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采用虚拟征婚启事、访谈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本文对573名未婚男性在择偶过程中的主要偏好进行了研究。根据结果,我们有如下一些基本发现:在选择配偶时,未婚男性主要看重女性的外形、性格及道德品质,其中漂亮、温柔、独立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三种特质;未婚男性倾向于选择身高在160-165cm左右、具有本科学历的女性,绝大多数未婚男性不介意女性配偶的学历比自己高、薪水比自己高;已有工作的未婚男性比较看重女性的"独立"、"孝顺"等特质,而还未工作的大学生则更为注重女性的"可爱"特质;自尊水平、价值观是未婚男性择偶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魏玲丽 《学理论》2012,(35):260-262
当今道德教育的弊病是情德分离。情感教育在当今德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有效德育过程中三大情感因素:媒介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面对道德教育对当代教师提出几点要求如下:教师本身要热爱教育事业;教师要丰富和陶治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融洽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具有教学敏感,善于表达和调控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证明:女性对于情感的敏锐度远远超过男性.女大学生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特殊年龄、特殊情感成长期,于是难免出现一些情感问题.这些问题对她们的学业、生活、价值观的影响超过了对男性的影响.因此,对于女大学生情感问题的疏导方式研究则很有必要引起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女性女作家视野中的男性形象,有的表现为民主、平等、忠诚,有的表现为软弱、放纵,有的表现为情欲的觉醒。不管是哪一类男性形象,都寄托着女性创作主体的观察欲望和审美情感,表现了她们对男性所作的期待、希望、失望和批判。  相似文献   

5.
事物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构成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文学创作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形式和方法,观察社会生活,体现文学性与哲理性的统一,是时代赋予的一大使命。雄伟壮丽的美与阴柔平静的美有机构成对立统一的矛盾美。文学作品通过展现万物对立统一的矛盾美,启迪人们从对美的由衷感慨到对美的理智思索,实现价值观、人生观、使命感及共同追求的理想跨越,正是自身情感美到哲理美逻辑升华融贯于文学性的一个基本涵意。我国近期许多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的文学创作,尽情讴歌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用宝贵的青春年华…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日本成为中国国际海外劳工的重要输入地。在中国赴日劳工移民中,已婚女性是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采用个案访谈法,从性别视角入手,探究已婚女性赴日打工这一家庭策略的产生逻辑。研究指出,两种微观机制推动已婚女性赴日劳工移民的产生:已婚女性与男性相似的家庭再生产责任;已婚女性较男性的打工优势。前者使女性赴日打工更多是一种"整体主义"的家庭决策,其目的是获取稀缺经济资源,缓解预期生活压力;后者则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输入地与输出地的性别工资差异,促使女性较男性赴日打工的经济收益更大;其次,一些家庭事务对男性角色的特定依赖以及女性角色作用被家庭支持网络的消解,则使男性赴日打工的隐性成本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本文检验了夫妻双方客观阶层地位对已婚女性和男性主观阶层认同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个体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主观阶层认同的地位决定论适用于解释已婚男性的阶层认同,但并不适用解释已婚女性阶层认同的形成;多数已婚者的阶层认同呈现出"妻凭夫贵、夫靠自己"的性别差异,女性阶层认同的从属依附心理不仅是传统性别意识的表现,更是性别不平等的体现;已婚女性阶层认同借贷型较多,即配偶的客观阶层地位比本人的客观阶层地位更重要。已婚男性阶层认同则独立型较多,即本人的客观阶层地位比配偶的客观阶层地位更重要。由此可见,我国性别平等意识的推进依旧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张福洲 《学理论》2009,(19):98-99
整体趋向于绮丽浓艳的花闯词,内容以女性意识和女性视角为主,艺术上所具有和确立的以“艳”为美的审美特质则直接影响、规范了婉约词的创作和评论,奠定了婉约词在词中的主流地位;花间词中,存在一种特殊形式的词,即在严整的绝句中加入衬宇,这种形式上的表征揭示了花间词从诗脱胎而来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2)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探讨MOOC本土化视野下的课程定位策略以及内容、交互、情感三个关键体验要素在MOOC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价值和运用方法,讨论其对MOOC学习者的影响,学习者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的策略如下:基于用户研究的内容设计;立足用户需求的交互设计;满足用户心理的情感设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性别和快乐模型的关系指出:在持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女性和男性体验到的快乐是没有性别差异的;产生快乐的条件是相同的,是没有性别差异的;虽然信息子代表的内容可以存在性别差异,但是信息子是没有性别差异的;虽然产生神经信号(动作电位)的器官可以存在性别差异,但是产生的神经信号(动作电位)是没有性别差异的;在完全理想的条件下,女性可以建立所有男性都可以建立的信息子,男性也可以建立所有女性都可以建立的信息子。最后指出:如果一个人想达到自由的心理状态,那么它就应该坚持性别平等原则;与没有坚持性别平等原则的社会性别文化相比,坚持性别平等原则的性别文化更有可能使我们达到自由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袁建华  雷新花 《学理论》2009,(14):165-166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决定了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探究情感互动教学模式。情感互动教学模式是以情感教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包括认知冲突模式、情感体验内化模式、知识自我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张晓明 《学理论》2010,(29):200-201
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情感体验的基本要求,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体验的深浅进行论证,提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它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生成图.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力争做到专情课程、激情课堂、移情课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研究表明:深圳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较高,积极情感多于消极情感;女性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性;外地农村户籍人群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本地城乡和外地城市户口人群,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主观幸福感也受到文化程度的影响,初中文化程度人群主观幸福感程度最低。深圳居民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与社会支持各维度总体上呈正相关,尤其是来自于家人、朋友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它主要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方面.情感在体育教学中既有信号功能,又有动力、感染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37名19-29岁之间的未婚男性为被试,探讨了他们在信息板上作出择偶决策时的线索偏好及信息加工方式。结果显示:男性择偶时优先考虑的线索依次是价值观、性格、健康状况、品德、外貌,而对候选人是否有恋爱经历并不重视;被试在信息板上间接表现出的线索及线索方向性偏好与主观评估的线索及线索方向性偏好并不完全一致;男性选择价值观、品德、健康状况、性格与自己相似的女性作为自己的配偶;在任务较简单和复杂情况下,男性在择偶时倾向于运用启发式的信息加工方式,而在任务中等难度情况下,则倾向于运用复杂式的信息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7.
蒋文英 《学理论》2011,(11):250-251
在简单回顾情感体验教育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情感体验教育的价值和特点,最后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情感体验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粽子"外交"     
准备好粽叶、糯米和其它配料,我又要包粽子了。我包粽子当然是为了我的一双儿女,但也是为了我的美国邻居。我的儿女是大珠、小猪,大珠是姐姐,小猪是弟弟;我的美国邻居是大美、小美,大美是妈妈,小美是女儿。大珠和小美是同学。本来和大美小美也就是点头之交,两家亲密起来还是粽子牵的线。那是几年前,孩子还小,雇了保姆在家照看。有一次保姆包了粽子,并送了一些给邻居。那天下班回家我正掏钥匙开门,大美在街对面招手并向我走来,你家保姆给了我两个粽子,很好吃。可不可以再多给我几个?好一个爽朗直率的英格兰后裔,真拿自己不当外人!我一下子就喜欢上她了。  相似文献   

19.
侯芳 《学理论》2010,(22):164-164
关于禅宗和书法的关系,尝试从禅宗情感理论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内在理路的相通之处去研究。禅宗情感理论的四个特质:自由之美、空寂之美、对比之美和自然之美,这些在书法的理路中都能找到。  相似文献   

20.
张维 《学理论》2013,(8):63-64,105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毒品贸易和毒品种类的增加,吸毒人数逐年剧增,其中,女性吸毒者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的吸毒群体,在生理和心理上具有特殊性,毒品不仅对女性吸毒者个人带来伤害,更对其家庭和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女性较之男性,天性情感丰富,心思细腻,心理特征明显,复吸率居高不下,成为阻碍戒毒工作进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