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4年英国通过了《健康和安全工作法案》(HSW)。对于英国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法案,它奠定了英国安全生产治理机构的基本思路;它试图建构一个规范性更少、更具开放性的安全制度;在与利益相关者开放、协商的过程中来制定政策,雇主和雇员可以在自我规制中成为合作者。当前英国政府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基于HSW而建构起来的。政府主体可分为决策主体和执行主体。  相似文献   

2.
李玲  周敏 《学理论》2014,(1):53-54,62
随着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全球性议题,环境外交已经成为外交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安全已经纳入我国新安全观中,也是我国建立生态文明的重要因素。理论和现实告诉我们,军事手段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良好手段。通过对话、协商、合作的外交手段成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有效方式。我国在环境外交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应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环境外交政策;二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推动构建新型南北关系;三是抵制环境殖民主义,推动建立全球环境合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国家安全作为专章进行部署,并在五个统筹中进一步突出了“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重要地位。按照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和“新安全格局”的要求,塑造国家安全态势强调全主体应对、全领域治理、全过程协同,其运转模型可以建构为“规划制定—机制融合—动态管理—完善规划”的闭环结构及国家安全与国家治理体系机制深度融合的“嵌入”结构,具有前置化统筹、规范化嵌入、动态化监测、基础化调节四个特性。尽管这一模型理论层面上具有优势,但应用层面却因现有体制局限极易陷入实践困境,须立足于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优化考评体系、完善多元共治、加强人才培育等方面综合施策,消解其应用层面的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18,(4):11-17
近年来,我国不但在整体上"初步构建了国家安全体系主体框架",而且在理论、制度、战略、法治等方面也已初步形成相应体系,但要将"国家安全体系主体框架"推进到更加完善的"国家安全体系",最终建成一个科学完善的国家安全体系,还需要国家安全研究者和实践者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扎扎实实地研究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每一个要素、每一个因素、每一项措施、每一种活动、每一个概念、每一种观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深入细致地研究下去,才能使国家安全体系越来越健全、越来越完善。  相似文献   

5.
马妮娜 《学理论》2013,(8):163-164
甘肃正宁"11·16"校车事故将人们的注意力一下吸引到被一直忽视的校车安全问题上,作为信息传递者的大众传媒对于校车安全的报道很大程度上主导了"意见市场"。而在校车安全议题的建构上,都市类报纸因其定位民生的特点也使其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议题建构的重任。将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三秦都市报》对校车安全的报道来展现都市类报纸对此议题的建构现状,探讨其做出的努力和存在的不足,最终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创建安全小区,是打击和预防违法犯罪,重新构筑社会治安控防体系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公安工作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因此,进一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创建安全小区关系的理论研究,并用以指导创建安全小区的实践,也就成为必要的一项工作。本文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内容、安全小区的涵义及特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创建安全小区三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沈洪波 《理论导刊》2007,26(8):114-117
"安全困境"是国家安全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非传统安全作为新的安全研究领域引发了新的安全研究线索和"安全困境"问题。对于非传统安全重要内容之一的国家文化安全的研究来说,其"安全困境"问题的研究与认识包括文化安全的理论困境、文化安全的主体要素间存在矛盾和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与反对文化霸权的认识误区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彭勃  杜力 《行政论坛》2023,(3):36-46
随着全球风险社会的来临,安全威胁呈现出主体的广泛性、演化的非线性和空间的跨域性等特征。由于以专业化分工和程序主义为基础的科层制已难以适应风险社会的跨界治理要求,因此网络结构成为当前应对风险复合化、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样态。通过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检视发现,整合与协同是提升国家安全总体性能力的两大逻辑,制度能力、总成能力和协同能力是实现国家安全整体性治理的能力基础。研究认为,国家应建构以整合逻辑为导向的治理结构,在制度体系、运作机制和操作性规范等三个层次提供制度性支撑;依靠权威推动和治理技术,实现政府体系的整体性协调;综合运用安全意识提升、信息沟通、知识共享和优势互补策略,实现国家与社会在安全领域的有效合作。  相似文献   

9.
知识世界与自然世界、思维世界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是一个由主体对物质世界和思维世界的认识所积淀而成的知识化的世界,是传统认识论中的客体涵义所无法包容的,却又实实在在已经进入到认识客体范围,成为主体所把握的对象世界的重要内容。从理论上看,知识世界包括符号、知识意义和知识实践三个层面,探索主体对这一世界的反思活动,就成了现代认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0.
网络政治动员是指政治主体在网络空间内通过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来调动政治能量,从而达到其现实政治目的的行为过程。这一定义强调了网络政治动员的政治性、价值性和现实性。网络政治动员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议题和场域。主体是主导者,客体是参与者,议题是中心内容,场域是外部条件。网络政治动员与现实政治动员在主体结构、参与形态、行动方式和时空范围上都具有显著区别。这些区别构成了网络政治动员的基本特征,即从行政权力中心到知识权力中心,从现实集合到虚实联动,从线性传播到多维互动,从有限时空到无限时空的全方位转变。  相似文献   

11.
重大警卫活动安全强调的是一种安全思维,其实质就是措施手段的实施一定要在有意识指挥下发生和进行。一种没有意识的机械麻木的安全手段的例行,与带有明确意识的有目的有准备的行为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警卫意识应该从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方面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12.
认识客体包括客观事物、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三个要素。主体在以实践活动为中介对客观事物和主观意识进行反映、选择和观念重构的同时,又将主观思维指向实践活动本身,对实践活动进行超前建构、反馈调节和价值评估,这就是实践性认识。由于认识活动是一个“个别=一般”的双向互补过程,相应地,实践性认识也是一个在从获取实践信息到揭示实践规律的同时,具有从实践规律到实践信息指向的过程,这就是实践性认识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3.
真理的传播是一个基于实践的主体、客体、媒介之间的相互作用,由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和制约机制构成的有机整体的运动过程。   一、真理传播的主体、客体与媒介   真理传播的主体就是传播真理的人,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是相信真理和把握真理,一个不相信真理或不能正确把握真理的人是不能担当真理的传播者的;其二是善于解释和阐发真理,如果只是自己理解了真理或把握了真理,而不能向别人很好地解释和阐发真理,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真理传播者;其三是具备传播真理的手段途径,例如有条件发表文章和出版专著等等。历史表明,只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内幕信息含义、范围、特征以及内幕人员的含义和范围的解释,分别从内幕交易侵犯的客体、内幕交易主体的主观犯意以及内幕交易构成的客观方面三个具体方面对内幕交易进行了解释,从而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实施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制度安全,是西部边疆政治安全的根本性问题之一,事关西部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消除多元政治威胁和维护边疆稳定,就急需对西部边疆政治制度安全进行研究。西部边疆政治制度安全的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内涵的探讨,明确了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边界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分层梳理,有助于研究聚焦问题、有序展开和深入推进;研究实践意义、学术意义和学科整合意义的揭示,将激起各方人士的研究兴趣,掀起一轮关于西部边疆政治制度安全研究的高潮。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构成,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保障。相对于不断完善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面对层次丰富、领域广泛、种类繁多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如何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律,构建高效的国家安全法治实施体系,是当前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中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非传统安全法律体系相对缺失,已有的国家安全法治实施体系偏重于传统安全领域,国家安全法治实施中的“善治”效力不足,国家安全执法与司法主体过于依赖传统国家安全机关,是当前国家安全法治实施中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坚持党的领导,构建统一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领导体制,明确国家安全法治实施主体及其责任,建立中央集权、分工负责的国家安全工作专门机关体系,严格依法开展各项国家安全工作是全面、高效实施国家安全法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27)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视域、兼顾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背景下提出,它不仅是一个关于安全的概念,更是一种理念,表达了安全事实所可能达到的最好状态,饱含了不同行为体对安全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的期待与追求,是人们对于建立安全共同体所持的一种理想。总体国家安全观正确把握了国家安全形势的新特点新趋势,是一个包含着多种行为体的共同安全。它在更宽广的时空领域内考虑到了国际关系与内政的联系、国际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的协调,除了民族国家这一主导性的安全主体以外囊括了个人、团体及全球等单位,实现了国家安全与个人安全、群体安全和全球安全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8.
史献芝  尹潇 《理论探讨》2023,(2):94-102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空结构中,意识形态领域中或隐或显的风险挑战也陡然增多增强。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控是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系统论视域中看,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控本质上其实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包含防控的主体、目标、场域、技术手段和外在支持等结构性要素,呈现出鲜明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等内在特质。学界应秉承宽广的学术视界和问题导向的研究意识,挣脱那种单向度的因果决定论和仅仅着眼局部的传统的线性思维和分析方法,依循非线性思维和系统分析方法,科学建构和锚定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控的分析框架和实践进路,显然是一件极具时代质感和现实意义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9.
刘小年 《理论探讨》2006,(5):134-138
模型建构是一种十分有用的理论发展工具。针对当前政策科学存在的范式危机,学术界纷纷建构替代主流政策过程理论的科学模型。目前这种建构政策科学模型的工程正在进行中。根据农民工的政策实践活动提出的烧水壶模型,认为在总体上政策过程是由人们的利益、认识、权力、制度及行为等五个因素互动的产物,具有社会、行为、功能等三种基本条件以及企业性、多极性与新生性等三种发展机制,在时空上展现出一种如烧水壶烧水的多环节、多结果的形态。  相似文献   

20.
铁路治安防控系统是铁路运输安全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但在铁路治安防控体系研究中,对危害铁路运输安全高危人群的管控却缺乏关注。以危害铁路运输安全高危人群的特征与分类为研究基础,在明确危害铁路运输安全高危人群管控的主体多元化和角度多维性两大原则后,铁路运输管理部门和铁路公安机关应当从风险管理、环境营造、情报建设三个方面加强研究与实践,为进一步研究危害铁路运输安全高危人群管控的具体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