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沈哥聊斋》的各位读者、聊友们: 2004年新年到来之际,《沈哥聊斋》迎来了开斋的第五个年头。这些年来,《沈哥聊斋》悉心架设与全国各地残疾人朋友沟通与交流的心灵之桥,这种努力得到了众多残疾兄弟姐妹的认可,每个星期都会有不少邮件从各  相似文献   

2.
致聊友: 各位聊友: 《沈哥聊斋》创办近4年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深深喜爱。虽然创办者之一沈玮走了,但他的精神将随着我们的聊天栏目继续发扬光大。近日,经过编辑部的遴选,聘请了北京肢体残疾人石国勇为新任栏目合作者。栏目名称更为《实话石说》,仍采用聊天方式,话题随每期公布。好,“实话石说”现在开始。  相似文献   

3.
纪刚:“沈哥聊斋”主持人之一沈玮的不幸逝世,在广大聊友和残疾朋友中引起极大反响。那种悲痛在我眼前幻化成“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远在福建省长汀县的一位修鞋的残疾朋友用街头的公用电话打来长途,话音虽不清晰,但我听清了他说的4个字:我很悲痛。他的话道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不仅仅是残疾朋友,在沈玮的追悼会上,一位网友  相似文献   

4.
沈哥:各位聊友、残疾兄弟姐妹们,咱们这个小小的聊斋已经开了有些日子,屈指算来约两年有余,到斋中来的侃客总有300来位,接到的信件数以千计,沈哥我可就数不过来了。全国这么多残疾朋友,谁知道有多少朋友特爱看“聊斋”,有多少朋友特别烦“沈哥”,有多少朋友根本就不知道有《沈哥聊斋》这一号呢?甭管怎么说,沈哥我在此要向各  相似文献   

5.
各位好,沈哥初次与大家相识,请诸位聊友到《沈哥聊斋》来小坐清谈。斋中虽无珍馐美食,却有清茶淡而有味,虽不能使你学富五车,却能使你气定心平梦里无惊。有聊友会问:为何只能请大家来斋中小坐,不能到各位家中走走呢?只因我沉疴十几载,困在轮椅之中出行不便,只得恭请聊友们光临敝斋了。好在新千年的中国,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现代“聊天“手段多多,聊友们尽可各显神通,沈哥在斋中静候了。话说到此,聊友会问聊斋中有何话题可令我等尽兴呢?斋中话题可谓多多。咱们残疾兄弟姐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可尽情畅谈。如今,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健全人尚觉力不从心,更何况我等身有残疾的朋友?诸位想必感慨良多,身心压力日见增大,沈哥愿在此听您倾诉心声。与此同时,亦欢迎聊友们将真知卓见,或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到聊斋中山聊海侃,也可将你的朋友,或已经有所成就,或想有所建树,或普通的使你感动异常的朋友,都介绍到斋中一叙。为使聊友们聊出水平,我特意置备了几个小栏目:心曲闲弹:主要聊心理障碍的自我解脱和相关问题,为残疾朋友解决日常的心理羁绊。同时请残疾朋友聊聊生活和奋斗的感受。心灵对话:以对话方式聊社会与人生、残疾人与健全人等话题。心理诊所:结合...  相似文献   

6.
沈哥:记得聊斋开张之初就跟朋友们说过,这儿是咱残疾朋友倾诉心声的地界儿。今天的话题,是曾来斋中聊天的云南省峨山县的方富先朋友提出来的。这个话题提得好。残联是残疾人心中的家,今天咱们就对家里人说点掏心窝子的话。沈哥我常想,咱们残疾人总盼着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却能感到家的亲切与温暖。在很多地方,残疾人找到了这样的家,他们是幸福的;而有一些地方,这个家还留在残疾人心中。今天,就请残联的朋友们,听一听残疾朋  相似文献   

7.
沈哥:朋友们好!沈哥聊斋已经开聊半年多了。半年来,越来越多的残疾朋友参与进来,关注聊斋,我心里特别高兴。因为聊斋就是残疾朋友开侃的地界,越热闹就越有意思。残疾朋友容易感到孤独,开办聊斋的本意,就是想给大家找个交心、交友、开心、找乐的去处,这也是沈哥我的一点小小的心意吧!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正为这么多的朋友来信来电积极参与的热情感动的时候,想起了这句话,也就想到了本期的话题。半年来,正是众多朋友的热心帮助,才使聊斋里故事多多,话题不断。即便是一些热心朋友的尖锐  相似文献   

8.
沈哥:自从聊斋开张以来,聚集了五湖四海的朋友,聊了不少的话题。有的朋友常来常往,有的朋友只是点个卯,更多的朋友进得斋来,一言不发成了忠实的听众。听得没趣抬腿就走,听得有意思就一边儿偷着乐。可沈哥我还是想让来到斋中的朋友都有开侃的机会,一年多来有几个老朋友在斋里侃得真不错,大家成了好朋友,也给我出了不少高招。我先在这儿谢谢大家了。但是我心里着急呀,急的是新朋友来得不够多,是沈哥我出的话题不对朋友们的口味。还是新朋友觉得一时半会插不上嘴。可是上一期斋中聊的《夫妻夜话》,我一看来的聊友就乐了。只有一位眼熟的朋友。其他都是新朋友,而且聊得有声有色,入情入理。看来,更多的朋友已经从看客转成了聊友,将一个看热闹的地界,当成了自己的家。 朋友们,常回聊斋看看。跟沈哥和大伙聊聊天,老朋友开怀畅谈,新朋友尽情发挥,不在乎话长话短,只求个心里舒坦。 本期的话题原叫做《残疾人的孩子早当家》,可进得斋来,听了各位朋友的肺腑之言,我有一个感觉,看见许多人家的孩子在眼前一天天地成长,而且是一家一个活法,家家都有成长的烦恼。  相似文献   

9.
沈哥:各位聊友,本期是《沈哥聊斋》2002年的最后一期,转眼间,在斋中与朋友们已经一同度过了整整3年的快乐时光,真如白驹过隙呀!在这短暂的时光里,朋友们的境况或许有了很大变化。3年前新婚不久的朋友,孩子都会跑路了吧?在生活和情感上遇到困境的朋友,是否已经走出  相似文献   

10.
沈哥:大约两年前,《沈哥聊斋》曾以“心病还得心药医”为题,讨论过残疾人心理健康问题。如今旧话重提,聊友们依然议论纷纷,可见,这话题确实值得一聊。说到心理问题、心理压力,现今社会任何人都难逃其囿,处于情感障碍、抑郁症等亚健康状态的人在人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残疾人(除非智力或精神受到严重损害,失去了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由于身体的缺陷,心理压力之大应加个  相似文献   

11.
沈哥:《沈哥聊斋》开张以来,八方朋友自由畅谈,倒也自由自在。没想到,惊动了一位尊贵的朋友。前几天,我接到了山东省残联副理事长周克明的来信。对于常在斋中聊天的朋友来说,这回可来了大官了,一位关心残疾朋友的官。周理在信中对残疾朋友提出的关于残联建设的种种建议,给予了高度重视。沈哥我为能  相似文献   

12.
聊斋夜话     
沈哥初次与大家相识,请诸位聊友到《沈哥聊斋》小坐清谈。斋中虽无珍馐美食,却有清茶一杯,虽不能使你学富五车,却能使你气定心平梦里无惊。有聊友会问,为何只能请大家斋中小坐,不能到各位家中走走?只因我沉疴十几载,困于轮椅出行不便,只得恭请各位光临敝斋了。  相似文献   

13.
沈哥:朋友们,交友这个话题虽然在聊斋中第一次提起,可这是个老得不能再老的话题,从古至今被多少人、多少书、多少文章反复提及。从市井百姓到上层高官,从贩夫走卒到文人墨客谁人不言友?谁人不交友?俗话说,“秦桧还有仨朋友呢”。如此一个“老调重弹”的话题,要到斋中聊聊的朋友却是异常的踊跃,沈哥我高兴之余又作了难。大家提及的都是交心换命的朋友,由于斋中地界有限,有的文章不得不忍痛割爱。还是老规矩,新聊友先说,老聊友托底。朋友们对不住了!  相似文献   

14.
沈哥:9月,正值第四十五届国际聋人节,沈哥我代表小小聊斋向全国的聋人朋友致以真诚的节日问候,祝大家生活幸福,万事如意! 转眼之间,《沈哥聊斋》已经开办两年了!风风雨雨、磕磕绊绊,一个两岁大的孩子蹒珊学步,一路走来,要是没有众位朋友的帮衬和捧场,能不能活到今天,还真是“和尚的媳妇,没法说去”。记得刚刚“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残疾人》编辑部的同志:您们好!我是一名残疾人,从1996年开始自费订阅《中国残疾人》杂志,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感谢您们为我们残疾人办了一本这么好的杂志,感谢您们为我们残疾人送来了这么优秀的精神食粮,感谢您们为我们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做了这么多的工作,您们辛苦了!再次地感谢您们。今年的《中国残疾人》杂志新开辟推出的“保障法讲话“和“沈哥聊斋“栏目非常好,尤其是“保障法讲话“非常及时,因为当前很多残疾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6.
沈哥:七月流火,在盛夏之际与朋友们聊这个话题,一定能给大家带来清凉之风,且听我慢慢道来。 凡是接到过《沈哥聊斋》回信的朋友都会有一种感觉,沈哥不像是斋中那个已过中年的人,好像很年轻。这其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曾是中央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金秋收获时节的到来,《自谋生路》专栏与您见面了。这是一个侧重指导性、服务性的栏目,希望它诞生伊始就成为您的良师益友。 生存,始终是残疾朋友面临的第一道课题。有残疾朋友来信反映说,残疾人企业家的事迹虽然感人至深,但离他们很遥远,能够业绩斐然、造福社会的残疾人企业家毕  相似文献   

18.
背影     
沈哥:从本期起,《沈哥聊斋》将开辟一个宣泄个人内心独白的  相似文献   

19.
和yw的见面采访从2003年夏一直约到了2003年冬,不是我临时有事就是他身体欠佳,中间又赶上主持《沈哥聊斋》栏目的残疾人沈玮突然病故,yw作为沈玮的老同学、老朋友义不容辞地忙着帮助料理许多事,累得病了些日子。直到2004年春节过后的一天,yw托人带信给我,说他可以接受采访了,我俩这才见上面。推开疗养院病房的门,看到迎面一张病床上平躺着的他,这是一个方头大耳,估摸身高1.80米左右的中年男人,身体大部分动弹不得,惟一能动的是他的头和手臂。房间里一个民工模样的男人,yw叫他“老曹”——新来的护工。老曹把病床的上半部分摇高,yw得以用半倚半坐的坐势和我交谈。谈到一半时,yw停了下来,皱皱眉头,迟疑地说:“老曹不在,谢谢你,帮我把床头柜上的喝水杯拿来,给我口水喝……”我后悔着自己的粗心,赶忙帮他……  相似文献   

20.
人吗,谁都想以积极的态度驾驭生活,可就怕你力不从心,比如这两年吧,我的身体就每况愈下,东西也写得日渐稀少。可沈玮不同,好像越活精神头儿还越大。这不,自去年起又受《中国残疾人》杂志之聘,在该杂志开了个新栏目——《沈哥聊斋》。年初,就有关话题,他和我约过稿,但几次都因身体欠佳没能履约。于是,我们便在电话里开聊,只要能把问题谈出来,他代笔也无妨。此外,我还有个天然的优越条件,伤残14年,一直住在医院,整日就生活在残疾人堆里,因而有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