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木 《党史文汇》2002,(4):42-42
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是“列宁号”,那是1930年我鄂豫皖苏区在反“围剿”战斗中从国民党手中意外“缴获”的。1930年2月的一天,一架国民党空军的“可赛”式飞机在由武汉飞往开封执行通信联络任务的返航途中,突遇大雾而迷航,后来因燃料耗尽被迫降落在鄂豫皖苏区宣化店境内的河滩上,当地的赤卫队立即包围并捕获了飞行员龙文光。工农红军第一次“缴获”的这架飞机,原是四川军阀刘湘的坐机,它是德国造教练机,这次从天而降,不啻是送给苏区红军和人民的“礼物”。于是飞行员龙文光也成了红军历史上第一位驾驶飞机的飞行员了…  相似文献   

2.
1939年8月,正当日寇凭借优势装备在中国大地上猖狂攻城掠地,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之时,我八路军115师却在山东鲁西梁山地区以劣势装备和与敌相等兵力将一支装备优良的日军大队(营)予以全歼,创造了抗日战争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以同等兵力歼灭日军成建制部队的“模范歼灭战”。骄狂的“扫荡”之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法西斯依靠强大的战争机器在一年多时间里就侵占了大半个中国。国民党军虽进行了应有的抵抗,但由于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指挥能力低下,战术呆板,加之装备落后和士兵严重缺乏训练,在日军疯狂进攻面前不断丧师失地,一溃千里。在…  相似文献   

3.
青年时代毕业于黄埔军校,曾在美国学习飞行,是中国最早的空军飞行员之一;抗战期间,先后击落日军飞机5架,是至今仍在世的少数几位中国“王牌飞行员”之一;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落击伤美机各一架,成为中国仅有  相似文献   

4.
日本鹿儿岛南九州市近日宣布,将二战期间日军“特攻”队员的遗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请登录为世界记忆遗产,此举在全球引发强烈抗议。“神风特攻队”是如何产生的,它又有着怎样的肮脏的历史呢? 始作俑者首推大西泷治郎 所谓“神风”特攻,又叫“肉弹攻击”,就是指飞行员驾驶着携带重磅炸弹的飞机硬往敌舰船上冲撞,这是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后期途穷末路之时使出的“玩命”战术,军国主义分子美其名曰“必死必杀战法”。  相似文献   

5.
他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空军飞行员,在抗战中曾先后击落日军飞机5架, 是至今仍在世的少数几位中国“王牌飞行员”之一。他曾亲历开国大典,驾驶战斗机飞跃天安门城楼,在空中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他曾遭诬陷入狱三载,出狱后隐居农村23年。85岁高龄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6.
1982年,在汉中市民政局整理革命伤残军人档案时,一份《革命残废军人登记表》引起笔者的注意。这是老红军王竞的档案。简历一栏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辽沈战役中,我活捉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荣立一等功。”范汉杰,国民党中将,曾任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辽沈战役时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指挥1个兵团4个军14个师及地方部队约15万兵力。笔者想,在万军之中将范汉杰活捉的这个王竞,肯定是一个高大魁梧的汉子。他一定是在拼掉了三五个卫兵后活捉范汉杰的;或是在枪林弹雨中飞身扑上逃跑的吉普…  相似文献   

7.
徐秉君 《党史纵横》2009,(11):59-61
飞行事故还是叛逃? 1990年8月25日下午,我正在军区空军政治部值班室(时任秘书)值班,突然接到指挥所的一个电话通报,说黑龙江某航空兵团飞行一大队的一架歼-6飞机,在中午12点左右起飞后不久失踪,飞行员是该大队的王宝玉,经空中搜寻未发现任何踪迹,无论是飞机还是飞行员都下落不明。目前正在扩大搜寻范围,请各大部密切注意事态的动向,一旦有消息和情况立即按程序上报。  相似文献   

8.
1945年8月20日,一架伪国民政府(指1940年3月汪精卫成立的伪中央政府一“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下同)的飞机从扬州飞向延安。这是敌营中第一架投向人民的飞机。这架“建国”号,后以起义时间命名的“820”号飞机,从此成为人民空军的第一架飞机。为投向光明,“建国”号机组人员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 1 筹划这次起义的发起者有两人:一是伪国民政府常州航校飞行主任、后调至南京伪航空署任职的空军少校飞行员周致和;另一人是伪国民政府空军少尉飞行员黄哲夫。他们有着共同的志趣,经常在一起讨论时事,交流思想。两人原是国民党的空军飞行员,后在战斗中被俘,留在了伪国民政府空军。无论是在国民党内部还是在伪国民政府内,他们所看到的都是一样的黑暗腐败;在伪国民政府即将倒台的时候,他们决定重新选择自己的道路。 一次,周致和执行任务在上海逗留时,在《时代杂志》社购买了一批中文的苏联画  相似文献   

9.
破灭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当日下午14时,中国航空委员会发布《空军作战命令第一号》,命令中国空军投入战斗。8月14口中午,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在大队长高志航的率领下刚刚飞抵杭州笕桥机场,就接到日军9架轰炸机突然来袭的消息,还没来得及补充油料的中国空军战机立刻升空迎敌。此时,日军飞机正在空中“漫步”,左顾右盼地寻找攻击目标。高志航一马当先,迎着一架日机猛扑上去。骄横的日机毫不示弱,也迎头冲来。眼看两机就要相撞,胆寒的日军赶忙躲避。就在这一瞬间,高志航成功“咬”住了敌机的尾巴,射出复仇的子弹。敌机应声爆炸,变成一团火球坠落下去。亲眼目睹大队长击落敌机,中国飞行员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对日“不抵抗”是国民党的一致思想和战略方针。将“不抵抗”作为一种主义,最先披露于世的是张学良。张于9月20日发表的告国民书中说到,“日军自晚十时开始向我北大营驻军屡行攻击,我军抱不抵抗主义,毫无反响。日军竟致侵入营房,同时用野炮轰击北大营及兵工厂。”张学良所采取的不抵抗主义,不过是秉承  相似文献   

11.
日本空军泛指日本陆军和海军的航空兵,是日本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得力工具。为了提高其作战能力,日本陆空军与海空军通过定期的特技、编队、格斗、射击等技术竞赛,选出4名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称作“四大天王”,作为飞行员学习的榜样。“七·七事变”后,日军大本营抽调大批空军来华参战,其时,著名的“四大天王”也相继命丧神州。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有不少老同志反映,有本书叫《侵华日俘大遣返》,内容大都是东拼西凑、甚至随意编造,其中写浙东新四军在日本投降期间组成有数百日军参加的“混合部队”,去攻打国民党部队的事。大家对这种无中生有的捏造非常愤慨。我托人找来此书看了,好家伙,这么大胆的捏造诬蔑我还很少见过。在该书封面的左上用写有“二十世纪纪实文学丛书”。出版社还是一家有点影响的济南出版社。在该书的96至98页里,作者用似是而非的手法,具体形象地描述了1945年“8月22回驻宁波日军配合新四军攻打当地国民党税警团的战斗”,说“新四军与日军组成的‘混…  相似文献   

1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大帅府。在张学良卧室的保险柜里,日军发现了一张收据,上面写有“收到现大洋五十万元整”的字样,署名是“赤冢、鹤见”,日期是“一九二九年九月”。这张收据导致了日本政坛的一次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4.
1914年12月,美国B29型飞机轰炸上海日军的军事设施地“江南造船厂”,被日军高射炮击中,坠毁在浦东南汇县境内,飞行员脱勒特跳伞降落在周浦镇附近农村,被中共地下党营救,安置在一位老大娘家里。因言语不通,老大娘对飞行员做做手势,要他躺在床上,她用棉被将他蒙头盖上,伪装“生病发高烧”。紧接着日军派大批部队,对准目标挨家挨户的搜查。当搜索到隐藏飞行员的老大娘家里时,老大娘坐在门口嚎啕痛哭不止。翻译问老大娘:“你为啥哭?”她说:“我的儿子患伤寒症,发高烧几天,快要死了!”日军听到翻译说她的儿子患“传染病”,吓…  相似文献   

15.
(一)1942年1月5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兰州航空检查所,用电话向国民党军统局西北特区少将区长程一鸣紧急报告:“有一架来自苏联的运输机已在兰州机场降落,上面载有一批苏联人员,另有一名中国军人,他是第十八集团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程一鸣立即将这个重要消息密报重庆的蒋介石,请求如何处理。蒋介石下令:“你必须很好接待林彪,并妥善护送他回到延安。”  相似文献   

16.
《党史纵览》2010,(4):55-56
1944年1月,一架日军飞机因机械故障坠落在山东解放区昌邑县东利渔村附近,当地民兵发现后,活捉了这架敌机的飞行员。  相似文献   

17.
入闽先遣队     
打下上海以后,我二十九军撤出市区,分散在常熟、苏州、吴江一带休整待命.6月初的一天,叶飞打电话找我,叫我立即到司令部去接受新的任务. 兵团司令部设在原国民党苏州市法院院子里.一见面,叶飞就说:"毛主席、党中央决定提早解放福建,我已经向三野首长请缨,让我们十兵团打回福建去."  相似文献   

18.
<正>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制造借口突然袭击当地中国驻军,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了。接着日军30万兵力大举向华北地区进犯。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遭到的最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在3个月内击败国民党中央军,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中国共产党立即  相似文献   

19.
1938年5月以后,国民党战场进入了所谓“保卫大武汉”的局面。这时的日本帝国主义,仍然以军事进攻为主,决心进兵华中、华南,夺取武汉和广州,用武力压迫国民党屈服,但在军事威逼中,也不放弃诱降的手段。国民党被迫继续抵抗日本的进攻,却仍然坚持其片面抗战的路线,限制和压迫抗日群众运动,并开始摇摆于和战之间,伺机寻求有利于他们的时机通过和谈早日结束抗战。6月6日,日军攻陷开封,控制了陇海铁路,准备沿郑州南下,与江西日军相呼应,会攻中原,夺取中国当时的政治和军事中心武汉。为迟滞日军的前进,蒋介石密令炸开了郑…  相似文献   

20.
湘西会战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处于极其不利的战略态势下,发动的一次攻势。国民党军在雪峰山麓给来犯日军以有力回击。此后,日军一蹶不振,转为退缩防守。这是国民党战场的最后一次会战,也是国民党军队打得较出色的一次战役。 1945年初,日本海空主力已遭到盟军的致命打击,被迫退守日本本土各沿海岛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