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畲族民间文学中留下了许多充满女性文化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塑造女性形象构筑起自己特有的女性文化特征:一、崇尚女神。二、崇拜女性祖先。三、视女性为智慧的化身。四、追求真爱。五、以勤劳勇敢为美。从中可见畲族女性的崇高地位和独立意识的自觉。在中国女性意识不断觉醒、女性文化日益繁荣的今天,回眸畲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文化,对于今天女性文化的兴起无疑具有诸多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企业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应该积极作为,企业文化是切入点,企业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实用"的视角.企业文化建设应该融贯中西,给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活力因子;企业应与政府亲密合作,创建"共赢"的合作模式;企业参与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思想要解放,形式要创新.  相似文献   

3.
陈洪源 《传承》2009,(4):106-107
企业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应该积极作为,企业文化是切入点,企业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实用"的视角。企业文化建设应该融贯中西,给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活力因子;企业应与政府亲密合作,创建"共赢"的合作模式;企业参与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思想要解放,形式要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中国文化必须找准自己在世界大格局中的定位。首先应当看到中国文化有巨大的生命活力 ,它绵延五千年不断发展演变。振兴中华 ,最重要的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焕发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中国文化要进行反思 ,确立新的文化取向。要重视民族文化的科学含量 ,在学习先进文化的同时 ,努力创新 ,在科学技术上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海秀 《前沿》2004,(5):187-189
古人对“玉”顶礼膜拜 ,以至“凡所甚美者则以玉言之”。在众多以玉为词根的词语中 ,与女性相关的词语又居于多数。从玉词语中折射出了丰富的女性文化内涵。本文试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6.
汪爱芝 《长江论坛》2003,(4):56-57,63
以天人合一为最终追求的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充分地表现出了中国人的生态意识。崇尚自然、亲近自然,视自然万物为人类的平等伙伴历来是中国文化的美好情操与永恒时尚。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人类生态意识的占老家园,其中蕴藏着十分丰富、无比珍贵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很多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等原因迁徙到另一地区,与原生民族聚居地区距离相对较远。尽管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现代化的发展,这些迁徙民族仍保存有本民族很多的传统文化特点,而其中迁徙民族女性对传统文化的保存和继承起了很大作用,甚至是决定作用。本文试图论述迁徙民族的概念、迁徙民族的成因以及分析迁徙民族女性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内容和意义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众多古代传统节日中,天穿节、观音会、碧霞元君庙会、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寒衣节等节日都是以女性为核心人物的节日,这类节日以其来源传说或礼仪习俗表现了对某一女性的礼拜和祈祝.在这类节日中,亦包涵了古代中国对女性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修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女性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不少作品因为重点探讨了两性关系的诸多问题而凸显出浓重的性别色彩和性别意识,具体表现为“性别自省意识”、“性别批判意识”和“性别平等意识”。这种鲜明的性别意识的文学表达,不但整体上拓展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空间,更体现出现代女性散文写作别具一格、意义深远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0.
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互联网正以日渐强势的姿态呈现在大众面前,媒介传播的性别失衡也引发了学界的探究并催生了一批女性网站的崛起,但是在中国女性构成中占绝对比例的农村妇女却鲜从互联网环境中受益。因此,从中国农村女性的角色变迁、国内女性网站的发展现状出发。探析互联网作为新媒介重构中国农村女性形象的可能性及对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特征及社会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志宏 《前沿》2010,(10):149-151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从最初的孝亲意识逐渐演化为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乃至国家的治国方略。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社会稳定、家庭和谐、文化教化等积极的社会功能。分析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涵,突出其历史价值,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而且对保持国家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邵鹏 《学习与实践》2006,(7):123-126
毛泽东是在其深厚的“旧学”基础上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新的民族文化形式,以便它能够更好地传播和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具有强烈批判性的现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改变了其原有的“趋古主义”路向,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景文化”精神,广泛传播了科学理性的精神,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  相似文献   

13.
对女性身体再造行为的文化评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者从文化的视点切入,分析了关于女性身体美的文化是怎样控制了妇女的生活方式,以及是怎样的再现了历史深远的审美关系中两性权利和地位的不平等。作者认为,如果不能改变让妇女为自己身体痴狂的文化,那么,妇女对自己身体的看法和身体再造行为的改变将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水族为个案,结合女性的教育问题,探求少数民族性别文化对生活于其中的妇女的影响。水族传统性别文化以婚姻制度和财产继承制度为依托,在相应的劳作分工中,对女性角色进行了规范和定义,女性在家庭内部处于弱势地位。传统性别文化的性别角色定义影响了家庭对女性教育价值的判断以及女性对自身教育价值的认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教育不平等问题在女性群体间的代际流动,影响了现代水族女性教育机会的获得。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理论主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在场决定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应注重丰富发展传统文化并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影的女性母题及其现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身份的转变是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重要环节.本文着力探讨了中国电影所表现的这一身份转变,以及在这一转变中女性角色、女性精神气质的变化,试图揭示中国现代化与女性角色、女性精神气质嬗变的内在关联:女性是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中心感应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弃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建设中国先进文化 ,需要主体的正确定位和理性自觉 ,需要科学界定扬弃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 ,需要明确所应坚持的原则 ,需要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价值及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形象从表面上看是物质的,但从实质上说却是城市文化的外在化,体现的是城市文化的全部内涵。文化是分层次的,即外层、中层和内层;文化也是分形态的,即知识形态、观念形态和艺术形态,它们共同决定了城市形象的定位。城市形象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归根到底是城市文化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因此,只有准确地对城市形象进行文化定位,才抓住了城市形象的根本,这是大连城市形象研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整个社会是由男女两性组成的大系统,任何一个文明发达的社会,都必将是男女两性共同广泛参与各项事业的社会。正如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所指出的又为恩格斯所肯定的:“某一时代的发展总是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立……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近年来,伴随着一场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的到  相似文献   

20.
王存福 《心桥》2000,(2):37-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