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印自由贸易区是中印两国经济相互依存、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建立对两国经济以及亚洲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国际地位提升、经济改革与开放政策的对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国际机制的推动等几方面看,两国建设自由贸易区是可行的。针对印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印频繁的贸易摩擦、市场准入机会不等以及利益分配不均等建立过程中的障碍问题,中国应努力争取印度早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积极解决两国贸易摩擦、充分阐释建立自由贸易区给两国人民带来的福利、在双边贸易谈判中掌握主动。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15日-16日,上海行政学院主办了中日双边的"当代中日经济发展与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日两国近7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其中26位日本学者应邀专程前来.中日两国的专家学者围绕着中日两国经济的相互比较、中日两国经济的新发展新变革,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察分析当代中日经济等主要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和交流.会议研讨了这样几个主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制造中心,印度却是名副其实的服务外包大国。对中印两国服务外包发展状况、企业状况、发展模式、发展措施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与印度的差距,从而在四个方面得出了印度外包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2003年12月12至13日,外交学院举办了"中美国际关系比较研究:理论与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乔治敦大学和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外交学院等多所高校以及中国社科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近30名专家学者与会.外交学院副院长秦亚青教授代表学院致辞.美国福特基金会驻华首席代表华安德(Andrew Watson)出席会议并讲话.在两天的讨论中,两国学者就中美两国国际大战略、"9·11"后的中美关系、东亚地区秩序、国际治理以及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政策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印度改革近20年时间期间,中印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印度成为"世界办公室",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印的改革发展之路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中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发展中国家应该结合本国实际,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创造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印两国的崛起是21世纪初的国际体系中很引人注意的现象。中国和印度不仅在亚洲竞争权力和影响力,两国也被一个特别有争议的边界争端所束缚。就中印关系的前景而言,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未必足以抵消中印对抗冲突的根源,但两国间的冲突与战争也并非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印度经济的增长模式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说过:印度过去的命运和将来的道路和中国有许多类似之点”。邓小平讲过:“中印两国不发展起来就不是亚洲世纪。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印度前总理贾.尼赫鲁也说过:“印度和中国尽管在许多方面有差别,但非常相像”。的确,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有着太多的可比性,人们总喜欢将这两个国家放在一起相提并论。现在又都成为世人注目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同被视为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统计资料表明,2003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低谷,亚洲却出现了令人惊奇的增长———中国…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10月10日,为期1天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社会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行政学院举行,来自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和中国国家行政学院、四川行政学院、省内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成都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区(市)县行政学校常务副校长、成都行政学院领导和教研人员等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成都行政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邵昱主持,成都  相似文献   

9.
中印两国的崛起是21世纪初的国际体系中很引入注意的现象。中国和印度不仅在亚洲竞争权力和影响力,两国也被一个特别有争议的边界争端所束缚。就中印关系的前景而言,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未必足以抵消中印对抗冲突的根源,但两国间的冲突与战争也并非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30-31日,中国国家行政学院举办了"转型国家经济发展国际论坛".有7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出席.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韩康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总编周为民教授、中国驻德国慕尼黑总领馆前总领事刘光耀、中国社会科学院汪海波研究员、中国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周绍朋教授、中国国家行政学院王健教授等在论坛发表主题演讲.出席本次论坛的外方官员和专家有:俄罗斯联邦总统行政学院第一副院长弗亚切斯拉夫·普拉克西亚教授、俄罗斯国立经济学院第一副院长列夫·雅格布森教授、韩国国家行政学院法规研究中心主任崔惟诚研究员等.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渤  周迪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5):165-166,176
作为世界上的两大能源消费国,中国和印度对能源都有着很高程度的需求。然而当今世界油气资源"粥多僧少"的局面势必约束各国能源战略的选择。中印两国的外部能源环境(机会和威胁)与内部能源条件(优劣势)决定了两国既不能成为单纯的竞争对手,也不会缔结某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只能走向竞争性合作伙伴关系模式,从而在竞争激烈的能源领域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安全困境"被视为大国崛起道路上的重大障碍与现实阻力,中印两国之间的"安全困境"一直制约着两国关系的发展。2011年10月12日,越南国家主席访问印度,两国签署了南海油气合作项目,并极力推进南海问题国际化,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印两国的安全困境。本文从印越油气合作项目出发,探讨了中印"安全困境"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在南海问题上印度对中国的制衡政策,最后指出了两国走出困境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发展面临公共经济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公共经济的范畴及其所涉及的许多问题开始大量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公共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正在成为中国改革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新课题.解决公共经济建设难题需要有新的研究思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型公共经济体系,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两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和印度自古以来就是友好邻邦。建交55年来,中印两国在政治、经贸、军事、安全和文化交流诸领域都取得长足的进展,但因受边界领土争端、西藏问题、中巴关系、美国因素以及“共同崛起”等诸多因素的掣肘,中印关系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21世纪初,中印两国在实现“共同崛起”的过程中,只有彻底扫除历史阴霾,坚持睦邻友好、和平共处原则,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才能建立起健康成熟的双边关系,才能走出一条和平、合作、发展的道路,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时学 《理论前沿》2003,(4):46-48
为了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于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北京召开了以“党的十六大与经济改革和发展”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理论界、国家机关、企业界、新闻界人士20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畅谈了学习的心得体会,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讨和论述了加快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新观念、新思路、新对策、新建议。一、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思路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中的首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与会者围绕这一课题,着重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战略部署,相联系地探讨和提…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2月8日至9日,由上海行政学院和上海市人事局共同主办的“21世纪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国际研讨会在上海行政学院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孟建柱同志对这次研讨会一直十分关心,市人事局局长孙路一同志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并作了重要发言。这次研讨会共有40位专家学者参加,收到论文22篇。其中10位国外专家学者与官员来自美国乔治亚大学、美国国际研究与交流协会、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英国文官学院、德国艾伯特基金会上海办事处及日本驻沪总领事馆,来自国家行政学院、国家人事部、上海市人事局、上海行政学院、广东行政学院、天津行政学院…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学院制改革:理论&#183;问题&#183;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学的学院制改革是一场绵延20余年且当前仍在持续的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时至今日,学院制已成为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主要模式,但高教界对学院制改革的认识与评价却莫衷一是.本文认为,学院制改革在找寻改革依据、确立改革目标、安排改革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理论设计,但其实然状态却与理论设计存在着不少的差距.对此,我们应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讨政府主导与学校自主、改革中的应然与实然两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续上期)四、公共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多元化从世界范围看,公共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一般有三种渠道:国家财政资金、企业(雇主)缴费和雇员个人缴费。养老保险不同的资金来源渠道体现了一国政府、雇主、雇员三方在公共养老基金筹资责任上的分担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一些改革,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公共养老保险基金筹资责任分担模式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韩国在发展经济上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五年计划"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令世界惊讶的经济增长奇迹.两国国情的异同决定了两国经济"五年计划"在编制、性质、作用以及政策内容方面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特色.将两国的"五年计划"进行比较分析,有益于加深对两国经济发展历程的认识,对我们今后开展经济工作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印改革发展之路的比较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中印两国都有不少相似之处。两国同是亚洲文明的源泉,又是邻国,建国时间及建国时面临的问题也很接近,建国后的发展、改革之路既有相近的地方,又有迥异之处,研究比较两国改革发展之路的异同,将对进一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搞好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