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现增长态势,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手段多样化等特点。司法实践部门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已经开始积极探索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措施,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性保护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试论未成年人处置的宽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的相继出台,人们越来越关注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问题,开始建构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等全方位的保护体系,在实践中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笔者认为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的重要特点。“宽容”一词源于《荀子·非十二子》:“遇贱而少者,则修告导宽容之义。”意为宽恕能容人。因而所谓处置的宽容性,就是指在追究法律责任的过程中和法律责任的适用上,采用较宽恕的法律标准和较容人的适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姜慧琪 《法制博览》2023,(9):118-120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听书替代传统阅读。然而我国目前尚未有法律条文直接规制有声读物,面对司法实践中错综复杂的问题,应尽快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研究并学习国际已有立法,明确朗读行为及制作有声读物的法律性质、合理使用条件,明确涉及的著作权相关权利,规范有声读物授权等方面,确保其合法、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司法的行政干预,方式越来越隐蔽。“让司法的归司法”,需要打破一些领导干部身边庞大的权力市场。  相似文献   

5.
审判官评判证据,乃审判官根据其学识、经验所得客观之认识也。故在自由心证,审判官之确信系根据客观之原因,并非根据其主观之意志,任意判断,毫不受证据法则之拘束。①——民国法学家,周荣认证,是法官对证据的证据属性和证明力的审查认定活动。我国法官的认证活动采行自由心证主义,但是自由心证并非无限制的心证,法官对证据进行的审查判断及认定,"须依证据法则及其他一般之法则,以求对某项事实之确信"。本文以刑事案件的法官认证活动为研究背景,关注法官对证据能力的审查判断规则,以期对今后的司法审判活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席典玉 《法制博览》2013,(5):150-152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反映,其背后是公众价值评判体系的反映,舆论监督就是公众用舆论的威慑力来监督公权力的行使。在司法领域,则体现为对法律适用和司法公正的监督。在新媒介环境下,舆论监督更是以其特有的个性影响着司法公正,这既推动着国家的进步,但也由于舆论监督力量的过于强大对司法也产生了干涉。如何让舆论监督与司法更好的互动,实现两者的双赢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解决超期羁押的思路:保释、取保候审还是协商性司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超期羁押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不仅大大限制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程序性权利,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被告人的实体权利,鉴于此,如何解决超期羁押就成为司法实务部门与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实务部门的思路是进行运动式治理——开展“超期羁押大检查”。学界所提出的思路涉猎广泛,本文在反思保释、取保候审在解决超期羁押问题局限性的基础上,认为扶持协商性司法的良性发展才可能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8.
樊亚茹 《法制博览》2023,(21):36-38
进入信息时代后,证据在诉讼中更多以电子存证证据的形式表现,相关纠纷也日益新型化。理论上来说,电子存证证据真实性可从数据、载体和内容三方面解读,司法实践中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技术之可靠、平台之合法和证明之充分上,法院也主要从这三方面进行真实性审查,但证明的充分性难以实现。在司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类型化的分析方法,从覆盖电子数据全生命周期和部分生命周期两大种类适用类型化的真实性审查标准和规则,最后将法与技相融合,通过二元化的审查标准对电子存证证据的真实性进行司法认定,最终构建符合司法实践和理论要求的审查规则,以规范电子存证证据的司法运用,完善在线诉讼规则和互联网司法裁判体系。  相似文献   

9.
对于未决羁押折抵刑期的判断标准,当前理论与实践中主要存在程序关联说、事实关联说、综合关联说等路径主张。程序关联性折抵对于羁押条件的非限制性易造成实践中羁押权的滥用,有悖于刑期折抵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其所蕴含的权利事后救济理念亦与刑事法自由保障观相冲突。事实关联说则因判断标准模糊易引发刑期折抵的司法操作混乱,且可能导致刑事责任的不当加重,造成犯罪人无辜承担司法过错的不利后果。综合关联判断路径则对程序关联说和事实关联说的弊端兼而有之。对于未决羁押可否折抵刑期的判断,必须在厘清刑期折抵性质定位的基础上,秉持司法限缩与人权保障之立场,以定罪处刑事由与未决羁押是否存在因果实质关联为根据,既而得出妥当结论。  相似文献   

10.
少年司法为应对未成年人罪错,避免报应性司法的负面影响而从现行刑事司法中独立出来。构建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司法,在突出其综合保护的同时,仍需回归科学应对未成年人罪错的初衷。检察机关的检察职能兼有行政性、司法性和教育性特征,由检察主导未成年人司法更具优势。而更好发挥检察主导则必须依托职能创新未成年人检察措施,推动罪错处理的一体化,并通过向前和向后延伸促进社会支持体系等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