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从法律在人类社会出现以来,历史上已经有过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四种类型的法律。奴隶制的法律建立在奴隶占有制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体现着奴隶主阶级的意志,是奴隶主对奴隶实行专政的工具。这种法律规定,奴隶不仅不算是公民,而且不算是人,只是一种会说话的物品,奴隶主  相似文献   

2.
徐铁英 《河北法学》2012,(5):178-184
我国学界对罗马奴隶的法律地位认识欠缺,"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之滥用为其鲜明体现。通过分析"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的起源,指出该论断源于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具有普遍说服力。在梳理优士丁尼罗马法原始文献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奴隶在人身安全、婚姻家庭方面作为主体受保护,在宗教、特有产、继承、诉讼等方面中表现出一定的主体性,在共和到帝政的转变过程中存在承认其主体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界对罗马奴隶的法律地位认识欠缺,“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之滥用为其鲜明体现.通过分析“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的起源,指出该论断源于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具有普遍说服力.在梳理优士丁尼罗马法原始文献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奴隶在人身安全、婚姻家庭方面作为主体受保护,在宗教、特有产、继承、诉讼等方面中表现出一定的主体性,在共和到帝政的转变过程中存在承认其主体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列宁在《论国家》中论及奴隶社会奴隶的法律地位时指出:“基本的事实是不把奴隶当人看待;奴隶不仅不算是公民,而且不算是人。罗马法典把奴隶看成一种物品。关于杀人的法律是把奴隶除外的,更不用说其他保护人身的法律了。”上述奴隶的法律地位,不仅古代罗马如此,即古代东方和古代中国奴隶制时代,情况也是这样。只要看看古代中国商周奴隶主惨无人道的“人殉”和以匹马束丝交换奴隶的事实,就可以完全证实列宁的论断。既然关于杀人的法律是把奴隶除外的,那么,在奴隶制社会里,关于杀人的法律适用于什么人呢?另外,还有没有什么法律是不把奴隶除外的呢?  相似文献   

5.
近期,一种新型的作案用攀爬工具现身昆明市,且有逐渐蔓延趋势,为便于同行在勘查中注意鉴别和掌握其勘查要点,特将此工具的基本情况和勘查要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国内有关中国法制史方面的教材、专著、参考资料,在论述我国夏、商、西周的法制时,大都是说“奴隶制法律的锋芒是对准广大奴隶的”;“为了压服被俘虏的奴隶,才制定了刑法”;“商、周两朝刑律,主要用于镇压奴隶”;“西周法律的锋刃,无疑是对准广大奴隶”。微有不同的是在奴隶两字前边或后边加上了平民。有一篇关于争论法的阶级性的文章,不仅支持上述论点,并且说“使奴隶处于非人地位的是法律”。对于上述种种说法,个人不敢苟同,特提出以下意见。一、奴隶社会使人成为奴隶的(即使奴隶处于非人地位)是经济关系而不是法律。奴隶主迫害奴隶,需不需要由奴隶制国家司法机关动用刑法,与奴隶社会“使奴隶处于非人地位的”  相似文献   

7.
宗华 《政府法制》2011,(3):57-57
人殉,简单地说就是以活人作为死者殉葬品的葬俗,以卑者殉尊者为常见。在中国古代帝王死后,人殉比较普遍,秦始皇赢政死后,殉葬者数量惊人,大概创造了历史之最。但在汉朝以后,此恶俗慢慢消失了,至唐朝则已非常罕见,接近废除。但到明代却死灰复燃,这古老的葬俗由此再添一层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8.
法律是一定社会的法律,它以生活在一定社会的人以及由这些人构成的社会关系作为调整对象。法律上的人是现实中的人的反映,是法律对社会实践中的人的认可。从法哲学上说,只有独立的意志存在才是人,也才是法律上的人。对此,我们可以从罗马法上得到印证:奴隶是主人的财产,奴隶的意志受奴隶主意志的支配,奴隶不能作独立的意志存在,因而奴隶不具有人格,不是法律上的人。那么,“植物人”没有意志,没有了人的思维,为何他仍是法律上的人?这是因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在观念上仍把“植物人”看作是人,并认为其具有与常人同样的目的和思…  相似文献   

9.
王勇 《法学家》2002,(5):92-95,81
一、特许经济的历史发展和法律特征 特许经营作为国际上风行的经营方式,已被证明为是适合市场经济规模化、全球化、资源配置优化的一种方式。西方有人称之为“本世纪最有活力的经营方式”。特许经营又称特许专营,特许连锁经营,它源自法文Franchise,原意为免于奴隶、苦役的身份,演变至今引申为特入场人的一种特权。现代的特许……  相似文献   

10.
闵文 《西部法苑》2003,(8):56-59
大约四五十万年前。人类发明了火。人们用火烤熟肉食,用火取暖抗寒,用火炼铜炼铁制造工具。用火防止野兽的袭击,火使人们在和大自然斗争中,处于比其它生物优越的地位。从此,人猿相揖别.人类成为大自然主宰,荣为万物之灵。然而,燃烧的音符,却有一种天籁神力,它对人类灵魂的吸引力,是无与伦比的。  相似文献   

11.
电子物证检验中常用数据恢复工具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电子物证检验中常用的数据恢复工具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在对数据使用不同破坏手段的条件下进行数据恢复。结果每种数据恢复工具有其自身特点,不同工具在不同条件下有其使用优势。结论在实际案件检验中,应该根据不同的需要,结合每一种工具的特点,灵活的、有针对性地选择,甚至可以把几种工具结合起来同时使用,以提高检验效率。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爆发后,东北也是政局动荡,这时候的张作霖已是关外练兵大臣,赏戴花翎。朝廷如此皇恩浩荡,就指望着张作霖能知恩图报。 张作霖从来不是大清朝的忠臣。眼见剑清王朝气息奄奄,他才不会殉葬呢:“妈拉个巴子,这江山姓爱新觉罗,又不是我老张家的。”  相似文献   

13.
李亭 《天津检察》2009,(3):74-74
九十年前,一群爱国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我记得”五四宣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此强暴欺凌我,压迫我,奴隶我,牛马我,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乎?”响彻华夏的宣言,今日听来仍让人热血沸腾!五四运动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唤起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一部以政治斗争为主题的古典小说。它描写了三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狗咬狗的倾轧争斗;贵族青年叛逆者对封建道统的大胆挑战;受着重重压迫的奴隶对封建主义的勇敢反抗。在这三组矛盾中,奴隶和主子的矛盾,处于主导地位。由于奴隶们的勇敢反抗,“四大家族”无可挽回地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5.
韩伟 《法制与经济》2009,(10):82-84
西塞罗基于理性主义自然法的理论基础,深刻论证了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这是人类社会政治法律思想历史上的一次飞跃,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在相当程度上,这一思想对于罗马后期的奴隶解放,促进万民法的发展和市民法的改革等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已于1994年12月29日颁布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监狱法。它的颁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为监狱正确执行刑罚,有效地惩罚和改造罪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监狱作为阶级专政的工具是随着阶级的出现,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我国监狱产生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4千余年来,历史上先后存在过奴隶帛、封建制和半殖民地半封建制三种不同类型的监狱。这三种监狱尽管专政性质和管理制度各不相同,但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是少数剥削者阶级镇压广大人民群众的暴力工具,并且采用野蛮粗暴的方法管理犯人。新中国的监狱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既不同于旧中国的监狱,也不同于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7.
庄贝 《警界科海》2004,(3):50-51
头盔是用于使头部免受伤害、减少在战斗中伤亡的一种单体防护装具。用于防护头部的工具古已有之,如古代的胄、首铠等,主要是用藤条、皮革和铜、铁等材料制作的。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都加强了防护装具的探索与研究,头盔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相似文献   

18.
股票期权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将这一工具借用到企业管理中来,形成一种对企业管理层的激励机制,被称为“股票期权计划”。它是指企业通过与其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约定在将来可以以一定的价格购买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以达到企业管理层的收入与其业绩挂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李黄骏 《研究生法学》2007,22(2):116-122
"阳光将只照耀自由人的世界的时刻将来临,人们除理性之外不承认任何主宰,那时,暴君和奴隶,教士和其愚昧或伪善之工具均不复存在,除非是在历史的过去或舞台上。活到破晓之日将无比幸福,常保青春才是极乐世界!"——孔多塞罗伯特·达尔在其著作《民主及其批评者》中提出"民主的三次转型"的概念。而第  相似文献   

20.
刑事审判程序价值论(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审判程序价值论(上)陈瑞华一、引言长期以来,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法学理论对于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问题基本上坚持了工具主义的立场。①工具主义又可称为"结果本位主义",它在哲学上属于功利主义的一个分支。作为一种思想学说,程序工具主义理论坚持认为,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