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17年9月上旬,周恩来登轮东渡日本。行前,他写下七绝一首,即世人所知的大江诗。周恩来的诗通篇意境壮阔,格调高昂,含蕴深刻。读之,一位英姿勃发、气度不凡的爱国青年形象便突现在人们眼前,使人油然而生景仰之情。当这首诗从1977年开始风靡全国的时候,人们不会忘记这首诗原件的收藏者张鸿诰。作为同学,他与周恩来有着很深的情谊。  相似文献   

2.
1916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为挚友王朴山同学毕业东渡日本留学,书赠一副对联:浮舟沧海立为昆仑寥寥八字,言简意赅地表述了他青年时代,即以振兴国家、抗御外侮为己任的雄心壮志.当时,他还撰写了一副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这副对联,将怎样交朋友、如何读书的道理说得透彻而又寓于哲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1916年初,周恩来书赠友人诗中,有此佳句: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含义是说:不管前进的道路是艰险还是平坦,都必须有卧薪尝胆的精神,为振兴中华民族,争担重任,不可稍事休息.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自幼工诗文 ,善于运用对联言志寄情。1916年 ,周恩来还在中学时代时 ,他的同学王朴山去日本留学 ,临别送行 ,周恩来赠联一幅纪念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寥寥八字 ,将他振兴国家 ,抗御外侮的壮志雄心集中地表达了出来。他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 ,为自己撰自勉联 ,作座右铭律己 ,要求在交友、读书中做到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1917年9月结束中学生活时 ,他为寻求革命真理 ,东渡日本。在出国前夕 ,他作诗曰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青年周恩来题联抒怀@田大金…  相似文献   

4.
正近期,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手迹》已扩大到12卷。这个新本子纠正了一些旧版的错误,例如《七律·长征》的一件手迹上,此前版本大都删掉了落款上"为孩子书"4个字,这次恢复了,传达了毛泽东特别亲情的一面。毛泽东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他老人家自己也很珍重,至少有4份手迹。他写的第一份是给周恩来的。此前发表的手迹都是题款在前,即先写"毛泽东书赠恩来同志"等等。但真是这样吗?因  相似文献   

5.
1977年冬的一天,作曲家傅庚辰在胡乔木家里谈起了想为周恩来写一首歌。胡乔木的儿媳透露:中国革命博物馆正在筹备周恩来生平展,里面有周恩来写的诗词。傅庚辰当即请她帮助先期参观,后在展厅看到了周恩来诗词手迹:“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他很快便谱成了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并由歌唱家黎信昌试唱录音。1978年春节,傅庚辰闭门谢客,倾尽心血修改歌曲《大江歌罢掉头东》。经过反复思考,他根据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和形象意蕴,把它构思成一幅音画,分为“江潮”、“高歌”…  相似文献   

6.
秦九凤 《党史纵览》2014,(12):16-16
正周恩来研究界的人都知道,周恩来有3幅青少年时期留下的手迹,它们分别是"同心努力,万里前程指日登""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和"志在四方"。现有的大量资料证明,这3幅题词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存世最早的周恩来手迹,都是周恩来为他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同班同学郭思宁所题。这3幅手迹笔法有力,一笔一画之间体现了颜体加魏碑的书法风格。1910年秋,周恩来随四伯父周贻赓到沈阳并考入奉天省(1924  相似文献   

7.
“辽东江北路迢遥,两地结成义气交.”这是80年前,沈阳何殿甲老先生在送别少年周恩来赴津就读时赠诗的前两句.老先生慧眼识才,与“义孙”辈的周恩来结成了相知相敬的忘年交.1910年秋至1913年7月,周恩来在奉天东关模范两等小学读书期间,结识了同班好友何天章、何履祯叔侄二人.何家住在沈阳城南苏家  相似文献   

8.
据载:清时吴让知官临桂县,不到3年,就升为庆远知府。南丹的士官都赠金银饰物以示祝贺,吴却让人一律退掉,并当场作诗以示众人。诗曰:“贪泉爽酌吾何敢,  相似文献   

9.
正沈阳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原为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1910年秋到1913年秋,少年周恩来在这里学习生活了3年。纪念馆共设读书教室和7个展室,陈列的文物有周恩来当年在校阅读过的书报、留影、作文和写给同学的赠言手迹等,自1978年3月开放以来,已接待国内外观众数十万人。在这里读书期间,少年周恩来接触进步教师,阅读进步书报,接受进步思想,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他学习十分刻苦努力,各门功课的成绩都是优秀,尤以作文最为突出。据同学回忆,周恩来学识渊博,大方诚恳,待人和气,是当时学生中的核心人物。1946年9月,周恩来同美国记者谈话时说:"十二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期间,是周恩来题词最多的时期,约有90幅左右,其中留下手迹者在半数以上。周恩来在重庆的题词以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30年代末40年代初,周恩来在重庆期间,经常到学校团体、工厂等基层单位,通过参加座谈会、做讲演,或参观、访问,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报告抗战形势、分析战局,鼓励人们为争取抗战胜利而奋斗。讲话、参观之后,周恩来在不少场合还题词留念,为我们留下了多幅珍贵的手迹。1939年1月7日,周恩来在一场空袭之后,仍应邀到重庆联立中学作报告,讲述八路军敌后抗战形势。报告结束后,他为该校二年级学生侯遇…  相似文献   

11.
羊城初夏,我们采访了叶文津的夫人余彬老人。她向我们展示了几份珍藏多年的史料:一帧叶文津与何香凝在“大西洋号”轮船上的合影相片;一幅郭沫若的赠诗手迹及1980年《南方日报》等报发表的有关叶文津逝世的报导。通过老人的叙述和叶文津的遗稿《风雨四十年》和其他资料,我们知道了一位中共地下工作者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 一、抗日救亡,敌伪刺刀上跳舞 叶文津,广东东莞县人,1914年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1934年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大学,获社会学学士学位。留学期间,叶文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运动,参与发动了向国民党政府驻日领事馆的请愿活动,要求日本当局释放被无理逮捕的中国爱国留学生。 1937年6月,叶文津被5000余名留日学生推举为代表,返回上海,在上海各大报纸上公开发表宣言,抗议日本当局的无理行径。其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全而发动侵华战争的前夕,这些文章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上海期间,叶文津通过留日同学姚潜修的介绍,与夏衍在文艺复兴咖啡馆秘密会面,从此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叶文津参与组织了留日同学救亡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相似文献   

12.
第三集 韵盖楚骚 (屈原塑像。行吟阁) 2300年前,楚国的三闾大夫、因为爱国而遭到放逐 的伟大诗人屈原来到东湖之滨,"行吟泽畔",写下了光 耀日月的不朽诗篇。 (叶剑英。叶剑英《吟屈原》诗手迹) 1979年4月,元帅诗人叶剑英来到东湖宾馆,写下 了这首颂扬屈原的七绝:"泽畔行吟放屈原,为伊太息 有婵娟。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  相似文献   

13.
最近,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又从北京征集到周恩来生前的珍贵手迹9份。这些手迹落墨清新,笔划之间显露着周恩来书法的阳刚之气和柔韧精神。其中有题词、签名前的试笔3份,戏笔5份,工作中书写的附条1份。试笔有为著名画家徐悲鸿所题奔马图诗句“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和为中国民用航空公司书写的公司名称“中国民用航空公司”以及3个铅笔签名;5个戏笔主要是题徐悲鸿诗句前的;另有一“外交谈判”的小条子,是周恩来怕他的文件档案太多而互相混淆,用曲别针别在一份外交文件上的。  相似文献   

14.
近阅谢春涛所著《庐山风云:1959年庐山会议简史》一书(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书中第60页里写道:“他(指毛泽东──编者)还手书李白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并在末尾注明:李白《庐山谣》一诗中的四句。登庐山望长江,书此以赠庐山常委诸同志。”事实上,毛泽东题写李白这四句诗的时间,是在1961年第二次庐山会议期间,并非是1959年第一次庐山会议时。末尾为“书此以赠庐山党委请同志”,而非“庐山常委诸同志”。1961年8月对日至9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5.
误区 遗憾     
去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江泽民同志的两首七绝诗。诗虽作于1998年3月19日,但内容的跨度,却包括了我国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整整8年的伟大实践,显示着一个团结奋斗、务实兴邦的重大主题。作者在诗前小序云:二首七绝系“忆旧”、“思今”之作。  相似文献   

16.
当历史刚刚进入二十世纪的时 候,中国人民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 革命浪潮,猛烈地冲击着清王朝的 宝座。 邹容,这位自署为“革命军中马 前卒”的杰出青年,成了时代的号 角。他虽然只活了21岁,但他的革命 业绩却彪炳于史册。1912年初,孙中 山临时大总统赠予邹容“大将军”荣 衔。 东渡扶桑 17岁的邹容,冲破重重阻挠,毅 然离开家乡四川重庆,经上海东渡 日本,自费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 理。他于1902年6月到达日本东京, 进入同文书院学习,很快便成为留  相似文献   

17.
正1963年3月5日,首都各大报纸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泽东为学习雷锋题词的手迹:"向雷锋同志学习。"3月6日,《解放军报》又刊登了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的题词手迹。7月8日,陈云也题了词。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倡导下,雷锋精神迅速为人熟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8.
张兴德 《党史博采》2023,(12):25-28
<正>(一)在毛泽东的诸多诗词中,有两首是看了照片,乘兴而写的“题照诗”,一首是1961年2月的《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另一首是1961年9月9日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在照片上题诗或为照片题诗,俗称题照诗,源于中国古代传统的“题画诗”。这是一种诗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咏叹画面的意境或借机抒发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谢镇军,广东梅县人,1918年元月出生。16岁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在留日期间他参加了中央领导的秘密外围组织"哲学研究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谢镇军愤然放弃学业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9月在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梅县中心县委劳工部长,组织"梅县民众留日同学抗敌后援会"。  相似文献   

20.
‘云遮雾绕路漫漫,一别庭帷欲见难。吾将吾身献吾党,难能菽水再承欢。’‘忠孝本来事两行,孝亲事望弟承当。眼前大敌狰狞甚,誓为人民灭豺狼。’这是贺锦斋烈士最后一封家书末页附的两首七绝。贺锦斋,湘西桑植人。1927年跟随贺龙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积极参与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