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促使一个新群体——失地农民的产生,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失地农民默默承担着社会变革的成本.从可持续生计的概念和分析框架出发,具体分析了当前失地农民的生计资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建立湖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省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由此也带来了一些突出的问题。目前湖南省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妥善解决湖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面临许多实际困难,要按照“以民为本”的政策思想、“土地换保障”的思路,确立“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制定适合湖南省失地农民特点的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和发展致富问题。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部分群体。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时期,征地规模加大,对失地农民一次性补偿偏低,不足以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使得失地农民面临就业、医疗、养老等一系列困难。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对策措施有:改革征地制度,完善补偿机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律监督;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蔡中远  周娜 《学理论》2009,(12):121-122
随着邯郸市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失地农民群体不断扩大。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为其提供稳定的可持续的生活来源,而且涉及到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本文通过对邯郸市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为更好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夭凯民 《学理论》2013,(23):68-69
以发展就业为视角,从武汉市周边地区的失地农民的现状入手,对武汉市周边地区失地农民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剖析了失地农民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如下:政府方面完善征地制度,增加合理性和科学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提供政策优惠,开发就业通道;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技能。  相似文献   

6.
建立山西省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对于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定有序意义重大。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查阅和政策分析,认为要构建山西省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体系,就需要以落实土地流转政策为重点,以依靠自我保障为核心,以加快就业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健全参与的多元化就业保障格局,强化社会的支持力度,逐步促进失地农民向"城市人"转变。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问题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特别是失地农民在向市民身份转变的过程中,面临二元社会制度障碍、身份认同障碍、职业转换障碍、文化适应障碍等因素的影响,身份转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失地农民提供制度保障;积极拓宽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为失地农民提供经济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失地农民实现身份转换的心理适应;树立社会公平理念,提高失地农民的文化底蕴和生存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身份转变。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和建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涂文明 《理论导刊》2004,(12):32-34
现行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和地方政府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中某种程度的无作为侵蚀着失地农民的权益,这显然有悖于城市化的本意。基于我国农民的特质和城市化进程的特征,破解的思路不应局限于对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做出修补和政府行为上做出规范,更要立足于从制度上给予根本安排,建立以就业为支撑的政府主导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近郊区。失地农民就业观念落后,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缺乏,就业竞争力不强。其就业主要集中在本地区第三产业和简单加工业,就业质量和效益较低。要统筹规划,加强教育引导和就业技能培训;要健全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增强服务实效;要加强政策扶持,拓宽就业渠道;要健全社保体系,完善征地制度,创新经营机制,促进失地农民充分就业,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2)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一些农民失去土地进入城镇社区,成为城镇居民。然而,失地农民虽然在形式上顺利转为城镇居民,但是在实际就业上则存在诸多困难。就目前来说,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一些政府部门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途径如下:提高失地农民的职业素质与技能;完善失地农民的就业权益保护制度;鼓励自主创业;完善失业保险和救助制度;消除制约就业的排斥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