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刘玉霞 《团结》2005,(3):23-26
所谓台湾问题,一是指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这是台湾问题的本质;二是指台湾问题是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问题。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干涉是台湾问题形成今日之局面并迟迟难以解决的外因;三,现今台湾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以及“台湾独立”的斗争。由来国民党政权败退到台湾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在大陆战场节节失败、内部被逼下野的夹缝下,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后退之所。他接受历史地理学家张其昀的建议,苦心经营台湾,欲把台湾作为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李楠 《瞭望》1987,(49)
美国某些国会议员插手别国的内部事务习以为常。过去记录累累,今天仍然一犯再犯。对中国,他们一向双眼盯视西太平洋上的宝岛台湾,干过不少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最近两三个月来,他们又转向世界屋脊西藏,兴风作浪。 这些议员先生们就他们心目中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冷战后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统一 ,不放弃统一 ,是两岸关系的根本问题。冷战结束后 ,美国在“一个中国、双轨政策”框架内推行维持台海现状、两岸不统不独不战的战略指导下 ,在军事介入台湾问题上由“战略模糊”向“战略清晰”转变。美国因素是台湾问题的最大症结  相似文献   

4.
美国一位报界人士在评论黑格访华之行时,用“寻求精细的平衡”这句话。来描述美国对华政策上这样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要照顾美国亲台帮的压力,一方面又要推进同中国的战略关系。通俗一点说,是在踩钢丝。坦率一点说,是既要谋取在与苏联对抗中发展中美战略关系的好处,又要保持多年来它在台湾的地盘。因此,美国的对华政策摇摇晃晃,蹒蹒跚跚。 这并非共和党政府的“特产”。民主党政府同中国建交以来也大体如此。去年前任国防部长布朗访华,还没离开华盛顿,美国就先宣布向台湾出售一批武器的新交易。不过,由于去年共和党在竞选中说了许多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中美战略对话超越了台湾议题;第二次对话中国成为美国的“利益攸关方”;第三次对话提升两国对话的层次延宕数月的第三次“中美战略对话”于11月8日在北京举行。美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伯恩斯取代前任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成了美方的首席代表,而根据对等原则,中方也由杨洁篪副外长接替戴秉国常务副外长与美方进行此次战略对话。在此前的两次战略对话成功实现之  相似文献   

6.
利用台湾这颗棋子牵制中国的崛起,维护美国在亚洲的利益,这是美国的长期战略。无论谁在台上,都无法改变这个根本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继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 ,解决台湾问题已提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但是 ,李登辉“挟洋分裂”的闹剧愈演愈烈。如果李登辉的分裂企图得逞 ,那么势必会引发台海战争。屡屡驶向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的美国第七舰队 ,则格外引人注目。美国干涉亚洲事务的主力随着冷战的结束 ,美全球战略的中心正向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转移 ,亚太地区已成为美国利益生死攸关的地区 ,当然也成了美军海外部署的重点地区。目前 ,美国在亚太地区保持近10万人的兵力 ,其主力是美海军第七舰队 ,直接辖美军太平洋总部指挥 ,主要用于干涉亚洲事务 ,采取…  相似文献   

8.
正透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表象,可以看出台湾问题仍然处于极大的不确定之中,这种不确定性来自岛内的战略焦虑。焦虑一:在中国大陆未来大战略的设计中,台湾问题的紧迫感或者说在全局性战略议程的位置并不靠前。一旦中国大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时,台湾问题的解决势必加速。焦虑二:在美国亚太"再平衡"展览中,台湾找不准自身的定位。近日台湾表面上  相似文献   

9.
时事聚焦     
《瞭望》2006,(13)
中国(2006年3月18日-3月24日) 我国就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涉华错误言论向美提出严正交涉。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0日表示,美国政府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一方面表示两国应加强合作,另一方面却无视基本事实,对中国的内外政策和发展方向说三道四,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对美方的上述错误行径表示强烈不满,并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相似文献   

10.
威慑策略是一国对外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力量、决心和信息传递是决定威慑成败与否的三大因素。由朝鲜战争和两次台海危机中国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威慑策略的实施及效果来看,威慑作为抑制对方行动的战略,重要之处在于给对方回旋空间使之能够妥协而不致被外界认为是胆怯退缩。"文事武备、武事文备"是中华民族获得和平统一、实现伟大复兴的两翼,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高调重返亚太,明里撑腰日本、菲律宾挑战中国,暗中鼓动一些东盟和南亚国家与中国较劲,可是一向被用作"王牌"使用的台湾却罕见地缺位了。这让多少了解一些美台关系和来往的人们不免感到些许不解,美国何以如是这般,是台湾这张"王牌"日渐褪色,是台湾对美国的战略价值开始贬值,还是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让美国重新定位和平衡美中、美台关系?近期,著名国际问题学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在美国期刊《国家利  相似文献   

12.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亚洲地区进行的一场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失败和中朝人民的胜利而载入史册的。本文试就关系到战局胜负的毛泽东的战略策略思想作一初浅的探索,以揭示其战争胜利的原由。   一、正确分析形势,作出“出兵有利”的战略决策   1950年 6月 25日,朝鲜内战爆发。 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然命令美国的空军和海军部队 (不久陆军也参战 )掩护和支持南朝鲜伪军,直接实施武装侵略,干涉朝鲜内政;同时,“宣布美国决定以武力阻止中国政府解放台湾”,派第七舰队武装侵入…  相似文献   

13.
许静 《学理论》2013,(29):28-29
台湾一直是美国亚太战略中的重要一环,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调整亚太战略,将其全球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重点转向东亚地区,台湾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美国对待台湾问题的根本政策目标是维持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使两岸保持不独不统的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4.
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关系中最现实、敏感程度最高的问题。在现时台湾社会错综复杂的政治生态之下,内源性因素已渐成推高台海政治风险的主要诱因之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岛内形势的任何变化并不足以主宰中美关系的根本走向,反而始终受到中美关系整体环境的支配和制约,因此台湾问题最终也要放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中去考量。台湾因素在中美双方各自利益认知中的比重有明显区别。尽管美国现行的台海政策从总体上看仍显得较为游刃有余,但也有其必然面临的战略困境。台湾问题的真正解决,既须化解来自美国的外部掣肘,更需考量海峡两岸和衷共济的民族智慧。  相似文献   

15.
吕波 《理论导刊》2003,(8):58-59
人权外交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一部分,实质上是一种极端利己主义表现,成为美国推行大国霸权主义和对其它国家进行干涉的遮羞布。美国打着“维护人权”的幌子,推行的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肆意践踏干涉他国内政,为美国企图独霸世界的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6.
美国总统布什9月2日在得克萨斯州沃斯堡发表竞选演说时宣布,他将授权向台湾出售150架F—16A型和B型战斗机。布什总统的这一决定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损害中美关系,干扰和破坏中国和平统一大业的行为,也是美国政府自食其言,背信弃义,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又一例证。它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和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17.
所谓台独意味着战争只是美国在警告“台独”势力,不要轻举安动,一切惟美国马首是瞻在5月10日题为“崛起的中国: 是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还是强大的对手?”的听证会上,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就中美关系进行作证。在台湾问题上, 他公开表示,美国必须慎重处理有关问题,美国不能助长“台独”倾向,因为“台湾独立就意味着战争”。随后,5月  相似文献   

18.
今年二月,本刊登载了我写的《论“变”》一文,谈到里根政府为了适应内外形势需要,在外交政策方面似有图变之意,但又受到主客观的限制,变与不变,变好还是变坏,尚有待观察。 这个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也正是如此,似乎变好的决心未下,变坏又有些扭捏作态。 去年八月,里根政府同中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再次肯定美国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明确表示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不干涉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偏见,屡屡导致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二战结束后的70年来,美国对中国的重大战略误判就有六次之多。第一次误判:共产党和国民党,谁能赢得中国?二战结束前后,中国的第一个问题是:国民党和共产党,究竟谁能赢得中国?而在这个问题上,美国的战略误判,导致其作出"扶蒋反共"的错误决策。当时,美军驻延安观察组向美国国内提供了大量军事、政治  相似文献   

20.
两岸关系状态与两岸执政当局、台湾内部社会和中美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形成的共识情况密切相关。历史经验显示,当"一中"能够被相关方接受并成为执行政策之遵从时,两岸关系就发展;反之则倒退。蔡英文执政后,两岸在"一中"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共识赤字",台湾民意结构和美国政局变化增加了形势的复杂性。大陆维护两岸关系稳定的压力上升,应针对症结问题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