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竺可桢(1890—1974)被誉为中国现代地理学、气象学的一代宗师,中国科技界、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其实,竺可桢不仅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和伟大的教育家,他在诸多科学文化领域都有着杰出贡献。其中,他对中国科技史事业的突出贡献,值得特别关注。他倡导古为今用、以史为鉴,在科技史研究方面成果卓著,还为中国科技史事业的建制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筚路蓝缕: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圣刀步开展竺可桢是开展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先驱人物。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初到70年代,竺可桢共留下了90多篇科技史方面的论文、讲稿和信件。其中学术论文有30多篇,有不少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在现存的近千万字的“竺可桢日记”中,关于科技史的内容更是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2.
何瑫 《中国减灾》2012,(3X):10-11
<正>作为中国近现代科学史上的一代宗师,竺可桢一生的事业,可以概括为两大成就:一是气象学、物候学等科学研究方面的突出成绩;二是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奇迹般地把地方性的浙江大学办成了全国一流的综合性大学,该校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誉为东方之剑桥。1910年,20岁的竺可桢以优异成绩取得赴美留学资格。他认为中国万事以农为本,便进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随后又到哈佛大学地学  相似文献   

3.
张莹 《青年探索》2003,(2):41-41
“感动中国”人物档案 2003年2月14日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CCTV感动中国2002年年度人物评选颁奖晚会”。由广大观众投票选出的十位人物成为央视首届感动中国评选的获奖人物。  相似文献   

4.
廖承志是中国共产党侨务工作的先驱者、开拓者和躬行者。在长期的侨务实践中,他亲侨、护侨,关心华侨教育事业,广泛团结海外华侨和国内归侨侨眷,坚决纠正侨务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在国家建设事业中,他主张利用侨资、侨智,发挥华侨爱国爱乡的热情和参加祖国建设的积极性。廖承志为新中国侨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海外的数千万华侨华人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每个炎黄子孙都希望自己的祖国富强繁荣,自己始有地位,在海外才不致被人欺负和歧视。虽然出生和成长在海外的华人可以说得一口流利本地语言,但是身上流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拥有的是黄色皮肤及炎黄子孙的基因。无论你是多少代前离开的中国,也永远是中国人。国父孙中山先生曾称赞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华侨华人为“革命之母”,今天的海外华侨  相似文献   

6.
在整个21世纪里,“中国梦”与“美国梦”必将是两大影响世界的梦.但二者在文化背景、国家性格、根本价值观、具体内涵、圆梦途径和世界意义等方面都有重大区别.尽管二者有诸多不同,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都是一种激烈竞争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必然也是这样.那么,“中国梦”和“美国梦”也应该是一种大国比翼双飞的关系,而非大国对抗冲突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周宜开 《世纪行》2006,(3):18-18
中医药虽然目前还存在某些不足,但对其优势与特色应予以充分肯定,加以保护。不能效仿西方医药的理论改造甚至代替中医药,更不能用西方医药的标准衡量中医药,从而改变中医药的特色,削掉中医药的精华。鉴于日本明治维新后,应用西方医药理论指导其国内中医药“现代化”,而使中医药淡化、异化,几乎消失了的教训,我们切不可重蹈覆辙。因此,明确中医药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辛旗 《台声》2002,(5):11-12
目前,两岸关系之所以僵局难破,“一国两制”方针难以落实,最根本的症结在于台湾当局不再把追求中国统一作为终极目标,更将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民众自身利益对立起来而予以否认,甚至不承认自己的中华民族定性,不承认自己是在5000年历史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然而,一个中国是历史的、文化的、地缘的、血缘的,更是现实政治的,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邓小平在阐述“一国两制”时反复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我们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一个中国,不是两个中国,“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的统一”。江泽民主席在“八项主张…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一是指中国的社会主义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二是指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的"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在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模式"成功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单世联 《同舟共进》2014,(10):31-38
趋新是现代中国的主要标志。“日新月异”固是夸张,但家事、国家、天下事,确实处于剧烈变化之中。从晚清到当代,观念更新因被赋予了正面价值而成为一种责任和压力,以至梁启超不惜“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但与时俱进只是一个方面、一种类型,也还有另一种情况,这就是从“中体西用”开始的种种保守之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残疾人》2006,(7):8-12
2001年,国务院批转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2001年~2005年)》。5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领导下,在国务院残工委和地方残工委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执行情况良好,规定的各项任务全面完成,残疾人状况进一步改善,残疾人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提出"四个坚定不移",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明确了前提、动力、途径和阶段性奋斗目标,这四个方面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福”是由“一”、“口”、“衣”和“田”构成。也就是说,老百姓心目中美满生活的基本标准:“一家人”,要“有饭吃”、“有衣穿”和“有田种”。只有具备了“有饭吃”、“有衣穿”和“有田种”这三个基本条件。才可以算得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建设是中国宗教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必须准确定位宗教在中国的实际功能,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传统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经典论述与中国宗教工作实践经验、尊重群众宗教信仰和依法治理宗教事务三组关系。荀子的“君子以为文,百姓以为神”可以概括中国传统宗教观的“人文立本”特点,儒家主要是将祭祀纳入崇德报功的礼教范畴、教化目的;这种以“文”统“神”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无神论相契合,都是立足人和社会现实来理解宗教。儒家允许民间以信神的方式祭祀,借以推行礼教;当前宗教工作也要以群众工作为本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信教群众融入社会主流生活。  相似文献   

15.
李秋晓 《人民论坛》2023,(17):67-6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信工作“十个坚持”重要原则,将党对网信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全新高度,为我国网信工作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信工作,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网络空间法治化程度不断提高,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面对不断变化的网络新形势,为有效应对当前国内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网络不文明现象仍然存在等挑战,需要进一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促进我国网信事业更快、更好、更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举世瞩目的十六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之初的一次伟大盛会,十六大的丰功伟绩、十六大精神的光辉将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刻和久远的影响,十六大产生的冲击波和辐射力将给我们长期的激励与巨大的震撼。 一、深入学习十六大报告,弘扬十六大精神特征 党的十六大是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继往开来的大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17.
区别于“传统中国”“封建中国”或“文化中国”,“古典中国”是有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种新论述。古典中国有若干方面值得现代中国借鉴,包括:领航世界的文明;相对良好的生态;礼仪之邦;生命的修行;文化的尊严;自由的表达;诗意的崇尚;教育的深刻。古典中国的概念,宜于国人对国史保持一种敬意与温情,是文明复兴的信心与前提。而古典中国的内涵,恰是现代中国生生不息的正能量所在。  相似文献   

18.
杨平山 《中州统战》2003,(11):4-6,33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而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新的社会阶层的六类人员,人们惟有对私营企业主不太容易认同,“私企异己论”现在还有市场。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党的先进性和群众性就无法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作为剥削阶级的阶级已经不复存在。早在1981年6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的《…  相似文献   

19.
早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曾提出“既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非常伟大,但是中国的古代文明为什么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这一问题,也被称为“李约瑟难题”。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的讨论,中国学术界虽已开展了多次,但它始终是一个具有巨大魅力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李根寿 《前沿》2010,(5):40-42
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即党领导人民依法当家作主的"一个统一"和"四个制度"的"中国政治发展模式"。"中国政治发展模式"不仅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对于打破西方政治发展话语霸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