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自我教育的四种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宁 《学理论》2009,(26):118-119
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和方法,而自我教育能力则是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保障,重要的自我教育能力有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情感体验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这四种必备能力构成了自我教育的基本能力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2年清华大学"中国城镇化与儿童发展调查"数据,考察城乡之间的健康认知回报效应及家庭资源影响认知效应。结果显示:在语文认知能力上,虽然农村儿童的健康认知回报显著大于城市儿童,但无论城乡,健康对儿童语文认知能力的作用都可以被其他家庭资源所替代;在数学认知能力上,健康认知回报在两组儿童中差异不显著,但在农村儿童组中,其他家庭资源无法替代健康对认知的作用,城市儿童则可以被替代。据此,在促进农村儿童认知发展上,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公共健康和学前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还应注重培养家庭养育策略,从而缩小健康和家庭资源上的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3.
王喜 《学理论》2013,(23):363-364
文化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文化环境正处在一个开放、复杂和动态的体系中。受全球化、网络化以及大众文化迅猛传播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遭遇着深刻转型冲击。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优化措施有三:加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与创新;建立健全思政教育文化环境的制度和法律支撑体系;深度开发和整合思政教育文化环境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庭审实质化改革要求提高裁判者认知力水平。在实体法维度上,裁判者的事实认知是基于证据信息之关联性进行融贯论事实建构的过程,法律适用则受语言规则制约和社会因素影响,这些都对认知力提出了本质要求。在程序法维度上,存在承办制下合议案件认知力配置问题、参审制下法庭认知力结构问题、院(庭)长审签裁判文书制下裁判者认知效能受阻问题,以及庭审形式化下认知力受限等问题。而从职业培养维度观之,则存在法学实践教育不足、职业培训制度失范等问题。这些都导致裁判者认知力缺乏长效提升环境。为此,有必要从司法责任制入手改革认知力资源运用结构、从庭审实质化入手改革认知力信息渠道、从法学教育和法官职业培训入手改革认知力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5.
高职新生班会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针对"90后"高职新生的生源构成、思想行为、主体心理、入学环境等特殊性,提出强化高职新生班会入学教育的"六个认知"如下:强化高职新生专业技术知识学习的认知;强化高职新生团队意识的认知;强化高职新生服从管理意识的认知;强化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强化高职新生新媒体工具化的认知;强化高职新生素质发展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资源、环境问题已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地质工作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地质人才就成了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同时也对地质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的地质教育应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形势的路线,培养出有实力的地质人才来建设祖国。从资源、环境现状,地质人才市场及当前地质教育入手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地质人才不能满足市场以及地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干部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干部教育要充分发挥政策、理论、信息资源以及发展环境等优势。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以往研究相对忽略了学校中班级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本文采用分层线性模型对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我国初中学校中班级环境对学生教育期望的影响以及影响班级环境的因素。研究发现,班级环境对学生教育期望影响显著;学校资源、班级学生来源,特别是班主任的性别、学历以及教龄是影响班级环境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我国教育政策改革应重视班级环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影响班级环境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年基线数据,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前教育获得的影响以及学前教育对青少年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学前教育获得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有关,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其子女更可能接受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个体能力的发展存在长期效应,与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相比,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在认知能力(认知测试得分和学业考试成绩)和非认知能力(自我效能和社会交往)方面均有更好的表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既通过学前教育间接影响个体能力发展,也会对个体能力发展产生独立的直接作用。由于学前教育在个体生命历程中会产生持久影响,因此通过一系列制度改革保障学前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对缓解社会经济地位不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1,(6)
要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性,就需要认识到这种信仰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因为这种挑战中蕴含着问题解决的理念和思路。应对这种挑战的条件和路径在于,一是对价值竞争所塑造的多样性价值信奉背景有清楚的认识,这意味着信仰教育可能遭遇到教育对象复杂的前价值认知状况的影响。二是树立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又是信仰的价值认知,突破对信仰认知的封闭化认知,这是激发教育主体价值认知兴趣、促进价值需求感、建立马克思主义整体视野与个人生命意义之间价值关联等方面的重要条件。三是注重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者的培养,全面提升这一主体的素质能力和人格品质,这是发挥好教育者价值示范作用的核心条件。  相似文献   

11.
武军 《各界》2010,19(1)
幼儿美育是培养幼儿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以具体形象的事物启迪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的特点,易为幼儿所接受.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村幼儿园常常忽略身边资源,盲目追求城市化,千篇一律地照搬照学大城市幼儿园的理念和方法,丢掉了广阔农村的大好资源,没有了自己的特色,致使农村幼儿对那些脱离生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缺乏热情.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4)
在互联网环境逐渐扩大的影响下,自媒体环境随之迅猛成长,作为一种新兴力量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特别是为大学环境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认知、教师团队和教育模式等都带来强烈冲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者的权威、教育活动的实施和教育对象的引导都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应该从这些方面加强建设,积极推动自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对高职院校图书文献资源建设也就提出了新的挑战.要认知高职教育特点,调整文献资源配置方向;加强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不断满足科研、教学需要.  相似文献   

14.
邱荷 《学理论》2011,(24):1-3
认知环境、认知主体、认知思维的改变,要求我党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必须实现认识上的创新。要确立人民群众在接受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上,要重视理论教育,但更要注重用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15.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学习型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网络环境下高校用户信息需求更具专业性和个性化,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是探求信息环境下提升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新模式新方法,是信息素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调研大学生的需求和对信息的认知,密切与教师合作,建立稳固的信任关系和科学评价体系,不断提升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7)
文章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中认知过程维度为分类指标,选取2010-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认知分类并统计各认知能力水平结构分布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试题比较侧重考查记忆、理解、应用等低阶认知能力,对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认知能力考查力度不足,因而提出建议如下:加强高阶认知能力水平测评,关注创新能力的考查;加大专业课考查力度,拓宽专业课考试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环境协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通过整合协同治理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构建“目标—政策—资源”地方政府环境协同治理能力三维分析框架,并结合H市环境治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标协同维度存在时间和主体两个子维度,在时间子维度上要实现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间协同,主体子维度上要加强政府内外多主体目标间协同;政策协同维度包括纵向和横向协同两个层面,在纵向上地方政府应与中央政府实现政策协同,在横向上环境政策应与经济政策及其他相关政策保持协同;资源协同维度涵盖人、财、物以及信息资源的协同,人、财、物协同提供基础支撑,信息协同提供数据支撑,从而增强协同治理能力。因此,地方政府应从制定区域协同目标、提高政策协同度和加强信息化建设等路径提升环境协同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体验——选择模式”与大学生政治观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考察大学生政治观形成的心理机制,人们侧重于分析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几个环节,认为诸环节的矛盾运动形成大学生的政治观,即“知情意模式”。历史地看,在教育环境相对封闭、社会政治信息单一化的情况下,高校通过系统教育,即可形成大学生的政治认知,经过认知等诸环节的矛盾运动便可初步促使大学生政治观形成。然而,随着教育环境的开放性增强、社会政治背景的日益复杂化、多元化政治价值文化的冲击以及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至今,作为教育组织的学校大致经历了封闭的人际关系网络、开放系统模式、制度主义模式三个研究阶段。对制度主义模式的教育组织分析后发现,新旧制度主义在教育组织的定义、组织环境和制度化这三个方面有很大分歧,分歧的根源在于社会学行动理论中认知转向的出现。这种认知转向昭示着实践行动理论的出现,而正是实践行动理论推动教育组织研究进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关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这一重要议题,从制度资源供给与获取的视角聚焦相关创新人才培养政策。通过面向全国16所高校的抽样调查,分析高校现有制度资源环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校制度资源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教师资源与设备资源提供了基础性支撑,而课程资源则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主观认知。然而过细的培养计划对学生造成选择约束,限制了学生依据自身兴趣开展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