。  相似文献   

4.
畜禽清瘟败毒散防治鸡霍乱的试验郑明学温伟业马海利(山西农业大学太谷030801)李元平(山西省商检局)我们根据中医理论,采用中草药研制出了防治鸡热性传染病的纯中药畜禽清瘟败毒散,用于防治鸡白痢、鸡瘟等传染病,取得了明显效果,为探讨其对鸡霍乱的疗效,进...  相似文献   

5.
猪瘟是威胁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我县近十年来狠抓预防工作,实行高密度(95%以上)免疫注射,并推广应用猪三联苗。近年来,生猪年死亡率下降至2%以下,其中猪瘟死亡率为0.1%。为了进一步控制和消灭猪瘟,作者对疑似猪瘟病进行了实验室诊断,对免疫猪的抗体效价亦进行检测,以期为完善在农村条件的免疫程序和改进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发病情况 1989年从6月起某雉鸡场共育雏雉鸡11批,从第1批至第4批共育雏7684只,其死亡规律基本相同,一般在出壳后1~12日龄共死亡5186只,死亡率为67.5%。从第5批以后进行药物防治,死亡情况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7.
鸡霍乱尚无理想菌苗预防,治疗药物虽较多,但治愈率不高。笔者曾联用青、链霉素,取得很好的效果。 1982年11月24日西南交大一职工家庭饲养体重3~6斤,刚开产的52只种鸡,从中午起突然开始死亡,至25日中午共死13只,其余鸡不同程度地精神不振、拒食或只采食少许精料,拉黄色稀粪。经解剖死鸡,其内脏具鸡霍乱典型病变,肝、脾触片、美蓝染色镜检,见有大量两极浓染的菌体,确诊为鸡霍乱。25日下午用青霉素16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稀释混合后给39只鸡作胸肌注射(每鸡一次约用青霉素4万单位、链霉素2.5万单位),二天2次,连用3天。结果除1只重症未愈而急宰外,其余鸡神精、食欲、粪便均渐转正常,恢复产蛋,未再复发,治愈率达97.2%。  相似文献   

8.
1991年8月份山东省某种鸡场4233套38周龄AA父母代种鸡发病、大批死亡持续3周,发病率为100%,致死率为68%,经综合诊断,确诊为喹乙醇中毒。 (一)发病经过 1991年8月7日以前鸡群产蛋、食料正常,有个别鸡只突然死亡,怀疑急性鸡霍乱,随投服喹乙醇(有效含量为98%)。由于工  相似文献   

9.
幼大熊猫肺炎病例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除了它的特殊繁殖率低以外,幼仔的发病死亡率极高;至1991年全世界人工繁殖大熊猫116只,活到1岁以上的仅24只,其死亡率高达80%。做好大熊猫幼仔期疾病的防治工作,是确保大熊猫繁殖...  相似文献   

10.
布鲁氏菌M-111菌苗是近几年来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所选用羊种布氏菌研制成功的一种新菌苗,本菌苗的最大特点是无凝集原性。1990年5月至6月我们应用该菌苗对金塔县耕牛、绵羊进行了免疫试验,其中免疫牛1750头,免疫羊101739只,免疫面达金塔县牛、羊饲养总量的65.25%。  相似文献   

11.
笔者用痢菌净治疗鸡霍乱,以青霉素和链霉素治疗做对照,经2年临床验证,疗效理想。 试验分组 1986年春和1987年春,在同一村子共25户农家,选320只鸡霍乱发病鸡,体重1.5~3kg,分成痢菌净治疗组和青霉素、链霉素治疗组,每组160只。痢菌净组,每鸡每次注射痢菌净0.01g,1日2次,连注3天,对照组每鸡每次肌注青霉素4万单位、链霉素2.5万单位,1日2次,连注3天。  相似文献   

12.
黄连止痢散防治鸡白痢杨富业,孙荣华,王梅芝(河南省邓州市成人中等专业学校474180)1993年6月,邓州市某鸡场1206只190日龄产蛋鸡中有350只发生白痢。发病率为29%,死亡率为2.8%,产蛋率下降到49%。确诊后笔者用自行研制的黄连止痢散进...  相似文献   

13.
(一)发病情况 四川省万县部分鸡场和养鸡专业户的鸡群,产蛋量急剧下降,并陆续发病、死亡。笔者于1983年8~9月调查5个养鸡场(户)共养鸡9267只,发病8466只,发病率为91.4%。其中产蛋鸡1588只,死亡444只,死亡率为28%;仔鸡7679只,死亡7258只,死亡率为95%。产蛋鸡发病前,月产蛋平均787斤,发病后月平均产蛋241斤,产蛋下降669.4%。病期产的蛋孵化率只有69%,孵出的雏鸡死亡率为97%。  相似文献   

14.
1985年5~8月,金湖地区雏鸭群中爆发一种死亡率高,以肝脏变性和出血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经鸡胚接种和高免血清中和试验,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 (一)流行病学 金湖县复兴圩农场副业队5月10日从本场炕坊购回康贝尔雏鸭1500只,16日发现有6只鸭突然发病死亡,随后死亡逐日增加,8~12日龄死亡达高峰,每日死亡约15只,以后死亡逐渐减少,至20日龄后死亡基本停止。前后共死亡1059只,死亡率达70.6%。该队5月25日又购回康贝尔鸭800只,6月1日又发生类似病症,到6月9日用灭活苗防治前,共死亡621只,死亡率达77.6%。全县共有18个乡155个村组211户养的雏鸭  相似文献   

15.
用大肠杆菌K_(99)遗传工程活疫苗,按100亿活菌/只剂量于产前6周给149只妊娠杂交绵羊皮下接种,有28.86%的羊只出现临床反应,但所有免疫母羊均正常分娩,其所产羔羊均发育正常。对免疫母羊所产羔羊(66只)吮吸初乳后,给口服250亿强毒菌攻击,死亡率为4.55%,其发生腹泻持续期平均为1.78天,排菌持续期平均为2.94天。与未免疫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本试验初步证明该疫苗对绵羊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发病情况 县外贸良种场1981年有西德长毛兔25只,发病20只,发病率为80%,死亡15只,死亡率为60%,致死率为75%。1982年有西德长毛兔144只,发病93只,发病率为64%,死亡68只,死亡率为47%,致死率为73%。临床症状 本病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1981年多数病例为慢性型,1982年多数病例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最急性型,突然死亡,有的病兔鼻孔流血。急性型,病程为0.5~3天,患兔粪便干硬,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致,粪表有白色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家禽生产上的实际需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集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典型病料,研制IBD组织灭活苗,进行免疫试验,并在IBD发病率高的地区试用。试验结果,IBD组织灭活苗免疫保护达100%,同舍对照组鸡发生IBD病,死亡率达23%左右。IBD病多发地区试用情况,灭活苗试用30多户,免疫近万只鸡,未发病,而近邻未免疫鸡均发生IBD病,发病鸡死亡率达40%左右。  相似文献   

18.
1985年四川省发生雏鸭病毒性肝炎后,对种鸭进行疫苗免疫,对雏鸭用免疫血清及免疫卵黄防治,使该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1991年7月某大型肉鸭孵化及饲养场1万余只3~18日龄雏鸭发生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达73%。病初精神不振,减食甚至不吃,两翅下垂,排灰白稀粪,随着病程发展,部分病鸭昏睡而死,部分死前侧身倒卧,两脚呈划游状态。死后头向背卷曲,两脚后伸呈角弓反张状。剖检见皮下、胸肌、腿肌、心内外膜、肾脏广泛出血,肝脏肿大呈点状或条状出血;部分病例肝脏有针尖大灰白色坏死点。经病原分离鉴定及本动物回归试验,确诊为Ⅰ型雏鸭肝炎病毒和得克萨斯沙门氏菌混合感染,使用鸭肝炎疫苗免疫鸭后制备的卵黄液及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对污染场的雏鸭进行预防,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1985年4月28日酒泉县泉湖鸡场用兰州兽医生物制品厂生产的鸡新城疫Ⅱ系冻干苗,对5500只20日龄的雏鸡进行气雾免疫,3天内全群发病,死亡700多只,死亡率为13%,主要症状:叫不出声、或声音微小,呼吸困难、罗音、不食不饮,严重者衰竭而死。急救:交替使用白糖水和高渗白糖水滴服,两天后呼吸困难缓解,能自行采食。再用土霉素预防继发传染,土霉素与饲料的比例为0.015%,连续用药一周,半月后小鸡全部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0.
γ-球蛋白制剂在防治畜禽疾病、尤其是防治幼畜腹泻方面的作用,已被国内外很多学者所证实。本文作者于1986年在青海省河卡种羊场进行了γ-球蛋白制剂预防新生羔腹泻的生产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动物:为青海省河卡种羊场牧业1大队的青海半细毛品种羊的新生羔,共709只。试验开始时,将每日每群(共6群产羔母羊)所产的羔羊随机分为注射γ-球蛋白制剂的试验组(简称试验组)和不注射的对照组(简对照组)。从1986年4月13日产羔开始到5月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