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钟嵘所著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专论五言诗的专著 ,在我国诗歌理论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书中提出的“滋味”说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南宋严羽著《沧浪诗话》 ,提倡“别才别趣” ,正是受钟嵘影响的一个明显例子。  相似文献   

2.
乔媛媛 《学理论》2012,(31):150-151
左思、陆机皆是西晋诗坛的代表人物。钟嵘《诗品序》云"陆机为太康之英"。为何产生洛阳纸贵效应的左思没有得到"太康之英"这顶桂冠呢?笔者从出身、仕途、容貌、性格、才气等若干方面分析左思与陆机的不同。综观各个方面,左思都比陆机略逊一筹,称陆机为太康之英实不为过。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27)
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诗人。他对中国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他的诗歌《星期天早晨》中描摹了大量意象,意象并置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诗简约凝练、画意盎然的特点。中国山水画强调心理空间以及想象的重要性,而史蒂文斯也曾论述过"诗画统一"的观点。从格式塔心理学和它的一个分支拓扑心理学角度切入,并利用心理空间隐喻的特点,来解析《星期天早晨》中的中国元素以及读者读这首诗歌时被赋予的美学体验。  相似文献   

4.
孔令环 《学理论》2010,(18):184-185
余光中是当代一位著名的诗人,对杜甫的诗歌和人品都极其推崇。他的诗歌中多处引用、化用杜甫诗句,长诗《湘逝——杜甫殁前舟中独白》以一位诗人之心潜心听取另一位伟大诗人的暮年心声,扫描杜甫一生的遭际,为杜甫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写意画,表现出杜甫对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关春 《民主》2013,(12):58-60
近日,我读了由民进贵州省委会委员、贵州省诗人协会秘书长郭思思创作的《中国诗歌地理:郭思思儿童诗选》(以下简称《诗选》)。该书是贵州第一部关注留守儿童的诗集,并荣获了2013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CCBF)“金风车”最佳童书奖和贵州省文学专项奖。拜读后,我蓦然想到一个成语“妙不可言”。这并非溢美之词,而是《诗选》实至名归。我以为,其妙处至少体现在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李红岩 《理论导刊》2008,(2):126-127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而唐代又是诗歌的海洋.贬谪诗人大量涌现及其辛勤创作,是唐代文学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唐代诗歌魅力丛生的原因是唐代诗人所创造的独特的意泉和意泵群.  相似文献   

7.
以陈祖言《张说年谱》及傅璇琮主编的《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为基础,参考《张说之文集》及《全唐诗》中张说等人诗歌的排列次序,并结合有关史料,对张说及其文人创作群在岳州的诗歌创作进行全面系年,以此还原此文人集团在岳州创作诗歌的盛况,以补《陈谱》及傅《编年》的不足,从而使研究者对张说及其诗人创作群的岳州的诗歌创作有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王庆 《学理论》2012,(21):165-166
在诗歌翻译中,郭沫若提出了著名的"风韵译"翻译理论,该理论以意译和归化策略为导向,以读者接受为基准,诗人译诗,以诗译诗。并以郭沫若最后的译作《英诗译稿》中的译诗为例,表明"风韵译"在其翻译实践中,增强译诗的可读性,力求让读者接受到原诗的神韵意境,彰显郭沫若在中国诗歌翻译史上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盛唐是诗歌颇为繁荣的阶段,尤其是王维、李白等一些极富有个性的天才诗人的出现,使诗坛辟开了一个新的时代。当我们在赏析该阶段众多名家诗品时,不由不对其中独辟蹊径抒发情感的王昌龄诗产生浓郁的美感。王昌龄,字少伯。其诗历来研究不多,但这并不能否定其在盛唐诗坛上的应有地位。王  相似文献   

10.
谢冕曾在《中国当代校园诗人诗选》一书的序言中给校园诗歌下这样的定义:“校园诗歌一般指作者为大专院校学生时创作的诗,此类诗,有的称学院诗,有的称大学生诗。名目殊异,所指则一,且它的创作群体始终呈现一种松散的、不稳定的,而且是绝对流动的状态。”因此,我们所指的当代校园诗歌是指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在高等院校学习的大学生所创作的诗歌。  相似文献   

11.
李良勇 《学理论》2010,(10):160-161
钟云舫和柳亚子同为清末民初爱国主义诗人,启蒙主义思想家,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诗歌都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放歌行》是钟云舫思想最成熟时期的作品,而《放歌》是柳亚子向清朝统治阶级的宣战书。两人同是"放歌",钟云舫悲壮且豪放,柳亚子悲壮却顿挫。两位诗人与两篇作品的比较,真值得无限回味。  相似文献   

12.
王蓓蓓 《学理论》2013,(20):192-193
盛唐刚健豪迈的诗风,在安史之乱后转向了清雅纤细,作为这一时期重要诗歌选本《中兴间气集》,其"理致清新"的诗学倾向集中反映了此时文学风尚的转移。"理致清新"的诗学追求重要表现之一便是对郎士元诗歌的选取。郎士元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不大,但其诗歌契合了中唐诗歌的审美倾向和高仲武本人的诗学偏好,以致《中兴间气集》选录了较多郎士元的诗歌。  相似文献   

13.
白杰 《学理论》2009,(17):179-180
作为新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路玉香对改革开改以来中国乡村生活的变革发展予以了真切而深刻地关注,诗歌既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又饱含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诗集《诗苑鸟语》将时代精神与乡村生活紧密相拥。将道德诉求与艺术技法浑然交融,诗风朴实而灵动,不仅集中体现了新田园诗歌的艺术特征,更以厚实的文学实绩有力推动了当下新农村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庄申 《学理论》2013,(21):191-192
被誉为"诗仙"的李白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飘逸豪放,洋溢着浪漫主义情怀,在中国乃至世界诗歌发展史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作品英译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法。自18世纪以来,李白的诗歌不断地被中外译者译成英文,许多翻译家也在为李白诗歌的翻译过程中创造出许多生动传神的译作。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21,(2)
正这是一段通过文学构建起的素未谋面的情谊;这是一段令人感动的文坛佳话;这是一位诗歌爱好者对一位诗人作品的真诚审美散论;这是一位诗人对普通读者有温度的尊重……2020年12月29日下午,一场特殊的新书发布会"一部书稿的前世今生——《赵丽宏诗歌审美散论》暨研讨会"在静安区图书馆新闸路馆海关楼赵丽宏书房举办。由静安区图书馆编辑整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赵丽宏诗歌审美散论》,是作者张平治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带病坚持完成的遗稿。书稿的背后是一段温暖的文坛故事。  相似文献   

16.
欧造杰 《学理论》2012,(9):71-72
托马斯.艾略特是西方现代著名的诗人和批评家,他的诗学理论被介绍到中国八十余年,对中国特别是新时期的诗歌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这些艾略特诗学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同时指出其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具有先锋意味的青年诗歌运动,萌发于“文革”后期的“地下诗歌”及其民间文学活动,1979年民办文学刊物《今天》的创办为其正式开端,至1989年告一段落。其间活跃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连接的两代人。对前一代人的称谓有“朦胧诗派”、“《今天》派”等;对后一代人的称谓有“第四代”、“新生代”等,“代”的划分因起点各异,是否科学历来有所争论。名称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对两代诗人文化命运的透视,揭示出当代中国青年诗歌运动的内在精神,为更年轻的一代人起而越之提供食粮。以下的对话录为我们反思历史的足迹,又开辟了一个视野,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8.
尹根德  阮小娟  覃玖英 《学理论》2013,(24):173-174
和美国深度意象派的其他诗人一样,詹姆斯·赖特在他的诗歌创作生涯中也经历了一种全新的转变。这种转变同时体现在诗歌主题和诗歌的创作风格上,只不过体现在诗歌的创作技巧上甚于诗歌的主题上,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转变并没有自始至终贯穿诗人的整个后期诗歌创作,也就是说,实际上在诗人的后期诗歌中无论是在诗歌主题上还是在诗歌的创作风格上都仍然或多或少保持着早期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杜甫是盛唐向中唐转折过程中出现的伟大诗人,对中唐及其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柳宗元作为元和时期著名的诗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杜甫的影响。柳宗元诗歌不仅受到了杜诗的史诗品质的影响,其诗歌的风格、创作手法、语言等也都与杜诗有着一定的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20.
熊焱 《民主》2013,(7):60-61
叶芝有一首诗,叫《随时间而来的智慧》。用它来形容写作,颇为恰当,这种随时间而来的智慧,便是在写作进程中所获得的领悟力和感受力,一种在写作中不断地自我修炼的情怀和心胸。一个智慧的诗人,又必定是一个有着强烈的时间感的诗人。我之所以要强调时间感,是因为杨章圣曾经离开过诗坛一段时间。但一个真正的诗人,无论白云苍狗,世事如何变幻,他(她)对诗歌的热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