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标准的著作权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准可以构成著作权法上的作品,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是具有立法、行政性质的正式官方文件,不应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与强制性标准一样,推荐性标准也不在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之内.标准制定机关对标准不享有著作权,标准出版者也不能取得著作权法上的专有出版权.标准出版者获准发布标准,本质上是行政行为而不是经营行为.法律没有设置经营标准的行政许可制度,出版者经营标准的权益可受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标准的著作权和专有出版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制性标准是技术法规,推荐性标准是行政性文件,均不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但这与国际标准享有著作权并不相悖。企业标准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通过授予特定出版社对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享有专有出版权不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即使允许就这些标准的出版设立行政许可,也应当允许符合条件的出版社依照法定程序获得上述许可。这种行为的本质是国家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滥用行政权力,制定了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章,从而排除了标准出版领域有效竞争的垄断行为。我国企业标准、国际标准的专有出版权的行使,属于著作权人行使其著作权的应有之义。我国相关的规章与行政许可法、反垄断法、著作权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应及时修正。行政机关应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董炳和 《知识产权》1999,9(1):31-32
一、我国法律对专有出版权的规定 我国法律对专有出版权的规定主要表现在著作权法第四章第一节(图书、报刊的出版)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章的相关条款中,其中最主要的是著作权法第30条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39条。 著作权法第30条是关于专有出版权的集中规定,共有两款,第一款的内容为: “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在合同约定期间享有专有出版权。合同约定图书出版者享有专有出版权的期限不得超过十年,合同期满可以续订。” 这一款规定首先确认了出版者对由著作权人交付其出版的作品所享有的专有出版权,同时规定了出版者享有专有…  相似文献   

4.
专有出版权是基于作品的出版而产生的,作品而言,其专有出版权也体现在通过对所选择、的汇编作品与在先出版的汇编作品存在一定差异,相似,且足以替代在先出版的汇编作品市场地位,出版权权利范围内。其权利价值主要通过对出版市场的占有来体现。作为汇编编排的内容来占有该范围内的出版市场上。即使在后出版但只要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与在先出版的汇编作品实质则在后出版的汇编作品落入了在先出版的汇编作品的专有  相似文献   

5.
论著作权法上的出版者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者权是我国著作权法上规定的一项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其性质属于邻接权。它不同于出版权或专有出版权 ,出版权是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的权利 ,专有出版权是一项合同权利 ;也不同于制版权 ,后者是针对无著作权或著作权期满的作品而言 ,不是与著作权相关的权益。出版者权是出版者在出版作品过程中对其自身所投入的创造性劳动产生的邻接著作的权利 ,其内容不含装帧设计 ,仅指出版者对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所享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为维持国际油污损害赔偿机制长期不发生实质变化,国际保赔协会集团起草了两个油污协议.介绍了该协议起草的过程和主要内容.指出目前这两个协议与中国水域发生的油船油污事故的索赔没有任何关系,为此需要中国政府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监狱质量管理体系具有权威技术依据和成功的范例 ISO是国际化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简称,作为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编制的一族国际标准,ISO9000标准族自1987年公布以来,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采用,目前有150多个国家同等采用为国家标准,中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也已决定将该标准族等同于中国国家标准,所赋予的标准编号分别为:GB/T19000-2000;GB/T19001-2000;GB/T19004-2000;GB/T19011-2003.  相似文献   

8.
2000年11月15~16日,受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委托,由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以下简称"国标")起草小组邀请公安、法院、保险、司法、大学、研究所等单位有关专家学者,召开了公安部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以下简称"部标")有关问题研讨会.会上专家学者就"部标" 颁布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就如何修改提出了建议. 各位专家学者的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见解深刻,对作好"国标"的起草和日常伤残评定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劳动法》的制定过程 中国《劳动法》的制定,经历了中国立法史上不多见的两个起草阶段。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指出。应尽快制定“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等”。原国家劳动总局传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文件后,决定组织力量起草《劳动法》。  相似文献   

10.
李建  陈培勇 《中国法律》2008,(6):17-18,72-74
一、制定之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於2007年6月29曰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曰起施行。《劳动合同法》作为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从起草、审议到公布施行,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