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农民工群体生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很多地方相继出现了“招工难”、“用工荒”,其实这种“难”和“荒”在前些年也相继出现过。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所谓的“用工荒”?造成这种“用工荒”的背后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状况究竟怎样?浙江是农民工大省,截止到2009年6月底,有农民工1800万。浙江对农民工在制度安排、政策设计上都作出了巨大努力,通过完善身份和情感认同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我们就以浙江省为例,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这一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2.
如何推进“公交优先”战略,让百姓出行更价廉便捷?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督促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基层、普惠到农民?如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使更多学子及其家庭得益?如何振兴中医事业,造福人民?如何关心特殊群体利益,解决好落政后代经租侨房问题……半年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工作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3.
法律的目标应该是“扬善抑恶” 《新周刊》:你如何看待中国社会出现的道德危机? 郑永年:什么叫社会呢?一个人不叫社会,三个人以上叫群体,群体要想生长在一起,就需要道德。没有道德的群体不叫社会,没有道德个人是生存不下去的。《新周刊》:道德国度却面临着道德危机,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巴中市民政局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要求,坚持把改善民生贯穿始终,突出“特殊群体”,在政府生活补助、企业结对帮扶、社会协调体系方面,让五保老人、孤残儿童、贫困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得实惠。  相似文献   

5.
赵鸿文 《时事报告》2013,(12):46-51
主持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流动性明显提高,社会活力显著增强,“鲤鱼跳龙门”曾是民间对“向上流动”形象生动的比喻。进入新世纪以来,“跳不出‘农门’”却成为社会中下层群体对向上流动难度增大、通道不畅这一感受的自我调侃。那么,当前社会纵向流动状况到底如何?畅通向上流动通道存在哪些难点?有哪些对策?请各位专家详解。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法制》2010,(13):30-31
近年来,我们有不少高级法官和高级检察官因腐败而落马,令人震惊。这些法官和检察官的心灵已经被金钱腐蚀了,他们还能有司法良知吗? 什么是“司法良知”?我发现“人民”确实是我们社会生活中出现率极高的一个词语。在中国,叫“人民”的东西一般都是最好的,或者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正阳县重视加强和改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注意利用先进典型引路,一个英模群体正在形成并发挥出积极作用。他们中有省委。省政府授予“爱民为民的好民警”荣誉称号、被公安部授予“一级英模”称号的刘文功,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干部”于文举,有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先进工作者董德发,有全国邮电系统“十佳职工”孟宪民,有河南省“十佳人民优秀法官”杨保玉,等等。一个普通的豫南小县,是怎样产生这么多的英模的?“英模群体”给当地带来了什么?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调查。 用“三个导向”培植正气 任何一…  相似文献   

8.
郑雯  付宇  桂勇 《人民论坛》2023,(3):25-31
围绕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要问题的认知及其变迁趋势,“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2015—2020)”数据研究发现,“三距一房两挑战”代表了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要问题的基本理解。其中,“三距”即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社会流动机会差距,以这三者为代表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大学生群体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一房两挑战”即高房价是引发焦虑感的主要来源,人口老龄化与国际环境复杂化成为新的挑战。食品安全、主流价值观缺乏、环境污染及腐败问题提及比例大幅下降,相关方面的国家治理得到青年群体认可。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社会问题认知导致了差异化的社会心态取向。其中,关注城乡差距问题的大学生群体在社会评价和发展效能方面更加积极;关注贫富差距问题的大学生群体在政策偏好维度凸显了“有国才有家”的态度取向;认为社会流动机会差距是社会主要问题的大学生群体表现出消极的社会评价和发展效能、民粹主义倾向的公平观与财富观以及对国家在道德和绩效层面的较高要求;房价问题与社会流动机会差距问题导致的社会心态后果存在一定相似性;关注老龄化与国际环境复杂化的大学生群体呈现出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的政策偏好。本文结论表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9.
叶小文 《今日浙江》2011,(16):48-48
当今社会,稍微年长些的人,都是唱着《社会主义好》这首歌长大的。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一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二是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好,社会管理也要好。资本主义社会是以“资本”的积累和增值为特征,并且被“资本”异化了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从70年代末期开始,由于人口膨胀的压力,中国将计划生育列为国策,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如今,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个庞大的群体。据统计,目前全国有7000万独生子女。这一群体的出现,引发了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人们都在关注这样一个问题,独生子女能够适应社会吗?独生子女是“问题子女”吗?有人说,中国的独生子女是“问题子女”。这种说法并非中国人的专利,独生子女在不同的国家里,从一开始都是被当做“问题儿童”来研究的。100年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尔曾经提出令人震惊…  相似文献   

11.
美国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在中国政法大学“燕山大讲堂”上指出:如果把中国社会分成3个群体:政府(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城镇居民、农民,那么,哪个群体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得到的好处最多?  相似文献   

12.
唐晓 《群众》2009,(11):61-64
在上世纪80年代初,碧溪人民开创了在全国引起很大影响的“碧溪之路”。如今,这条“碧溪之路”走得怎么样?碧溪人民在新世纪又有什么新的创举?城乡一体化的实践难题如何破解?农民市民化路在何方?碧溪人民三十年来的开拓实践,为“新苏南模式”着上了浓烈的色彩,为经济发达县市的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新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随着揭批“法轮功”斗争的不断深入,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谣言惑众、敌视科学、敌视社会、敌视人民的非法组织,一个东拼西凑、荒谬绝伦的歪理邪说,为什么传播那么广,影响那么大?为什么有那么多妇女群众上当受骗?带着这一问题,庆云县妇联对本县妇女练习“法轮功”问题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一、妇女练习“法轮功”的基本状况1、妇女练“法轮功”人数多、比例大,全县“法轮功”练习者共360人,其中妇女240人,占66%以上。2、女“法轮功”练习者有三多:中老年多,40岁以上的160人,占66%;农民多,210…  相似文献   

14.
从懂事开始.王文槟就比较烦恼。每次学校搞学生情况调查表,他在父母工作单位那一栏填上“下岗”、“无业”时.心情就无比的沉重。可以预见.如果你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个家庭.恐怕也有着相似的感受。作为困难就业群体.他们经历着哪些不为常人所知的心路历程?我们的社会又给了他们怎样的帮扶?从王文槟的一家说起.让我们见证过去的风雨岁月.过去的喜乐哀愁.还有刚刚过去的一年。  相似文献   

15.
桃红柳绿,春暖花开。3月12日,四川省副省长欧泽高在苍溪县陵江镇文焕村探访了韩绍金、韩绍义和任成志三位老人,并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同他们进行了亲切交谈。欧副省长是专程前往苍溪县参加四川省救灾救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座谈会并调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欧副省长对韩绍金说:“老人家,你们村开展养老保险吗?”“开展了!”在一旁的韩绍义、任成志两位老人补充说:“前年就开始了、”“养老保险好不好?乡亲们都愿不愿参加?”欧副省长接着问。“养老保险是政府给农民办的好事,领导为我们想得周到。”三位老人异口同声地说…  相似文献   

16.
谢建刚 《群众》2009,(11):31-33
在上世纪80年代初,碧溪人民开创了在全国引起很大影响的“碧溪之路”。如今.这条“碧溪之路”走得怎么样?碧溪人民在新世纪又有什么新的创举?城乡一体化的实践难题如何破解?农民市民化路在何方?碧溪人民30年来的开拓实践,为“新苏南模式”着上了浓烈的色彩.为经济发达县市的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新鲜的经验。本文从理性的角度,对“碧溪之路”的创新发展问题,作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7.
张宁 《群众》2023,(5):37-38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面对辖区低收入群体较多、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社会治理难度较大等现状,如何实现高水平社会治理、让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锚定“人的现代化”这一目标,从提高人的素质着手,通过教育把“传统人”变成“现代人”,通过个体文明素养的积累实现群体文明程度的提升,进而催生区域社会治理的蝶变,  相似文献   

18.
公信的底线     
人无信不立。这是 说的个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群体也如此;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更是如此。 我们描写历史上的反动统治,无法无天,草管人命,而老百姓说“饿死不借钱,冤死不告状”,为什么?“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两句话说得够透了,那时候行政权和执法权不分,升堂判案的就是县官大老爷,实践证明,这些官在老百姓那里,公信力等于零。 我们有没有民意调查机构,调查一下──今天各级政府的社会公信力? 对一些机关的衙门气和官僚化,有人概括说“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在这里,我不想说什么政权性质之类的“…  相似文献   

19.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奋进中,怎样焕发人民的精气神,才能引领社会前进、凝聚共识、团结人民、攻坚克难?这是新形势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一个社会而言,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1]有了核心价值观,就有了主心骨,就能够更有效地凝聚人心,引领社会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近日,“凑足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现实生活中,随意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等司空见惯,许多人一边痛恨这些陋习,一边在自觉不自觉中“随大流”,成为陋习群体中的一分子。泱泱中华,礼仪之邦,缘何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