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心伯 《国际展望》2014,(1):I0001-I0001
正2013年,中美在建设新型大国关系这一目标上达成基本共识,接下来双方要做的就是具体推进这一进程,充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作为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的首倡者,中国应该通过以下举措积极引领和推动这一进程。首先,中美在亚太互动要提倡创新思维与行动。中美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首先都要谋求成为新型大国,包括要持有开朗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既是历史的可能,也是两国现实利益的需要。但是,由于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冲突的概率较高,中美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前景仍存在较大变数。因此,中美两国应不失时机,主动采取必要措施,力图使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能变为现实。具体而言,两国应优先在下列五个方面积极推动合作:经贸关系、军事交流、网络安全、朝核问题和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3.
冯乃康  李扬 《当代世界》2015,(11):50-53
<正>在以无政府状态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大国间围绕国家利益竞争、合作与冲突属常态。中印同为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能源竞争不可避免,而平衡竞争与合作关系更显得十分重要。"一带一路"倡议对实现中印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意义重大,同时也从优化能源合作环境、深化能源合作层次、拓展能源合作范围、推动能源合作制度化等方面为加强中印能源合作开辟了新机遇。中印能源安全问题中印同属亚洲两个极具世界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日本一直谋求政治军事大国地位, 提高对国际事务的发言权和影响力。特别是2004年以来,日本内政和外交双管齐下,加快了走向军政大国的进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积极谋求常任理事国地位扩大在联合国的发言权近十余年来,日本一直认为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保持和扩大其影响力的最佳途径,早在  相似文献   

5.
2006年,大国关系总体上呈现良性互动,合作与竞争同步上升.美国对外战略有所收缩,大国力量对比格局继续向均衡化的方向发展.大国着眼于谋势,围绕能源和地缘展开激烈的争夺.新兴大国和区域集团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上升,成为各大国关注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国际共生论在中国学界兴起,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理论一个新的生长点。运用国际共生论探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国际体系共生性日益增强的全球化时代,以结盟对抗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大国关系已逐渐失去其合理性,走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是大国之间的必然选择。目前,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备一些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不少制约因素。中美在经贸、全球治理等领域具有共生性。但双方在政治安全领域仍处于非共生状态,存在较多矛盾和冲突。双方尚未形成全面和足够紧密的共生关系。当前的国际体系中传统大国关系的现实主义逻辑仍占据主导地位,一个成熟的共生型国际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因此,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国际体系进化过程。在这一进化过程中,中国不能做一个消极的等待者,而要做一个积极的"施动者",促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早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张芳 《国际展望》2014,(1):68-84
新型军事关系是新型大国关系的题中之意,是中美两国关系中的必然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中美非对称相互依存军事关系的分析,认为以敏感性与重要性、脆弱性与适应性、合作与竞争并存为主要特点,多层面不断发展的,出于相互影响和需要而非可有可无的,双方均为此付出代价和努力的军事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已然形成;提出循序消弭信任障碍、控制好外围环境的作用—反作用循环、尽快去军队形象认知模糊化、强大自身,谋求与大国匹配的军事地位认同等策略建构中美新型军事关系;提出渐进式地建立"中美+X"三边或者是"中美+NX"的多边防长会晤机制、中美军事外交中的公共外交机制、中美新型军事关系智库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政治带来全方位冲击,国际安全形势出现明显的波折起伏,各种风险交织叠加、挑战增多.美国特朗普政府强化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强硬推行大国竞争政策,国际军控机制等诸多安全架构受到严重冲击,国际安全合作遭遇严重阻碍.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影响、相互转换,国际安全失序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显现,局部冲突交替升温、难以平息,国际安全治理面临更多挑战.军事科技进步不断加快、战略思维趋向活跃,战争形态进一步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战争演进.面对动荡失序的世界,国际社会需要凝聚广泛共识,积极推进安全合作,努力寻找化解紧张局势和纷争、消解战乱和冲突的有效途径及办法,以维护基本的战略稳定和实现可持续安全.  相似文献   

9.
非洲大陆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点地区之一。冷战结束以后,非洲内部冲突不断,而非洲国家自身力量不足,大国争相加入联合国在非洲地区的维和行动,但索马里维和的失败使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一度停滞不前,导致了卢旺达悲剧的发生。达尔富尔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对此反应迅速,联合国也积极介入,但此次联合国苏丹维和的意图历经多次波折才得以实现。因此,在维和实践中坚持"维和三原则",加强区域性维和机制的建设,协调好各大国之间的关系,才是解决非洲地区冲突、维护安全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9·11事件"之后,美国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中亚地区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骤然上升,美国借机实现了对中亚地区"军事介入"的历史性突破.俄罗斯在中亚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传统主导地位随之受到严重削弱.同时,中亚各国在奉行"大国平衡"外交政策的基础上,积极谋求自身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2019年,世界多地动乱频发,特别是拉美地区,发生在一国之内的政治和社会动荡向多国蔓延,并呈持续扩散之势。西亚北非、欧洲、南亚等地区的动乱此起彼伏;传统安全问题进一步上升。除俄罗斯外,各主要国家军费开支再创新高,人工智能军备竞赛初露端倪,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正引发严重后果,太空战也被提上大国军事战略日程,海湾地区冲突和战乱不断;特朗普政府继续坚持“美国优先”,大力推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等霸凌政策,与传统盟友关系裂痕加深,与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博弈更趋复杂,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不断加剧,大国安全合作不进反退。在上述背景下,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明显增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趋稳向好,但潜在热点和不确定因素增多。同时,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未变,维护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基石的积极力量在不断积聚,这将对国际安全秩序的重组、重塑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大国关系出现哪些新变化?这是国际关系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常务理事郭欣根教授主编的《走进伙伴时代———新世纪大国关系》一书,目前由西安出版社出版。该书由绪论和1 5章构成,2 6万字,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格局,大国关系调整的进程和特点,大国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指出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六大政治实体之间关系彼此经历曲折,逐渐达成“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四个特点:不是军事结盟,不是对抗关系,不针对第三国,不纠缠历史恩怨,而是谋求全面合作,面向未来,追求长远利益,与热战、冷…  相似文献   

13.
新型大国关系的内在文化逻辑及对“中国梦”的三重意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亮 《国际展望》2014,(1):55-67
面对中国正逐步从全球大国走向全球强国的现状,西方学者惯于用权力转移理论的"大而必霸"逻辑设定来探讨中国崛起可能导致的大国间权力再分配,以及由于国际体系中公共财富的再分配所引起的大国冲突,甚至是霸权争夺战。然而,这一理论假设更多是从系统层次即中国崛起的外部国际格局的分析所得出,缺乏对决定中国国际行为的内在逻辑起点——文化传统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以"和"为精髓的儒家文明及对其有所扬弃和重塑的"和谐"理念一方面昭示了中国数千年崇尚"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非权宜之计的逻辑起点。因此,中国在承认大国间存在战略竞争的同时提出了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以实现大国关系的平稳发展与互惠互利。这实际上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一贯立场的体现,更是中国崇尚"以和为贵"文化传统的现代重塑。同时,它还承载着契合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中国梦"的对外解读,及营造国际环境实现"中国梦"、并向世界推介"中国梦"的时代重任。  相似文献   

14.
<正>中美应当共同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2012年年初以来,由中国领导人提出、美国领导人做出回应的重大议题,两国领导人就此达成了如下基本共识:21世纪的中美关系必须避免大国对抗和零和博弈的历史覆辙,切实走出一条新路。按照中方的说法,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  相似文献   

15.
水与中东和平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处,自古乃征战杀伐之所。1948年,犹太民族在原巴勒斯坦建立了以色列,中东又成为阿以冲突的舞台。历经数十年的军事冲突、政治对抗、经济抵制,中东问题终于从武装冲突发展到谋求通过谈判实现政治解决的阶段。 中东的战争与和平,与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大国争夺、历史遗留问题等直接相关。历经多年战火之后.以色列与埃及、约旦先后签署了和平协议,与巴勒斯坦达成了分阶段自治的协定,以及最近开始  相似文献   

16.
袁武 《当代世界》2016,(3):58-61
正冲突后重建是近年来非洲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在参与非洲国家冲突后重建中积极作为,勇于突破,富有大国担当。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非洲热点问题的降温,非洲安全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很多非洲战乱国家实现了和平,冲突后重建日益提上议事日程,并成为中非安全合作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17.
袁鹏 《台湾研究》2015,(1):37-38
继中美两国元首2013年"庄园会晤"和2014年"瀛台夜话"之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构建进人新的阶段。尽管美方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不完全认同,高层甚至有意避谈此一概念,但对新型大国关系之"规避冲突、发展合作"的核心内涵,美国各界总体是认可的;对于如何争取实现中美长期战略稳定,中美之间也有相当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正走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上。有意思的是,中美在探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时,更多思考的是如何避免所谓"修昔底德陷阱"这样宏大的战略性问题,而长期牵扯中美关系的台湾问题只是其中一环,不像过去30年那样构成中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将是一个继续缓和、相对"太平"的年份,也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时期.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多边外交、地区合作更加活跃.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强调,要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断深化双方的利益交融格局。作为在地区及全球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两个大国,中美两国在全球治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利益交汇点,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如何进一步夯实和扩大中美利益的交汇点,把合作的蛋糕做大,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20.
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问题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其中,网络空间冲突治理问题更是备受关注。与现实的物理空间冲突相比,网络空间冲突具有行为体多元化、进攻手段快速更新、冲突后果不可预知等新特点。这导致网络空间冲突治理面临认知分歧严重、规范难以有效管辖、威慑无效和"结构性难题"等现实挑战。因而,网络空间冲突治理需要转变治理理念,通过国家间务实合作,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构建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机制,并培育合作、共享的治理文化。作为全球网络大国,中国一直以来都积极倡导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治理体系。同时中国将在创新治理理念,弥合数字鸿沟,开展双边、多边国际合作等方面,为构建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和全球网络治理机制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