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是父母的孩子,更是社会的孩子,国家的孩子。 今天,我们在爱国相遇,你就是爱国的孩子,党的孩子,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创造》2012,(4):109-109
与孩子得高分,父母发奖金的做法不同,美国的家庭是孩子做家务,父母付报酬。他们从小就把一些家务分给孩子,并与孩子一起讨价还价,定好价钱,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当然,家务干不好,也要扣钱。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资讯     
《民主与法制》2014,(13):42-43
[孩子在香港街头小便大陆夫妻与港人发生激烈冲突]因为着急,孩子街头小便,有港人拍照,遭孩子父亲抢走相机和记忆卡。孩子父母和拍照香港青年发生冲突,母亲反复强调:“洗手间排队,孩子着急我怎么办?”警察到场调查后,父亲无条件释放,母亲涉嫌袭击被捕,准保释,5月中需到香港警局报到。此事引起网友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4.
当今,孩子的学习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为了孩子,家长几乎想尽了办法,倾尽了心血,正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由于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科学,家庭教育陷入了误区,所以,孩子的学习情况仍不尽如人意。那么,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5.
姜波 《中国减灾》2011,(10):54-55
2007年3月21日,某幼儿园一名四岁的孩子因为吃包子时受惊吓发生哽噎,结束了幼小的生命。 事发当天上午11点左右,某单位幼儿园的餐厅还没到开饭时间,三个孩子不知怎么窜到了餐厅。看到桌上摆着一盘盘香气诱人的小包子,其中一个孩子禁不住抓起一个包子就往嘴里塞,这时旁边有个小朋友喊了声“陕跑啊!老师来了!”这个孩子连吓带噎,没跑两步就倒地,痛苦不堪。老师来后发现孩子脸已憋紫,抱起孩子就往医务室跑,在路上孩子就没有了呼吸,老师不会急救措施,终究回天无术……  相似文献   

6.
来到位于普陀区曹杨花苑的金果果幼儿园时,正逢孩子人园,门口站着一排老师,笑吟吟地喊着孩子的名字,从父母的手中接过孩子的小手。孩子活泼的身影和一声声稚嫩的“老师早上好,爸爸妈妈再见”,幽静的小区变得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7.
《当代广西》2011,(8):59-59
在德国,孩子生下来后,父母最需要做的是两件事,一是教育孩子学会自立,二是教育孩子从小有爱心,进行“善良教育”。  相似文献   

8.
亦夫 《八桂侨刊》2005,(1):47-47
一位教师,教的是一群患有先天性残疾的孩子。她讲到“幸福”这个词的时候顿住了,因为那些饱受不幸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关于幸福的体验。后来她将孩子们分成面对面的两组,一组是失明的孩子,一组是聋哑的孩子。失明的孩子说,最幸福的事是见到阳光,聋哑的孩子打手语“说”,最幸福的事是听到声音。后来,在她的传递下,两组孩子互换了答案。孩子们终于知道,  相似文献   

9.
还不到四十,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整天为孩子读书奔忙,或陪读,或辅导,或请家教,或找老师补习。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关心孩子的学习天经地义。但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人生追求,放弃了自身的继续深造与学习,乃是认识的误区。这个认识误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会泽县大桥乡大桥村先后发生兄弟俩杀死自己妻子的血案,两兄弟6个尚在上小学的孩子目睹了父亲残杀母亲的经过,心理受到严重打击。6个孩子的境遇牵动着很多昆明市民的心,一个又一个志愿者从省城来到大桥村,他们用细微的爱抚慰孩子,引领孩子走出了心灵暗室。  相似文献   

11.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前半句我觉得并不尽然,后半句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学生有着天然的向师性,特别是智障孩子.把老师的言行奉为准则和标准。好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开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闭口就是“这是老师让我做的”。在孩子眼中,老师是真理的化身,老师的一言一行就成了孩子效仿的对象,都会对残疾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人     
《台声》2011,(8):50-51
我的孩子有强烈的收藏癖好。皮球玩烂了,线松脱,填充物外露,仿佛筋疲力尽的沙场将军,孩子说,得留下。汽车玩瘸了,缺轮胎、车门,俨然寿终正寝,孩子偷偷摸摸到阳台,在一大袋回收物品中,悄悄挖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早熟、早慧孩子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吸引众多眼球,比如倒背三字经的神童、幼儿园孩子模仿主持《新闻联播》、青少年航天学员制造卫星等。孩子天性有异,自然发展本无错。  相似文献   

14.
若星 《民主与法制》2014,(2):62-63,51
结婚后,没有生育过孩子的黄璐莫名其妙地当了妈,原来丈夫刘平背着她婚外生子,所生孩子还登上户口本占据了一席之地。是可忍孰不可忍,黄璐和刘平最终分道扬镳。离婚了,刘平与她没有了瓜葛,可这孩子仍然与她“藕断丝连”,她无法撇清与孩子的关系,而这不仅关乎她的声誉,更关系到她再婚后能否享有合法生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若星 《民主与法制》2014,(21):62-63
女大学生与校外男子坠入爱河,发觉怀孕之时,男友已离她而去。本来打算流产,可因为身体原因,她最终生下了孩子。孩子出生了,前男友冒出来,争夺孩子的抚养权,一场特殊夺子战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6.
短信刚刚发出,马上就有了回复:录取待审。接着一连串的短信纷至沓来,几元钱的信息费又被扣去。从孩子高考结束到现在,仅查询孩子的分数和录取情况,至少已花去我20元的信息费。和我一样,有孩子参加高考的家庭为了及时获得孩子考试和录取情况,几乎都花去了几十元的信息查询费。  相似文献   

17.
有许多沉浸在对孩子教育的烦恼之中的父母们,应该常常问自己:什么对孩子重要。如果家长连这一点都未弄清的话,孩子不可能有幸福的将来。我们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如果他们有能力必将是满怀希望地将最理想的计划安排在孩子身上,但在这些努力即将开始的时候,我们必须冷静下来,认真仔细地思考一下,我们为孩子所制定的教育规划是否存在着问题。父母们在不辞辛苦地教育孩子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孩子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到中国南方一些城市走了走,见到不少年轻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大多在5岁至15岁之间。谈起自己的孩子,他们愁容满面,说天天忙于送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学音乐、学英语、学钢琴、学书法。补习班五花八门,占去了孩子晚上和周末休息的时间。父母们苦不堪言,孩子们也疲惫不堪,美好的童年、孩提时代的童趣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9.
六种不同家庭教育方式的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型家庭、在民主型家庭中,“给予孩子发展兴趣爱好的自由”的占873%;“常常对孩子表示信任”的为84.6%;“即使孩子考试失败了,也给予孩子热情的鼓励”的占83.2%.“经常和孩子交流对各种事情的看法”的占79.9%,民主型家庭的孩子,大都表现出健康人格,能够较好地自我接纳,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的自信心。溺爱型家庭。在这种家庭中,“孩子在我们家是最重要”的占74.1%;“宁肯自己省一点,也要满足孩子”的占71.3%;“条件好了,在物质上要尽量满足孩子”的占60.8%。此外.38%的家长说,“只要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保安》2014,(12):79-79
编辑老师:何女士住在某市郊区的一家妇产医院待产,产科检查一切正常。3日后生下一子。医生在对孩子检查身体时,发现孩子左锁骨骨折,左臂丛神经麻痹。医院给孩子进行了治疗。一周后,何女士出院,医院却未向其告知孩子的病情,也未向其交代出院后孩子需要继续治疗。何女士随后出院,过了3个月后才到医院复查,发现了孩子的病情,并到儿童医院进行治疗。此事经鉴定为二级医疗事故。后何某将为其接生的医院告上法庭并要求赔偿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