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思潮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心理相互转换的桥梁,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起着"晴雨表"和调节器的作用.当前社会思潮日益多样化,更加关注现实问题,影响力增强.分化趋势加快,彼此间相互影响增强,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愈加复杂.有效疏导社会思潮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中国特色的政治意识形态价值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2.
从大社会而言,社会主义社会是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物而出现的,是从旧的社会脱胎出来的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她既保留了过去许多封建思想意识的残余,又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西化"、"分化"与"和平演变"。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新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趋势和斗争形势,想方设法通过多元途径占领思想政治领域工作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3.
政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自觉性,形成了一系列有关指导社会思潮引领实践活动的权威论断。毛泽东的舆论“一律”和“不一律”及“双百”方针凸显了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自觉。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引领社会思潮的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进一步加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自觉。面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新形势。我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以之副领社会思潮。凸显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自觉性。  相似文献   

4.
在新中国70多年的社会发展变革中,多样化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并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激烈的论争,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在理论演进上,从注重抽象的学术争辩转向注重现实政治诉求;在现实关切上,从宏观的社会发展道路转向微观的利益分配;在国际交互态势上,从国外思潮不断向国内思潮转化;在话语辐散上,从知识分子话语扩展到大众话语;在传播方式上,从传统媒体时代的单向度传播转向全媒体时代的多向度传播。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科学把握社会思潮新的发展态势,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凝聚力与引领力,从而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5.
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就是维系支撑统治执政的思想体系.我国意识形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西方文化渗透多样化、社会思潮多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党的建设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面临新问题等诸多挑战.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以中华文化为载体,提高我国意识形态的辐射力;以包容发展为导向,发挥我国意识形态的整合力;以网络安全为平台,强化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以掌握“三权”为要求,形成我国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数字化科学技术的变革,为新形势下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构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安全构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要科学和创新地引导其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导地位,牢牢掌控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与社会思潮引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正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主要途径.社会思潮在社会意识结构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应当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原则上的一元性与多层次性相结合;二是途径上的灌输性与渗透性相结合;三是方针上的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思想界涌现出了诸多面貌的社会思潮,深切反映了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所带来的利益调整和分化。这些社会思潮代表特定群体的要求与愿望,分别对主流意识形态施加着独特而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使主流意识形态在市场体制与政府体制、全球化与本土化、财富增长与人的发展等二元关系的处理上既保持着必要的张力,又趋向着微妙的平衡;另一方面又反身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和认同产生消解作用,制约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进而影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共同思想基础。本文从当下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新左派"三种最突出的社会思潮分析当代社会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为理解中国道路、走好中国道路奠定重要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9.
肖浩 《党政论坛》2008,(7):43-45
随者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必须从维护文化安全的高度重视对社会思潮的研究与引导,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急剧变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导致了中国的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如何积极应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挑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所以,我们认真研究其对中国形成的影响以及中国应对挑战的措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27)
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基本内核是由其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与当时流行的甚至占统治地位的各种思想理论激烈论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对于认识和解决社会思潮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粹主义之"民"与人民存在重大分野,打着"民"的旗号却并不代表广大人民利益是它无法走出的悖论。民粹主义思潮的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以虚幻不实的"民"之主张形成意识形态迷障、以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干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依附性的思想内核加剧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意识形态真相,从指导思想、政治认同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挑战。当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构筑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防线,提升社会成员对民粹主义的鉴别和批判能力,以应对民粹主义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社会思潮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的发生和传播将会对社会生活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研究非主流社会思潮存在的必然性,深入分析其对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进而揭示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方法,对于当前社会思潮泛起并呈现多元多样的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罗红杰 《理论导刊》2020,(5):102-106
客观事实与主观情绪的错位、技术赋权与资本逻辑的合谋、话语泄愤与情感抗争的弥合是后真相现象的生成原因。后真相所表征的虚假事实、集体无意识、理性坍塌等多重症候助长了网络民粹主义的强势崛起、历史虚无主义的迅速蔓延以及道德相对主义的潜滋暗长。针对后真相视域下滋生的多元社会思潮,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其进行科学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价值引导;关注个人切实利益、对公众情绪进行情感疏导;不断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对其进行合理规导,方可保障网络空间健康清朗、主流价值观念广泛弘扬。  相似文献   

15.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群体性突发事件为切入点,在对政治参与内涵及价值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公平正义、制度建构以及公民文化培育等方面提出建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肖浩 《党政论坛》2008,(4):43-45
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必须从维护文化安全的高度重视对社会思潮的研究与引导,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维护我  相似文献   

17.
有效应对错误社会思潮的干扰与挑战,是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波谲云诡,异常活跃,尤其是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可谓暗潮汹涌,纷至沓来。拨开迷雾会发现,这些错误社会思潮所玩弄的伎俩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其中,以"偷梁换柱""釜底抽薪""画蛇添足""鱼目混珠"四大伎俩最为惯用。旗帜鲜明地批驳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矢志不渝地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充分认识这些惯用伎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张妮妮 《学理论》2013,(7):52-54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生态女性主义把环境主义关心的问题和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关心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探讨了西方文化中对自然的统治和对女性的统治之间的关联性,这就把社会性别视角带到了生态思潮中来。通过分析当代生态思潮中社会性别缺失的情形和女性主义对自然的态度转变,考察了社会性别视角进入生态思想的理论条件,并试图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唯物主义反对抽象人性论的立场、女性主义者对妇女解放事业的关注以及当代环境问题的凸显,是生态女性主义产生的条件,也是环境生态视角和社会性别视角交叠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文化体制改革承载着对外保护国家文化主权和对内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双重意识形态安全责任。在当前的文化体制改革中,要警惕"去意识形态化"与"泛意识形态化"两种相反的极端倾向。必须把握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推进文化市场体制与管理改革,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主权与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数量增加和对抗加剧等特点和态势。以公民社会理论为视角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社会公民社会建设滞后与公民社会组织匮乏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治群体性事件必须积极推进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培育公民意识并提升公民有序参与、理性参与政治的素质,培育和壮大公民社会组织,拓宽群众政治参与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