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其核心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农村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乡镇企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现象越来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因此,需要重视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及结合农村的实际状况进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本文从目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展开了分析,并对当前治理的对策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即: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其中,"十二五"期间建成4亿亩。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明显提高,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程度提升,土地污染得到进一步改善。一、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要大力提升土地整体生态环境,将土地环保政策保质保量落实到位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提升土地整体生态环境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完善  相似文献   

3.
二、大柳树生态经济区建设是解决西北地区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需要西北地区急需解决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沙尘暴肆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地下水资源破坏、生态绿洲恢复和重建等。从长远看,大柳树生态经济区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理这些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森林碳汇     
《求是》2010,(1)
<正>森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森林碳汇就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生态恶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农业面源污染、水源干涸、垃圾公害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直接或间接威胁到广大城乡人民群众的生存安全,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密切关注。为此,云南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期间,记者采访了对此问题专门作过两年多调查研究,并向会议作出了提案的省政协委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向春。  相似文献   

6.
申进湘 《共产党人》2013,(12):42-43
正红寺堡区是我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区,1998年开发建设初期的红寺堡,是一个人迹罕至,原始植被破坏殆尽,土地荒芜沙化,洪、涝、旱、风等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一片土地。经过15年的开发建设,如今的红寺堡,已由原来的不毛之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卫华 《学习论坛》2010,26(7):38-40
农业生态环境承载力高低是关系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根据已有的先进经验与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升农业生态环境承载力应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一)对田、林、水、路进行综合治理,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二)发展立体农业,造林育草,防止水土流失;(三)严格控制化学合成物质的使用,减少化肥、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四)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农业自身废弃物对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3,(9):41
有机肥包括除化肥以外一切可做肥料的物质,通常以人畜粪尿、作物秸秆、绿肥为主。有机肥料养分全面,肥效持久均衡,既能改善土壤结构,培肥改土,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又能供应作物养分,特别是对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有机肥料种类很多,功能不一,施用有机肥料也要讲究科学,切忌盲目施肥,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有机肥所含养分不是万能的。有机肥料所含养分种类较多,与养分单一的化肥相比是优点,但是它所含养分并不平衡,不能满足作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进行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这是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历史任务,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困难和制约因素西部大开发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但客观上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利因素。1.环境容量的制约。一方面,西部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不仅是植被破坏,沙化加剧,污染严重,而且如果不包括中部,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就占全国难以利用土地面积总数的77%。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状况如何,又直接决定着全国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西部地区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要开发、要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保护环境,实现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梁衡 《当代贵州》2013,(20):64-64
人类从森林中走来,森林是人类的家。但是,自从人类走出森林,进化为有改造自然能力的人,就开始了对森林的利用、掠夺和破坏。而当这个"家"被破坏得满目疮痍,不能再遮蔽风雨时,才大吃一惊,又回过头保护树木,重建生态平衡。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就像无知的孩子,森林像慈祥的母亲。其实,人类除为了生存而进行物质生产外,还进行着政治、文化方面的活动。森林、树木也在默默地注视并记录着这一切。因为地球上比人年长的、有记忆的生物只有树木。  相似文献   

11.
改善生态环境 工业化使人类生活丰富多彩,但也使地球蒙受严重损害:“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工业污水污染着河流和土壤,成片森林被砍伐,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因此,改善生态环境是人类在21世纪不能不正视的重要问题。联合国已确定每年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相似文献   

12.
辨证把握我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辨证认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意义 辨证地把握贵州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意义在于,一方面,既要尽力避免二者之间发生冲突,不能因为开发贵州资源而对贵州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干扰,也不能因为保护贵州生态环境而影响贵州资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又要努力寻求二者之问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熊自军 《理论导报》2013,(9):25-25,30
以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与水土风貌和生态环境的长期改善为基础的旅游景区,在建设与发展中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又具有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庐山风景区是全国首批5A级景区,是九江市旅游业的龙头,是九江城市的"绿肺"。景区如何选准着力点,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景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的第四大文明。它是当代人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具有三个重要特征,即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地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倡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与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体,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人类从环境的奴隶变成了地球的主人,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到修铁路、办工厂,人类凭借自己智慧的双手向环境索要她所需的一切。但是,人类不顾环境的任意发展,使人类在创造辉煌业绩的同时,破坏了环境的生态平衡,反过来卡住了自己发展的脖子,断送了自己的发展后路。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睡,“南粮北牧,东林西铁,遍地是煤”,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但我区气候寒冷、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基础差,自然恢复能力弱,加之技术落后,资金医乏,使我区在经济发展的同…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在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退耕还林(草)等对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作用.我们要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的环境问题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一是环境污染 ,二是生态环境破坏 ,三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一 )环境污染。从污染源看 ,生产污染正在得到治理 ,生活污染还有蔓延趋势。生产污染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第三产业污染。工业污染属点源污染 ,较易集中控制 ,全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我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大为改善。鄂尔多斯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地表径流稀少,土壤瘠薄,植被稀疏,生态条件较为不利。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园文化依托并通过高校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它是社会主体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能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目前,关于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正在兴起,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本文拟就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现存问题及其对策做些探讨。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高校校园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形态上看,高校校园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载体,从形态上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环境设施文化,包括校园布局、建筑雕塑风格、校园绿化美化、环境卫生和各种学校活动的设施;其二是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生活娱乐方式、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9.
船舷 《党课》2012,(15):90-92
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会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也可导致大气和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许多国家从上世纪开始就利用先进的技术与严格的法规进行生态治理,并从中积累了大量经验。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部署的根本要义是,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同时兼顾两大目标:一是能不断满足人们物质的、文化的、政治的、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二是能有效处置发展带来的各个层面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而这些矛盾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发展内部的矛盾,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利益分配不公平等;另一类是发展与外部资源环境的矛盾,如人类改造自然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有限性和人类需求无限性的矛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